倍可親

我們離第三次世界大戰有多遠?

作者:謝盛友  於 2025-9-29 03:2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2評論

我們離第三次世界大戰有多遠?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27日在聯合國大會會議期間對西方表示,任何針對莫斯科的侵略都將得到「果斷回應」,他警告西方國家不要試圖擊落俄羅斯領空的飛機,並指責德國總理髮表軍國主義言論。

隨著烏克蘭境內戰火愈演愈烈,北約東翼的緊張局勢近幾周不斷加劇,愛沙尼亞稱莫斯科派遣三架戰鬥機進入其領空,北約戰機在波蘭上空擊落了俄羅斯無人機。

拉夫羅夫在聯合國大會上表示:「任何針對我國的侵略都將遭受堅決回擊。北約和歐盟內部對此不應有任何懷疑,他們正在告訴選民,與俄羅斯的戰爭不可避免。」

與俄羅斯有關的一系列空域入侵事件令東歐國家感到不安,俄羅斯被視為冷戰結束以來最大的威脅。烏克蘭戰爭即將結束的希望也變得渺茫。

美國總統特朗普本周表示,他支持擊落侵犯北約領空的俄羅斯戰機。不久前他曾嘲笑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表現,稱其為「紙老虎」。

拉夫羅夫在聯合國大會上表示,俄羅斯從未使用無人機或導彈瞄準歐盟或北約國家,未來也沒有這樣做的計劃。

他表示,只有「政治盲人」才會指望有一天烏克蘭會回到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之前的邊界。這是對特朗普聲稱基輔可以從俄羅斯手中奪回所有被佔領土地的斷言的間接回應。

拉夫羅夫還特別提到了德國總理梅爾茨,稱其言論帶有「軍國主義的味道」,並表示莫斯科對歐盟和北約各國政界人士把第三次世界大戰視為「可能情景」的言論感到震驚。

拉夫羅夫前一日在一場新聞記者會上抨擊梅爾茨想把德國重新變回軍事強國。拉夫羅夫說:「一個曾犯下法西斯和納粹罪行、大屠殺和種族滅絕罪的國家來的人談論德國再次成為軍事強國,這個人就患上了失憶症——這是非常危險的。」

儘管拉夫羅夫將矛頭指向北約和歐盟,但他明確表示,雖然美國總統最近立場轉變,但莫斯科仍然希望在特朗普領導下與美國進行「坦誠對話」。

他表示,美俄將在未來幾個月舉行第三輪會談,旨在改善彼此使館的運作。十年來,兩國針鋒相對的驅逐外交官和其他限制措施嚴重限制了彼此使館的運作。

拉夫羅夫表示,儘管特朗普已對印度產品加征關稅,並呼籲印度和中國停止從俄羅斯購買石油,但他並不認為俄印之間的經貿往來受到威脅。

我們離第三次世界大戰有多遠?

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被認為是「結束『所有』戰爭的戰爭」。當兩場戰爭結束后,人們普遍認為世界再也不可能發生如此規模的全球衝突,然而隨著冷戰的到來以及核武器技術在蘇聯的部署,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性變得更加合理。在冷戰時期,許多國家的軍事、市民和政府當局都預見或計劃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性。使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嚴重性反映人類對大戰的不安與擔憂。

許多評論員擔心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可能升級為第三次世界大戰。[3][4][5]2022年4月,俄羅斯國家電視台則聲稱第三次世界大戰現已開始,並告訴俄羅斯人「認識到」該國現在正在烏克蘭與北約基礎設施作戰。

1949年,在二戰結束時釋放出核武器后,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將有可怕後果,以至於人類會回到石器時代。當記者Alfred Werner詢問愛因斯坦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使用哪種武器時,愛因斯坦警告說:「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將使用什麼武器,但第四次世界大戰將使用棍棒和石頭進行」。

