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危機像古羅馬嗎?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發表客座評論寫道,在數十年的一胎化政策之後,中國的人口結構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生育率持續下滑、性別比例失衡、年輕女性數量銳減,而這一切都與當年的古羅馬帝國驚人相似。這篇題為《中國及其「無子女國家」風險》的評論寫道:
「在古羅馬,每個女性在絕經前必須生育五到七個孩子才能維持總人口數量。但儘管出現了人口不足的問題,羅馬人卻仍在積極推行所謂優生學(Eugenik|),女嬰更是面臨被殺的風險。而由於女性短缺,總人口下降的趨勢也被進一步加劇。
中國也同樣進行了控制人口的試驗:1980年至2015年,中國實行了帶有優生學色彩的『少生優育』的一胎化政策。官方數據顯示,從1980年至2020年,中國總共實施了3.69億次人工流產,其中包括部分強制墮胎。僅2020年一年內,就有43%的妊娠被人為終止。
同古羅馬一樣,中國人工流產案例中的女嬰也佔比極高。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0至9歲兒童中,女孩同男孩的比例為100:119。這種性別比例失衡帶來了人口學層面上的長期後果:2013年至2024年期間,首次結婚的人數下降了61%。而這一趨勢想必仍會繼續,因為截至2050年,20歲至34歲的女性人口將會減少一般,而中國新生兒中的85%是由這一年齡段女性完成的。」
《商報》這篇客座評論的作者易富賢,是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高級研究員,他長期關注中國人口問題,也是中國一胎化政策的堅定反對者。在《商報》的客座評論中,易富賢寫道,古羅馬和現代中國所面臨的人口問題有諸多相似之處,比如精英階層缺乏生育熱情以及城市人口密度快速增加等等:
」經歷了數十年的獨生子女政策之後,中國正在變成某種『無子女國家』。到2023年,中國總體生育率下降至每名女性1.0個孩子,而在上海近一半城區,生育率甚至已經降至0.4。
由於財政困窘、外敵入侵以及與日俱增的行政負擔,公元395年,羅馬帝國終於一分為二。人口危機極其嚴重的西羅馬帝國不得不依賴移民來維持經濟和軍隊。但由於無法成功融合這些移民,西羅馬帝國最終於公元476年滅亡,歐洲也由此進入了中世紀。而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則得益於較高的出生率和充裕的財富得以延續了一千年之久。
為了遏制人口下降的趨勢,羅馬帝國採取了比今日中國更多、更激進的應對措施,但仍未能擺脫亡國命運。而中國所面臨的挑戰則比當年的羅馬帝國要多得多,比如日益普及的避孕措施,生育年齡的大幅推遲,以及大量資源需要被投入養老和護理體系,而不是用於家庭和育兒。中國如果不能逆轉人口下降的趨勢,那麼羅馬帝國滅亡的歷史就有可能會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