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倒塌

作者:謝盛友  於 2019-11-9 04:1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4評論

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倒塌

柏林牆(德語:Berliner Mauer)是德國分裂期間,屬於共產主義國家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政府環繞西柏林邊境修築的全封閉邊防系統。始建於1961年8月13日,全長167.8公里,最初以鐵絲網和磚石為材料,後期加固為由瞭望塔、混凝土牆、開放地帶以及反車輛壕溝組成的邊防設施。東德政府稱此牆為「反法西斯防衛牆」(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或「強化邊境」,其目的是阻止東德居民逃往西柏林以前往西德。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分裂和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也成為了分割東西歐的鐵幕的一個象徵。

柏林牆的建造

柏林牆在1961年8月13日開始建造,一開始只是鐵絲網,後來被大量換成真正的圍牆。東德稱此圍牆為「反法西斯防衛牆」,但多數西方國家認為建圍牆的真正目的是禁止東德人逃入西柏林。該牆把柏林隔成兩個世界,一邊是社會主義,一邊是資本主義。

肯尼迪於1963年6月26日在柏林演講,題目是《我是一個柏林人》,他說:「自由有許多困難,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們(民主國家)從未建造一堵牆把我們的人民關在裡面,來防止他們分開我們。」 「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只要一人被奴役,所有的人都不自由。」

柏林牆建立后,有人採用跳樓、挖地道、游泳等方式翻越柏林牆,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傷。

1988年,我乘坐火車從北京站出發,經過內蒙古二連、蒙古烏蘭巴托、西伯利亞、蘇聯莫斯科、波蘭華沙、民主德國東柏林、聯邦德國西柏林,然後到達巴伐利亞的班貝格自費留學。坐火車從東往西穿越柏林牆,親眼目睹高牆的威嚴,東面的大牆乾淨潔白,為什麼呢?因為沒有人可以靠近它;西面的大牆五花八門,看上去好像不是一堵高牆,而是藝術畫廊。寫什麼畫什麼的都有:骨肉同胞,我們時刻想念你!擁抱你,我東邊的兄弟!……

柏林牆的倒塌

1989年11月9日,新東德政府開始計劃放鬆對東德人民的旅遊限制,但由於當時東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君特?沙博夫斯基(Günter Schabowski)對上級命令的誤解,錯誤地宣布柏林牆即刻開放,導致數以萬計的市民走上街頭,拆毀圍牆,整個德國陷入極度興奮狀態。此事件也稱為「柏林牆倒塌」,雖然圍牆不是自己結構倒塌,而是被人為拆除。當時的柏林人爬上柏林牆,並且在上面塗鴉,拆下建材當成紀念品。11個月後,兩德終於統一,成為「柏林牆倒塌」后的最高潮。

冷戰時期有一種宣傳,說蘇維埃是永遠正確的,它會極大的增進和平與自由。1989年德國人呼籲:「戈爾巴喬夫總書記,如果你希望和平,如果你希望蘇聯和東歐變得繁榮,如果你希望解放,請到這個門前來。戈爾巴喬夫先生,請打開這扇門。戈爾巴喬夫先生,請撤掉這面牆!」

柏林牆的倒塌是一個很好的信號,它已經成為了一個標誌,不僅德國人,現在全世界都知道這個歷史時刻。柏林牆的倒塌並不是偶然發生的,也不是因為戈爾巴喬夫是如此的友好,而是因為在那之前四個星期,也就是1989年10月9日,萊比錫有數千人戰勝了自己的恐懼和軟弱,走上街頭高喊:我們是人民。當時產生了一種強大的、出人意料的力量,使德國人自我剋制,同時這股力量也促使執政者思考,必須要發生一些改變。1989年10月9日,萊比錫和平遊行,人們克服了常年累積的恐懼,鼓起勇氣,進行反抗,並重新定義自我,高喊「我們是人民」。當人們賦予自己權利時,柏林牆倒塌了,這是一個奇妙的象徵。如果東德人還是沉溺於無知,而不熱衷於政治覺醒,那當然值得擔憂。

1989 年,我親眼目睹柏林牆的倒塌,每一位東德公民進入西德,都立刻獲得一筆100馬克的寒暄費(Begrüßungsgeld)。僅在1988年,西德政府就支付了2億6千萬馬克的寒暄費。柏林牆倒塌之夜,東德人潮湧入西柏林,時任西柏林市長的Walter Momper 指示,所有銀行和儲蓄所連夜加班加點,為東德人發放寒暄費。

牆把兄弟隔開,都是骨肉同胞,弟弟有困難,哥哥幫一把,沒說的。而現在牆沒了,大家都一樣了,平起平坐,憑什麼我要救助你?憑什麼我要繳納團結附加稅?在東德的時候,小孩可以免費上幼兒園,可以免費讀書,直至大學畢業,享受全民保健,如今,某些東德人反而覺得柏林牆在時更加溫暖。

柏林牆給德國人造成的血淚創傷,不是施奈德(Schneider)的《越牆者》(Der Mauerspringer)一書能夠交待清楚,它畢竟是東德社會主義遺留下來的一份特殊的政治遺產,對它的留戀,對它的紀念,有甜酸苦辣。

戰敗、分裂:兩德如何重新成為統一主權國家?