最早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理念源自1950年代,而時代雜誌最先於1941年標題提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形成冷戰局面——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與華沙公約組織兩大軍事組織開始擴軍備戰,美國與蘇聯兩國更是掀起一浪接一浪的軍備競賽,建立了足以「毀滅文明」的核武儲備。「第三次世界大戰」這個說法開始不斷地出現在各個國家領袖間的公報中,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的決戰,弱勢國家將依靠大國的軍事保護作為維護本國安全的方式,間接促使了世界範圍內冷戰氣氛的增強。隨著大量高新技術運用于軍事領域,尤其是核武器的廣泛發展與擴散為人們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想像提供了極大的空間——部分人們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是一場規模遍及全世界的核戰,這場戰爭將成為人類文明史的最大浩劫。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劉龍珠律師 2025-9-29 11:55
真心痛,美國華人父母對自己小孩說不出的話
                劉龍珠律師
當你們的父母第一次踏上美國的土地時,他們帶來的不僅僅是行李和護照。他們帶來的是希望,是幾代人的重量,是延續家族榮譽的責任,更是一個夢想,希望他們的孩子,能過上比他們更加光明和自由的生活。
我們父母的犧牲
對許多父母來說,「美國夢」並不是奢華的象徵,而是生存的意義。我認識一些父母,他們從清晨忙到深夜,在餐館里洗碗到雙手因熱水而裂開。我認識一些母親,她們在工廠的縫紉機前一站就是十二個小時,腰背彎曲,雙眼酸痛,只為了讓孩子有錢買午飯。我認識一些父親,他們夜裡開計程車,穿行在危險的街區,默默祈禱能平安回家,只為了家人能交得起房租。這些並不是遙遠的故事,而是無數在美華人父母每日真實的犧牲。
他們為何忍受艱辛
他們為什麼要忍受這些苦難?並不是為了自己。他們並不是為了在這裡繼續受苦才離開祖國、文化和熟悉的生活。他們是因為你們而來。他們希望你們能坐在教室里,而不是工廠里;希望你們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希望你們能自由成長,擁有追夢的權利。
他們付出的代價
他們付出了代價,只為你們不必再付出。每一滴汗水、每一個不眠之夜、每一次默默忍受的屈辱,都是他們為你們未來所付出的定金。他們放棄了安逸,只為了給你們更多選擇;他們吞下了委屈,只為了你們能昂首挺胸;他們背負了生存的重擔,只為了你們能夠專註成長。他們所打的仗,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讓你們繼承勝利。正因他們的犧牲,你們如今才能站在這裡,去追求知識、抱負與成功,而不用背負他們曾經的重擔。
拒絕平庸與美國夢的真諦
然而,太多時候,我看到這一代的孩子們在浪費這份禮物。太多人滿足於平庸,告訴自己「差不多就好」。可平庸並不是你們父母來美國的目的,他們來是為了讓你們追求卓越。
「美國夢」不是睡前的童話,也不是虛構的神話。它是真實存在的,只要你們願意付出努力。不要被那句空洞的話迷惑——「我只做讓我快樂的事」。如果你們每月都要為房租發愁,每天都在擔心下個月是否能付得起賬單,你們真的會快樂嗎?如果冰箱是空的,如果父母年老多病你們卻無力幫助,你們真的能安心嗎?如果你們甚至不敢談起成就,因為心底明白根本沒有什麼可說,你們真的會自豪嗎?真正的快樂不在於短暫的享樂,而在於建立起一種穩定的生活——不必為生存擔憂,能夠自豪地抬起頭,因為你們實現了自己的潛能。

