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歐元之父離世, 歐元還能活多久?

作者:謝盛友  於 2021-4-7 01:4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歐元之父離世, 歐元還能活多久?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被稱作「歐元之父」的蒙代爾(Robert Mundell)4月3日在位於義大利中部錫耶納的家中離世,享年88歲。蒙代爾出生於加拿大,1956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得經濟學博士,其後在美國多個大學研究和任教,他主要的學術成就有動態貨幣領域的開創性研究並提出最優貨幣區理論,推動供給側經濟學的發展並為歐元的誕生奠定了基礎。除此之外,還有蒙代爾-弗萊明模型和蒙代爾-托賓效應。擔任過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等重要國際機構的顧問,也為多國政府做過高參。

1961年,蒙代爾發表《最優貨幣區理論》,提出「勞動力和資本的高度靈活性是貨幣聯盟成功的必要條件」的理論。該理論在後來年間得到補充和擴展。蒙代爾的這一研究為後來歐元的誕生奠定了理論基礎,也是他被尊稱為「歐元之父」的原因。因為該理論,1999年蒙代爾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事實上,歐元區的情形並不符合蒙代爾提出的理想條件。晚年的蒙代爾則更主張推行一種「世界貨幣」的設想,即美元、歐元和日元更緊密掛鉤,形成一籃子貨幣,以此作為新的國際貨幣體系下穩定金融市場的一種方式。

蒙代爾也是供給測經濟學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張用低稅率和寬鬆的財政政策來刺激經濟增長,必要時,推行緊縮貨幣政策來遏制通貨膨脹。美國上世紀八十年代「里根經濟學」就是建立在這一基礎之上。他的低稅率理論無疑為降低富人的最高稅率提供了理論依據,在英美等國贏得無數支持。據《紐約時報》報導,蒙代爾曾在2006年時說過,「供給側經濟學提出的論點是,陡峭的漸進稅率減少了待分配的蛋糕大小",但是,"窮人在大蛋糕中分到較小的份額,可能比在小蛋糕中分到較多的份額更多。"為鼓勵經濟增長,蒙代爾主張將最高稅率控制在25%以下。

兩德統一法國最反對,害怕德國再次強大,最後想出用歐元代替馬克。

路德維希·艾哈德(Ludwig Wilhelm Erhard),曾任德國總理,同時也是德國社會市場經濟的奠基者。一直以來,主流的經濟學界一直忽略了艾哈德對德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二戰戰敗的德國,為何能在一片廢墟上實現經濟的再次崛起?這與艾哈德有著密切的聯繫。

艾哈德:「在社會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首先要講奉獻,講道德,講精神,有追求,有理想,然後才是合乎自己績效的索取。」

一般認為,阿爾弗雷德·米勒—阿瑪克於1947年首先正式提出社會市場經濟這個概念。但幾乎與此同時,德國其他學者也提出了這個概念。艾哈德雖然沒有明確提出社會市場經濟這個概念,但早在1947年之前就已認同並使用過這個概念。

艾哈德早已提出了二戰後德國應當建立何種經濟和社會制度的觀點。1948年貨幣和經濟改革后,他又進一步發展和豐富了自己的理論,逐步建立了自己的獨具特色的關於社會市場經濟的理論。

艾哈德強調指出:「社會市場經濟的深刻含義在於,把市場上的自由原則同社會平衡和每個人對整個社會的道德上的負責精神結合起來。」這個著名論斷成了德國關於社會市場經濟的最權威的解釋。在艾哈德擔任聯邦經濟部長和聯邦總理期間,常被各界引用並成了基督教聯盟黨在制訂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時的重要理論依據。德國反對黨也提不出有說服力的反駁意見。米勒—阿瑪克是一位著名的經濟學家,有自己一整套理論和思想。但出於對艾哈德的尊重,自那以後,他在關於社會市場經濟的表述上一直很謹慎。

艾哈德強調了社會市場經濟理論最基本的原則:

