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康德誕辰 300 周年:批判

作者:謝盛友  於 2024-3-31 05:5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1評論

康德誕辰 300 周年:批判

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為啟蒙時代著名德意志哲學家,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其學說深深影響近代西方哲學,並開啟了德國唯心主義和康德義務主義等諸多流派。 並且影響後世,誕生了新康德主義。康德是啟蒙運動時期最後一位主要哲學家,是德國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調和了勒內·笛卡兒的理性主義與法蘭西斯·培根的經驗主義,被認為是繼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后,西方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康德有其自成一派的思想系統,並且有不少著作,其中核心的三大著作被合稱為「三大批判」,即《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這三部作品有系統地分別闡述他的知識學、倫理學和美學思想。《純粹理性批判》尤其得到學術界重視,標誌著哲學研究的主要方向由本體論轉向認識論,是西方哲學史上劃時代的巨著。此外,康德在宗教哲學、法律哲學和歷史哲學方面也有重要論著。康德哲學理論的一個基本出發點是,認為將感性直觀(經驗)轉化為知識的能力——純粹知性概念(即「範疇」),以及將知識外的理念(如上帝,靈魂不朽,自由意志)加以實踐的能力——純粹理性概念,都是理性的功能,是人與生俱來的,沒有它們我們就無法理解世界。

他的認識論與倫理學分別是論證知識和道德的,他批判和吸收了英國經驗主義(休謨、貝克萊)與歐陸的理性主義(主要是沃爾夫-萊布尼茲的理性傳統),對德國唯心主義(費希特和黑格爾)與浪漫主義影響深遠。認識論(《純粹理性批判》)與倫理學(《實踐理性批判》)構成康德哲學的兩大部分,前者關於「現象界」;後者關於「意志自由」是對立和二分的。兩者的中介成為康德「批判哲學」的終結思,自然與自由的溝通和統一就在於《判斷力批判》中。此外他還曾針對太陽系的形成提出第一個現代的理論解釋,即康德-拉普拉斯假設。

《純粹理性批判》(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被公認為是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流傳最為廣泛,最具影響力的著作,同時也是整個西方哲學史上最重要和影響最深遠的著作之一。初版於1781年,並於1787年再版的該書,常被稱做康德的「第一批判」,並與其後的《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並稱為康德「三大批判」。

在第一版的序言中,康德解釋他所謂的純粹理性批判是:「我並非意味著對書本或系統的批判,而是對於普遍理性的批判,即對於所有能夠『獨立於經驗』而得出的知識。

在康德之前,我們普遍認為先天的知識必然是分析的,即意謂其斷言必然已經存在於主體中,所以是獨立於經驗的。(例如:「聰明的人是聰明的。」或是「聰明的人是個人。」) 在上述例子中,因為我們藉由分析主體而到達結論,所以這些判斷是分析的。 我們認為所有的先天判斷都是這樣的:在這樣的判斷中都找得到一個僅僅是主體之部分的斷言。 如果真是如此,那麼所有對於先天判斷的否定將會導致矛盾。 而因此矛盾律將足以得出所有的分析判斷。

所有的亞里士多德主義者區別了兩種類別的判斷:

1)綜合判斷-所有奠基在統合以及將不同的經驗事實放在一起的判斷,所以這些判斷被認為是後天的。例如:「月亮的相將在天暗之後看得到。」

2)分析判斷-所有外顯地奠基在對主體之分析的判斷,而不依賴於經驗,所以被認為是先天的。例如:「一條直線是筆直的。」

康德並不完全滿意這樣的區分,並爭論說有些綜合判斷也是先天的,像是數學中的判斷。 而亞里士多德主義者將會爭辯說這樣的判斷是分析的。

《實踐理性批判》(Kritik der praktischen Vernunft)初版於1788年,伊曼努爾·康德三大批判中的第二部,位於《純粹理性批判》、《道德形而上學基礎》之後,《判斷力批判》之前。康德在本書中主要探討了道德哲學的問題。

自費希特《知識學》(Doctrine of Science)始,《實踐理性批判》對其後倫理學以及道德哲學領域的發展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它是二十世紀所有包含義務論(義務倫理學)色彩倫理學的出發點。

《判斷力批判》(Kritik der Urteilskraft,初版於1790年),因出版於《純粹理性批判》和《實踐理性批判》之後而常被稱作「第三批判」,是伊曼努爾·康德的一部哲學著作。主要是闡明人類在理性與感性的判斷力。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24-3-31 22:37
先要解決人的批判能力從哪裡來的,這個能力到底有多大能力?才能談到這下一步的「理性、實踐性、批判力」力的問題。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30 07:5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