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斷交」前王惕吾先知道
據中央社等台媒報道,國民黨立法院黨團10月6日提出「政府應請求美國協助抵抗中共」及「台美復交」兩案,均獲立法院通過。
國民黨提出的"請求美國協助抵抗中共"提案稱,鑒於中共連續向台灣派軍機,朝野各黨團"共同呼籲中共必須自我剋制,停止一切挑釁行為",蔡政府宜儘速重新開啟對話,以緩解兩岸衝突,莫使台海緊張局勢再升溫。該提案還指出,長久以來美國一直是台灣軍力堅實後援,蔡政府"應積極說服美國政府依照其台灣關係法精神,
一旦中共有明顯危及台灣人民安全及社會經濟制度的行動時,在我國政府請求下,……協助我國抵抗"。
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針對這兩項提案評論稱,"台灣會跟美國從有外交關係到沒有外交關係,都是國民黨搞的"。
據台灣著名報人、《聯合報》創始人王惕吾(1913-1996)所著書中記載:台美「斷交」前半年,他做為《聯合報》系負責人,曾在1978年夏天接受美國國務院訪美的邀請。訪問中,王氏見到了美國國務院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副助理國務卿來天惠,後者對王惕吾說:「美國政府已經決定在近期內和中共正式建交」,來氏向王聲明他不是代表美國政府正式發言,這只是他個人看法,希望王惕吾「把這一消息帶回台灣轉告台當局以便應對」。
王惕吾返台後,曾將上述信息告訴了國民黨秘書長張寶樹,請其轉告蔣經國。後來據王惕吾說,蔣經國聽到這一消息后,馬上召見外交部負責人詢問詳情,外交部轉向台駐美使館查證后,竟向蔣經國否認這一信息。
1978年12月15日凌晨2時許,美國駐台大使安克志來到總統官邸,緊急要求會見蔣經國。不經事先約定突然求見,又是在深更半夜休息時間,這在外交禮節上是大失禮儀的。但安克志也是迫不得已,因為16日上午全世界的報紙上將出現爆炸性新聞——「美國與中國決定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外交關係」。
當時,蔣經國的侍從秘書十分為難,安克志只好說明:「有緊急事情面見蔣總統」。秘書也了解一般非重大事件對方也不會採取這種貿然行動,只得匆忙來到蔣經國卧室,報告美國大使門外求見。一見面,安克志開門見山向蔣通報:「美國政府決定1979年1月1日起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斷絕與台灣的『外交』關係」。蔣經國首先的反應是驚詫,繼而惱羞成怒,當即提出「最嚴重的抗議」。
12月16日上午,蔣經國對外發表聲明,譴責「美國背信毀約」。隨後,蔣經國召開國民黨中常會緊急會議,宣告台美「斷交「,並採取如下措施:
(一)軍事部門全面戒備以防不測;
(二)行政院經建會會同財政部、經濟部、交通部,採取相應措施以維持經濟穩定。
(三)原定於年底舉行的中央民意代表選舉延期舉行,即日起停止各種競選活動。
有人說,中美建交感到最難堪的就是蔣經國,因為事前一無所知,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不得不接受這一既成事實。然而實際並不完全如此。蔣經國在1978年5月就任總統時,已知道美國總統卡特在當天派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訪華,與中國外交部長黃華舉行建交會談。蔣對中國與美國關係的發展還是有一定心理準備的。5月27日,蔣經國在接見美國記者訪問時,重申台灣從不承認《上海公報》的有效性,忠告美國應考慮,與台灣合則兩利,分則兩害;6月6日,蔣會見美國某報副總裁時聲稱:「中國反美與『侵台』的想法從未改變,以中共制俄(蘇聯)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
今天,從蔣經國這些談話中可以看出,歷史證明了美國聯中共制蘇聯是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