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咖啡有助女性健康

作者:謝盛友  於 2025-6-24 04:1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流水日記

咖啡有助女性健康

咖啡的香氣、濃烈的味道以及提神效果,讓它成為許多人眼中的「生命靈藥」。全球約70%人口經常飲用咖啡。咖啡不僅令人清醒,其對健康的影響也遠比過去想象的更加積極。

哈佛大學最新研究指出,規律飲用咖啡有助於女性健康地變老。每天攝入最多2.5杯咖啡,尤其能降低中年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並可能預防2型糖尿病。這項研究成果在美國營養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Nutrition)於奧蘭多舉行的年會上公布。

本研究分析了約47000名女性在過去30年的健康數據。資料來自1984年啟動的「護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涵蓋飲食、健康狀況及咖啡因攝取等信息。

所謂「健康老化」,研究定義為:女性在70歲或更高齡時,依然沒有嚴重的慢性疾病、沒有身體、心理以及認知功能障礙。

咖啡因之所以提神,是因為它在大腦中阻斷了腺苷受體——這個受體通常會讓我們感到疲倦。這樣一來,神經細胞的活性提高,人就會感覺更加清醒,思維也更敏捷。同時,咖啡因還能刺激神經遞質多巴胺的釋放,這種物質又被稱為「快樂激素」,能讓我們心情變好。

然而,哈佛研究指出,其他含咖啡因的飲品,如可樂或能量飲料,並不會對老化過程帶來積極影響。相反,僅僅一杯這樣的飲料就會使健康老化的總體概率下降19%。

即便是無咖啡因咖啡或茶,也未顯示出與咖啡相同的積極效果。研究負責人薩拉·馬赫達維(Sara Mahdavi)表示:「研究結果顯示,相比於茶或無咖啡因咖啡,含咖啡因的咖啡在支持老化過程中具有獨特作用,能夠保持身體與認知功能。」

什麼是因,什麼是果?

即使是哈佛研究的作者們,也關注到因果關係與相關性的差別:女性是否因為喝咖啡而健康老化?還是說,她們本身就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並且剛好也喝咖啡?例如,是否同時伴有健康飲食與規律鍛煉?過去30年來,生活方式已發生顯著變化。

「適量的咖啡攝入若結合規律運動、健康飲食和不吸煙等其他有益健康的行為,可能確實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馬赫達維說,「本研究補充了先前關於咖啡與健康老化之間關係的知識,但與整體健康生活習慣相比,咖啡本身的積極影響仍屬較小,仍需進一步研究。」

越來越多證據支持咖啡的積極作用

咖啡既非完全有益,也非絕對有害。適度飲用可帶來健康益處,而過量飲用則可能帶來負面影響,尤其對老年人來說更明顯。咖啡可能引起神經緊張、血壓升高,甚至導致失眠。

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咖啡對健康的影響出乎意料地正面。例如,2024年,中國研究人員發現,每天適量飲用咖啡(例如每天三杯),可顯著降低患上心臟病、中風、糖尿病、高血壓、脂肪代謝紊亂和肥胖等疾病的風險。

其他研究也指出,適度飲用咖啡可略微降低女性中風風險,有助於心臟、肺部和膀胱健康,還可預防肝病並減少體脂。研究還發現,咖啡可保護認知功能,抑制阿爾茨海默病斑塊形成,預防帕金森病。此外,咖啡還能降低抑鬱風險,預防聽力損失與耳鳴等問題。