一是自由競爭原則。艾哈德認為,自由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最高原則、核心和命脈,也是市場經濟成功的秘密。只有堅持不懈地反對各種形式的壟斷,最充分地發揮和保護自由競爭的機制和功能,才能促進生產力發展,實現經濟繁榮,達到「共同富裕」。如果沒有競爭自由,市場就會沒有生氣和活力,經濟就會畸形發展,人民生活最終也不會改善。他還認為,「共同富裕」是目的,「自由競爭」是達到經濟繁榮和「共同富裕」的最重要途徑和手段。

二是發展經濟和社會平衡的人道原則。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個人條件和所處環境千差萬別,必然出現收入不盡相同的階層和群體,出現成功者和失敗者,出現富人和窮人。為了避免兩極分化,避免貧富過於懸殊,同時也要堅持人道原則,因此,一定要考慮到社會的弱者。要實行必要的社會保障,對社會財富進行儘可能合理的再分配,但絕不是搞平均主義,必須按照自力更生和團結互助的原則對社會弱者施以援助,但必須是授之以漁為主,授之以魚為輔,要幫助他們建立起繼續生存的能力和信心,從而達到社會成員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持必要的適度的動態平衡。

三是指每個社會成員必須要主動自覺地提高自身素質、道德修養,堅持向社會和他人負責的原則。每個社會成員必須通過自己誠實的勞動不斷創造和積累財富。人在積極發展自己的同時,要對社會、對他人和對自己家庭負責,關心他人,關心弱者 ,決不能唯利是圖,不能自私自利,不能「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艾哈德認為,在社會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首先要講奉獻,講道德,講精神,有追求,有理想,然後才是合乎自己績效的索取。只有每個社會成員都去這樣做,經濟才能長期持續健康發展,政治局面才能穩定,道德情操才能高尚,世間才能充滿友愛,社會才能長治久安。這些是艾哈德社會市場經濟理論的深刻含義、核心和靈魂所在。

四是中庸的原則。艾哈德在其所著《來自競爭的繁榮》(即共同富裕一書,前譯大眾福利國家)英文版再版序言中說:「西德並沒有採用過什麼秘密科學。我在事實上不過實踐了發展西方各國的現代經濟學原理,把漫無限制的自由與殘酷無情的政府管制兩者之間長期存在著的矛盾予以解決,從而在絕對自由與極權之間尋找一條健全的中間道路。」艾哈德知道,自由和責任,自由和約束是矛盾的。他認為,這個矛盾可以化解。經濟自由和社會負責可以結合起來。

五是「社會的自由主義」原則。艾哈德最重要的導師奧本海姆自稱他的理論是「自由的社會主義」。艾哈德基本同意並認可這個理論。不同的是,艾哈德把「自由的社會主義」中形容詞和主語的位置和次序換了個位置。艾哈德強調指出,他所信仰的是「社會的自由主義」,重點是「社會」,而不是「自由主義」,但是他卻仍然忠於其原則。艾哈德在奧本海姆的「自由的社會主義」理論中看到了社會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艾哈德認為,「社會」和「自由主義」是同根同源的,指出「主張階級鬥爭的社會主義不能戰勝經濟的自由主義,因為它是與自由主義同根同源的一棵幼芽,因為它承認自由主義的運動法則,並願服務於其目標的實現。正確的理解是,社會主義是建立在自由主義的基礎之上的。」。艾哈德認為,通常情況下,人們要麼只強調了主張階級鬥爭的社會主義(即馬克思的社會主義),要麼只強調了經濟方面,即曼徹斯特的自由主義,二者都有失於偏頗。這並不是說,艾哈德把「自由」置於「社會主義」之上,甚至去追求經濟自由主義,更不是說,把「社會主義」置於「自由主義」之上,去追求社會主義。艾哈德雖然崇拜他的導師奧本海姆,但從來不承認自己是 「自由的社會主義者」。艾哈德對那種既不能帶來真正自由,也抹殺了社會主義的合理內涵的「自由主義」表示懷疑。

