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人的家庭觀念為什麼重要

作者:謝盛友  於 2021-5-30 23:5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人的家庭觀念為什麼重要

人類學家摩爾根(Lewis Henry Morgan, 1818-1881)提出一個看法,先有氏族,後有家庭。摩爾根長期研究印第安人的社會制度,對人類的婚姻、親屬制度、氏族制度作了大量的研究。並將人類社會劃分為蒙昧時代、野蠻時代、文明時代。

摩爾根與表親瑪莉史提勒(Mary Steele)結婚,育有二女一男。1862年,他在南達科塔州的北蘇城正在從事可能是最後一次長途旅行時,摩爾根接到兩個年幼女兒瑪莉與海倫相隔兩個星期先後去世的消息。

他在日記中寫道:「我的三個孩子其中兩個被上帝接走了,我的家庭毀了。這個消息完全把我嚇壞了。我沒有流下一滴眼淚。這個悲傷的感覺太深刻了,連眼淚都流不出來。因此這個消息終結了我最後的遠征。我要回家,我這個可憐且被毀掉的男人,要回去陪伴受到嚴重打擊與哀傷的妻子。」 [1]

摩根繼續與妻子和兒子過著圓滿的生活。他有一個日益闊大的商業和政治生涯。摩爾根在1879年獲選為美國科學促進會主席,他也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家庭是指兩人或以上的社會單位,通常源於血緣,婚姻及領養。彼此關係存有互相照顧及情感支持,而關係的維持是基於承諾或責任而沒預設時限的。傳統家庭觀念多以擴大家庭的規模為最重要的理想,家庭肩負著生產、生育、社教化、宗教、社會保障等多項功能。惟社會不斷發展,家庭結構逐漸縮小,傳統家庭所發揮的功能,亦由不同的社會制度共同分擔。

中國人崇尚多子多福。崇尚多子多孫,多代同堂,家庭規模較大,人們視傳宗接代為重要的責任。家庭內推崇孝道,「孝」具有維繫晚輩對長輩,以至族人與先祖之間的關係的功能,令家庭與宗族團結整合。「孝」同時有角色規範的功能,期望子女要侍奉雙親。父母存有「養兒防老」的觀念,而後人祭祖時亦須對祖先心存感念。

社會學家費孝通提出親疏遠近的人際格局,描述中國傳統社會的人際關係。在此格局下,人際關係就如將石塊投進水面而泛開的漣漪,以自己為中心,一圈一圈向外延伸,並按距離自己的遠近來劃分關係的親疏。即是有血緣關係的人比沒有血緣的人親近,而近親(三代以內血緣關係較近的親戚)又會比遠親(三代以外血緣關係較疏遠的親戚)親近。

傳統中國社會的經濟以農業為主導,需要大量勞動力。因此家庭規模愈大,人力資源愈多,代表經濟力量愈雄厚。以往人們以務農為主,視家庭為一經濟單位,需要集合成員的勞動力;而家庭則會為各成員提供衣、食、住、行所需,家庭成員須同居共財。

傳統家庭發揮著繁衍的功能,家庭成員透過生兒育女延續族群命脈,視傳宗接代為結婚的主要目的,並以延續家庭命脈為個人的重大責任。家庭是重要的教育場所,父母及長輩會將生活技能、社會規範及價值觀等傳授下一代。家庭是家庭成員共聚天倫,共同生活的主要場所,成員能從家庭中獲得歸屬感、安全感、關愛、接納及支持。傳統家庭定有家法族規,規範宗族成員的行為,並有長輩負責調解族內糾紛及協調族人,有利維持社會穩定。

在民間,氏族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它主要是通過族規祖訓、家規家教等形式,將儒家推崇的「仁義禮智信」、「忠孝愛悌」等行為準則傳承下去。通過歷代不斷地修立祖墓、家祠和族譜,形成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使氏族後人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氏族文化價值觀已深深扎入中國人的靈魂與血肉。

參考

[1] Lewis Henry Morgan, The Indian Journals, 1859-62, ed. Leslie A. White,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1993, p. 23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10:5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