通往成功沒有單一路徑
但我要告訴你們一件重要的事:追逐夢想沒有固定的路徑。沒有唯一的地圖,也沒有統一的公式。你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天賦,不同的禮物。有的人會成為醫生、工程師、企業家或社區領袖;有的人會創造藝術、開創事業,或在法庭上捍衛正義。我成為律師,是因為我有熱情和能力,而後過去二十年裡每天工作十四個小時,才走到今天。這並不容易,其中有過無數的疲憊、拒絕與懷疑。但我始終相信自己。這份信念和自信,就是我的第一場勝利。若沒有它,我永遠不會邁出第一步。
請思考查理·柯克(Charlie Kirk)的生命歷程。他並非出身優渥,也沒有繼承財富或人脈。他從一無所有開始,憑藉信念和比別人更努力的意志,一步步走出來。年輕時,他也曾面對拒絕、懷疑,還有那些告訴他「你永遠不會成功」的聲音。但他沒有退縮,而是把這些阻力當成動力。他從零開始,建立了自己的聲音、舞台和影響力。他奔走演講,他組織活動,他為自己堅信的事業投入了無數的時間和心血。他用一生證明:在美國,你的起點,並不決定你的終點。
查理·柯克的一生就是紀律與遠見能帶來成就的證明。他沒有把青春浪費在平庸和短暫的享樂之上,而是把自己全然投入到建設比他個人更宏大的事業中。他啟發年輕人獨立思考,承擔責任,珍惜讓這個國家強大的原則。如今,在他離世之後,共和黨承認他是社會的基石之一——一個其影響與遺產將傳承數代的人物。
他的旅程提醒我們,偉大從來不是被給予的,而是靠鬥爭、堅持和勇氣贏得的。查理·柯克最初只是一個普通的年輕人,但因為他拒絕放棄,拒絕袖手旁觀,他成為了一個領袖。他的人生向你們傳達一個信息:你們同樣可以從無到有,你們同樣可以成為基石,不僅僅在你們的社區里,更能在整個國家裡。
發現你自己的力量
你們必須找到自己擅長的東西。不要追逐別人的夢想,而要追逐你們自己的。如果你熱愛數學,就去追求;如果你擅長溝通,就不斷磨練;如果你天生是領袖,就勇敢站出來。但無論選擇什麼,都要以紀律、勇氣和決心,去超越別人對你的期待。因為如果你們自己都不去努力,就不會有人替你們努力。如果你們拒絕嘗試,你們永遠不會知道自己能走多遠。
尊重父母
最後,我想和你們談談「尊重」。在我們的文化中,尊敬父母是根基,不是過時的觀念。父母有時看似苛刻,要求你們超出自己的極限,顯得不近人情。但請停下來想一想:這是因為他們不愛你們,還是因為他們想保護你們?有些年輕人因憤怒而加入幫派,最後虛度一生在牢獄里;有些年輕女孩過早追求所謂的獨立,離家出走,結果未成年便懷孕,背負起沉重的人生。這些悲劇並不少見,往往是因為孩子們將父母的管教誤解為壓迫。
有一句話說,尊重必須靠贏得。這在許多人際關係中確實正確。但請你們想一想:在這世界上,如果有誰已經當之無愧值得你們尊敬,那不正是你們的父母嗎?還有誰會為了你們而離開故鄉,放棄熟悉的語言與生活,跨越半個地球忍受孤獨與歧視?還有誰會為了你們拚命工作,直到身體酸痛,卻依舊咬牙堅持第二天再出發?如果這些都不值得尊重,那麼還有什麼值得?
讓父母為你們感到驕傲
讓你們的父母為你們感到驕傲。太多時候,我聽到年輕人抱怨說:「我的父母只是想控制我。」但是請停下來想一想:他們真的是要控制你們嗎?還是他們在引導你們,讓你們不要迷失、不要軟弱?他們並不是付出一切,只是為了養育一個虛度光陰、無所作為、整天抱怨、只會成為別人負擔的孩子。他們希望你們能夠自己站起來,成為一個有生產力、受人尊敬、能幹有用的人。他們希望看到你們成長為一個能為社會增添價值的人,而不是拖累社會的人。父母每天早晨醒來,並不是想著如何限制你們的自由,而是憂心如何保護你們不至於失敗,如何讓你們做好承擔責任的準備。當他們督促你們時,是因為他們知道生活會比他們更嚴厲地逼迫你們。當他們要求你們守紀律時,是因為他們知道如果沒有紀律,你們只會陷入懶惰。他們希望看到你們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你們可以過上好生活,更因為等他們年老疲憊時,他們能帶著驕傲說:「那是我的兒子,那是我的女兒。」
華人子女們,我懷著深情與急切告訴你們:「美國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它必須靠你們去爭取。父母已經給了你們根基、機會和起點。現在該由你們去繼續搭建未來。尊重他們,比你想象中更努力地去工作,發現自己的天賦,相信自己。不要滿足於平庸,要追求偉大。
劉龍珠律師的的致辭
今天我站在這裡,並不只是作為人群中的一個聲音。我是被培養出來的,是從小就在這些價值觀中成長起來的。這些不是書本上的道理,也不是偶然間學來的理論,而是家族代代相傳的原則。尤其是我的叔父,世界敬仰的佛教大師星雲法師,親自教導並傳承給我的。他是一位精神領袖,教導人們慈悲、紀律與奉獻。
從他那裡,我學到真正的力量並不是財富或地位,而是為他人付出的犧牲。從他那裡,我學到尊敬父母、生活自律、服務社會,不是陳舊的傳統,而是永恆的價值。 從他那裡,我學到領導不是為了追求榮耀,而是為了肩負責任。
這些價值觀塑造了我、養成了我,並讓我註定要將它們繼續傳承下去。正因如此,今天我呼籲大家:與我團結在一起,不只是跟隨一個人,而是跟隨一位與你們有著相同故事、相同奮鬥和相同夢想的領路人。讓我們共同守護尊敬、家族榮譽和堅持不懈的文化價值觀。
如果我們共同堅守這些價值觀,就沒有克服不了的障礙。只要我們不忘本源,就沒有任何挑戰能夠抹去我們所建立的一切。讓我們帶著自豪向前邁進,把過去的犧牲化為未來的力量,向世人展示:移民的子女不是軟弱的、不是迷失的,而是團結一致、勇敢無畏、註定要以勇氣來領導前行。
「美國夢」依然存在,它正等待著你們。加入我吧。
回復 rfw1972 2025-9-30 23:48
俄國是在他的家門口打仗,有人在找死,人類病毒需要被滅絕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6 14:5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