咖啡中的抗氧化劑具有保護作用

咖啡含有超過1000種成分,其中約80%已被研究。這些成分包括咖啡因、碳水化合物、脂類(脂質)、蛋白質、酸類、維生素B群、礦物質及抗氧化劑等。

目前尚不清楚具體哪種成分如何影響健康,但已有大量證據顯示,適量飲用咖啡的確有助於健康。適量指每天不超過400毫克咖啡因,即約3至4杯普通咖啡或4至5杯意式濃縮。

若想讓天然成分發揮最佳效果,應選擇不加糖的黑咖啡。最好不加咖啡伴侶,但適量牛奶不會損害咖啡中的抗氧化物質。

抗氧化劑如綠原酸能夠中和人體細胞中的有害自由基,減少細胞損傷、炎症反應及老年相關疾病,如心臟病、癌症或神經系統疾病,從而減緩老化過程。

咖啡的歷史

16世紀初咖啡從葉門的摩卡港傳播到埃及,在埃及開羅艾資哈爾大學周圍出現了許多咖啡館,隨後咖啡館還出現在敘利亞阿勒頗,到了1554年在奧斯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布爾開業。1511年,麥加的宗教領袖認為咖啡具有刺激作用,便開始禁止穆斯林飲用咖啡,之後其餘阿拉伯世界的蘇丹和宗教領袖也相繼效仿。奧斯曼帝國蘇丹塞利姆一世出於擔心戰爭期間民眾在咖啡館發表反動言論,而下令關閉咖啡館並禁止飲用咖啡,還將違禁者扔進博斯普魯斯海峽作為懲戒,但禁令卻未能阻止民眾對於咖啡的喜愛。1517年,奧斯曼蘇丹塞利姆一世擊敗馬穆魯克蘇丹國並征服埃及后,咖啡更是傳入到伊斯坦布爾。1524年,奧斯曼蘇丹蘇萊曼一世解除了對咖啡的禁令,並由大穆夫提發布允許飲用咖啡的伊斯蘭教令(法特瓦)。奧斯曼蘇丹穆拉德四世(1623-1640年)統治期間再度對咖啡發布禁令,但宗教界認為飲用咖啡在原則上是允許的。

德國的第一家咖啡館於17世紀中後期在北海港建立,德國人最初以它的英文名稱「coffee」來命名這種飲料,后其法語稱呼「café」開始流行,最後人們將其改為了更符合德語正字法的「Kaffee」。咖啡引進后就在德國飛快流行起來,在18世紀,其幾乎成為了德國上層階級最愛的飲品。

由於咖啡在當時的德國太過火熱,腓特烈大帝擔心其影響到本國啤酒的銷售,於是從1780年開始對咖啡業進行嚴格的管理,在他去世之前,除了政府建立的咖啡烘焙店以外,其它咖啡店一律關閉。國家還會派出密探來搜索偷偷烘焙咖啡豆的人,這些人被群眾戲稱為「咖啡間諜(Kaffeeschnüffler)」

隨著工業化的到來,咖啡成為了一種全民飲品。起初,只有富裕的市民才喝得起咖啡,後來,貧窮的人也喝上了咖啡,因為他們將咖啡視作一種飽腹的食物。在平民家裡,灶台上整日都煮著咖啡湯(Kaffeesuppe),這種湯里浸泡著大塊麵包,其能使人們感到溫暖,消除飢餓,並保持清醒。工廠工人喝咖啡可以增強他們的注意力和工作耐力。

1901年,日本人加藤佐取博士發明了速溶咖啡,自1938年起由雀巢公司銷售,並由此傳入德國。1905年,不來梅的路德維希·羅塞柳斯成功地去除了咖啡中的咖啡因。「Kaffee HAG」是市場上出現的第一種無咖啡因咖啡。1908年,德累斯頓家庭主婦梅利塔·本茨發明了咖啡濾紙(Kaffeefilter),這種濾紙至今仍在許多家庭中使用。

在德國,咖啡成為二戰結束后重建和經濟奇迹的象徵,能喝咖啡意味著人們又能買得起東西了。如今,咖啡不僅是德國的重要商品,也是德國人最喜愛的飲料:德國人每年平均飲用約162升咖啡,比水和啤酒還要多。此外,德國的脫咖啡因飲料也是世界最棒的飲料。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19:3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