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我們曾經是地攤經濟學者

作者:謝盛友  於 2020-6-10 23:5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評論

我們曾經是地攤經濟學者

人類發展「地攤經濟」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會的物物交換。商品交換(早期地攤經濟),是因為人類勞動分工的存在和個體生產力的差異。偶然的物物交換與自發擺地攤,同屬商業,均因勞動需要,最終都是為了滿足生活需要。而真正將擺地攤上升到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的高度,則是在改革開放以後。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國家為「發展生產,搞活經濟,滿足需求,擴大就業」,向個體經營戶租賃鋪面、櫃檯,允許擺設攤點、走街串巷、流動收貨,既解決了待業青年的就業問題,又發展了民營個私經濟。現今的地攤不光便利市民購物、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國民收入還極大地增強了社會創造力,豐富了城市文化結構。「地攤經濟」對社會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地攤經濟」緩解了就業壓力。擺地攤運營成本少,就業門檻低。而且行業和門類廣,包容性強,對文化層次較低、缺少專業技能等在就業競爭中處於劣勢的城市下崗人員、進城務工人員以及經濟基礎薄弱的創業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下崗職工、進城務工人員和一部分就業困難的大學畢業生的工作問題,緩解了就業的壓力,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有利於創建社會文明和和諧社會。

其次,「地攤經濟」滿足了低收入階層的消費需求。在城市化發展過程中收入差距不斷拉大,低收入階層的購買力較小,對商品的價格需求彈性較小,對於購買相同質量的商品,消費者會更傾向於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地攤商品相對較低的價格正好滿足了這部分人的需求。這也是地攤經久不衰的內在原因。

再次,「地攤經濟」為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一定的經濟保障,有利於家庭和諧穩定。地攤攤主多數來自生活相對貧困的家庭,他們不可能完全依靠政府福利和社會救助生活。擺地攤成為他們謀生的手段之一,每天的盈餘可以作為家庭的經濟來源,穩定了家庭收入。這無疑對社會穩定有著積極的意義。

最後,「地攤經濟」豐富了城市的文化結構。地攤能夠營造一種特殊的城市街頭文化。攤點上擺放的物品常能體現一地的風土人情,不論是生活區、鬧市地段、還是旅遊景點,都能夠讓市民與遊客感受地方的特殊風味。同時,地攤也給市民休閑娛樂提供了新去處。現今的「地攤經濟」不僅僅是一個商業聚集,更是一道人文景觀,用他獨特的形式與內容豐富城市文化,展現城市風采。

下文寫於 1994年 9月 , 修改於2008年6月23日,德國班貝格。如今我已年逾花甲,兒子凝聚態物理博士畢業多年,成家立業,他已經有兩個可愛的女兒和一個兒子。

父與子(3):練攤

作者: 謝盛友


在街上或者商場里擺攤子,以掙錢為生,北京話叫作「練攤子」。上個星期天我終於有了練攤子的機會,並且嘗到了練攤子的滋味。

一位德國朋友告訴我,在星期天里,馬丁教堂要舉行三十年紀念活動。紀念活動的一個有意義的事項是,各家的小孩可以清理自己家裡的舊玩具,拿到教堂附近去賣。教堂不收攤位費,但是,孩子的所得必須繳付 40%給教堂,由教堂轉給非洲的窮小孩。我認為這項工作很有意義,因此在星期六晚上就為兒子準備好第二天應該拿去出售的舊玩具。其實,兒子的那麼一大堆玩具,放在房間里,簡直是個累贅。有些玩具,他玩過兩天,甚至只是兩次后,他再也沒有摸過。通過這項「賣玩具」的活動倒可以為他清理一下垃圾。

我們騎著自行車,把玩具帶到教堂時,看到在那裡已經是人山人海。大家帶來的東西,都是些舊貨。但是,舊貨對於自己來說是舊,對於別人來說,可能又是新貨。家長陪著孩子在攤位旁邊出售這些令別人青睞的舊東西。兒子看見別的小孩的東西仍然值得「玩」,又掏錢買了下來,別的小孩看見我家的東西好,也掏錢買了下來。啊,我們這些大人和小孩都在交換「垃圾」。

我那五歲的兒子,我從來沒有想過要教他會做生意。真沒想到,在攤位上,他的生意經比我還厲害。「這個多少錢?」「兩個馬克!」「這個值多少錢呢?」「這個十個馬克,因為是新的,不完全新,不過我只玩過兩次,就象新的一樣!」兒子的腦筋轉得很快,並且回答別人的提問條條是道。我第一次發現,我的兒子會掙錢。看來「下海」意識已經在他的腦子裡萌發了,這不知道是喜還是憂。

到下午四點鐘,「交換垃圾」的活動結束了。我們父子倆清點一下玩具和掙來的錢,足足有八十馬克,扣除了應該交給教堂的三十二馬克外,兒子那個星期天總共掙了四十八馬克,他好不樂呼?當我們騎著單車,頂著太陽往家裡走時,一路上,我聽見他一會兒用德文一會兒用中文唱那些我無法聽得懂的歌曲。看到兒子這麼高興,我也很高興。兒子說,他掙來的四十八馬克,第二天要給他再買一個新的玩具。是他自己掙來的錢,我無異議,只是心裡想,又買玩具,這不就是給將來又添加「垃圾」嗎?

在回家的路上,兒子突然間問我,教堂收去的三十二馬克,會給非洲的小孩買什麼呢?我說不知道,不過,絕對不會買玩具,因為非洲的小孩,沒有飯吃,他們很飢餓。兒子聽到這裡,突然間雙眼閃爍著淚花。走到半路時,他要求我說,爸爸,我們回去吧!把那四十八馬克也捐給教堂,讓他們也轉給非洲的小孩。
 
此時此刻,我緊緊地抱著兒子,很長很長時間不肯把他放下。

---
 
柴胡 2008-08-20 17:50:4 留言: 來到你的博客純屬偶然。從來對留言和網路交友不感興趣,卻被你這個好父親打動了。你的兒子很幸運有你這樣一個好爸爸。
看到你是歐洲海外校園的編輯,孤妄猜一下,信仰在家庭中還是有力量的。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Lawler 2020-6-11 01:36
「他們不可能完全依靠政府福利和社會救助生活。「
靠社會救助生活,靠不住;政府福利,有人根本就沒有。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00:0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