艾哈德認為,「社會自由主義」,既不是單純的社會主義,也不是單純的自由主義。艾哈德的理論符合奧本海姆的「自由社會主義」,就是說,既非自由主義,也非社會主義,而是兩者兼而有之的立場。奧本海姆最終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既是「自由的」又是「社會主義的」理想社會。艾哈德傾向於建立這樣的社會。他試圖建立一個既包含自由主義,也包含社會主義的社會。艾哈德認為,他可以憑藉社會市場經濟實現這個理想社會。這個理想社會就是艾哈德主張的「組合社會」。

六是社會市場經濟中的「社會」和「市場經濟」密不可分,是相互依存和相依為命的生命共同體,但又不能把「社會」和「市場經濟」二者等量齊觀的原則。「社會」二字必須大寫。「社會」包含了人們所追求的價值觀念和理想目標。

「社會」部分是「市場經濟」部分的平衡器、穩定器和定位器。「市場經濟」部分是「社會」部分的推進器。失去前者,市場經濟的發展就會失衡,就會偏離正確的軌道,就會失去了方向和目標,失去後者,前者就失去了物質基礎和前進的動力。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只有把市場上的競爭自由、社會平衡、個人對社會負責、中庸、「社會自由主義」、「社會」和「市場經濟」兩部分相結合這六個基本要素有機地聯繫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原則,才能準確地理解和掌握艾哈德社會市場經濟的真諦。還要注意的是,市場上的競爭自由原則、社會平衡原則、個人對社會負責原則、中庸原則、「社會」和「市場經濟」兩部分相結合的原則不是平行並列,不能簡單地相加,而是一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關聯和相互依存的不可分割的整體,是缺一不可的。抽掉其中任何一點,都不符合艾哈德社會市場經濟的本意。其中,「每個人對整個社會道義上的負責精神」是社會市場經濟的精髓和靈魂。不少德國經濟學家或者過多地強調市場自由競爭,或者過多地強調「秩序政策」(遊戲規則),或者過多地強調社會平衡和社會財富的再分配,或者過多地強調如何把「社會」內涵不斷豐富和擴大,無節制地要求增加社會福利,或者過多地強調市場功能和效率最大化,失去了對真正的社會弱者的關懷和照顧,或者過多地強調國家的干預和必要的介入,或者過多地強調勞資雙方和對立的黨派應當妥協和讓步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忽視了社會成員在道德和道義上對整個社會的負責精神。如果忽視或忘記了這一點,就是丟掉了艾哈德社會市場經濟中最本質的內容,社會市場經濟也就失去了靈魂。換言之,如果社會成員沒有自力更生精神,沒有道德、沒有教養,沒有同情心,沒有團結友愛,沒有奉獻,而只是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爾虞我詐,唯利是圖,都靠國家來「養活」,那麼,不僅社會市場經濟不會存續,社會上任何事業都必然歸於失敗,最後社會市場經濟就必然會異化成另一種經濟和社會制度,國家也必然逐步衰敗,最終走向滅亡。

德國有些人反對歐元。因為歐元的失敗會損害歐洲一體化,更重要的是因為無競爭力的經濟體會使其它經濟體及其自身遭到損害,導致民眾的安定乃至下一代成長也會受到威脅。有人認為歐盟成員國應回歸至僅有強勢經濟體的狀態,並在聯盟內部使用直接民主制。其他思想包括稅制改革,和在減少開支的前提下減少移民和避難者。歐元危機是對德國民主制度、法治體系、社會市場經濟,乃至對於歐洲一體化這一概念自身都是有害的。

德國這些人肯定並支持歐洲單一市場,認為這一概念延續了路德維希·艾哈德提出的社會市場經濟中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政策理念,但制定勞動及社會政策的責任應當由成員國自己承擔。這些人同時支持為低收入人群提供保護。認為,在歐洲層面,一個全域的法定的最低工資並不能承擔起其應有的保護,並且會實際減少工作崗位。請求德國各個州以資助收入的形式提供社會援助,而在聯邦層面這些人支持最低工資。這些人反對德國目前的財政赤字。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19:1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