柏林牆倒塌后,四個戰勝國與兩德走向談判桌,磋商德國在歐洲整體安全戰略中的角色。經過極為艱難的談判,達成妥協,德國再次成為主權國家並留在北約。如今,2加4談判成為經典的國際外交案例。

1980年代中期,戈爾巴喬夫在蘇聯開啟政治路線轉向;1989年,東歐爆發和平革命--歷史潮流勢不可擋,國際峰會上開始在幕後討論所謂的"德國問題"。自1949年起分裂的德國重新統一,成為一個仍舊遙遠、但不再不可能的話題。

柏林牆倒塌讓一切成為可能

德國政治家態度謹慎。自從二戰戰敗后,德國原本就失去了對自己未來的決定權。1945年波茨坦公約規定,只有在四個戰勝國法、蘇、美、英的同意之下,才能讓德國重新統一。即便是1989年11月9日的柏林牆倒塌,對這一格局仍影響甚少。不過,在一夜之間成為冷戰結束標誌的這一歷史性事件,的確迫使各方儘快作出反應。在波恩、柏林,在莫斯科、華盛頓,在巴黎、倫敦--各地當權者都擔心形勢失控、最終不可收拾。

科爾走出第一步棋

柏林牆倒塌后的數日和數周,人們心情緊張地把目光投向莫斯科和華盛頓。因此,當1989年11月底首先是德國總理科爾邁出第一步時,這便更令人驚訝。在沒有與戰勝國磋商的情況下,他在聯邦議會提出一項十點計劃,事實上描述了走向德國統一的步驟。巴黎、倫敦十分震驚。莫斯科也對科爾無預警的行動毫無準備。華盛頓不明就裡。不過,很快,各國政府便意識到,這位德國總理所走的這步棋為歐洲新秩序提供了一個機遇。

1989年11月18日,科爾在波恩的聯邦議會提出逐步實現兩德統一的十點計劃。那麼,此後歐洲的邊界該如何界定?是否允許兩德都加入北約?是否要簽署和平協議、正式結束二戰?蘇軍從東德撤出該如何實現?數月之久,世界強國就德國的命運談判。由於影響深遠,談判十分艱難,倫敦和巴黎也對於德國統一表示出強烈的反對。

最終,談判達成一項妥協,各方、特別是蘇聯也予以同意:德國成為歐洲整體安全戰略的一部分,盟軍在德國放棄佔領權。簽字后的該條約,為德國的統一創造了前提。

歐洲歷史裡程碑

條約中規定了所有歐洲邊界,也包括數十年爭執不下的德波邊界--奧德河、尼斯河界線問題。德國失去了奧德河、尼斯河界線以外的所謂"東部地區"。不過,最終這是德國所發起並以失敗告終的二戰的結果。

此外,德國放棄擁有核武和生化武器,並同意削減聯邦國防軍人數至37萬人。與此同時約定,蘇聯紅軍在1994年以前撤出前東德。各簽字國在莫斯科還達成一致,1945年和1946年在東德進行的土地改革將不會宣布為無效。

德國主權

作為回報,盟軍在德國的權利宣告終結。作為二戰的結果,同盟國軍隊在1945年佔領了德國。1949年兩德成立后,法、英、美在西德駐軍,蘇聯在東德駐軍。他們在德國擁有軍事和政治力量,并行使國家權力(Hoheitsrechte)。兩德並不擁有完全的主權,並且受制於各自佔領國的地緣政治考慮。如今,這一狀態結束。特別是對蘇聯來說,這意味著在中歐權力的顯著喪失。克里姆林宮首腦的政治影響力曾一直延伸到勃蘭登堡門,如今,他的觸手只伸到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邊界便須作罷。

等同和平條約

該條約不單規定了"德國統一的外交方面",同時也等同於二戰各方之間的和平條約。簽字國在莫斯科達成一致,此後既不會向德國索要戰爭賠款,也不會對德國主權施加任何限制。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謝盛友 2019-11-9 05:31
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被打開的那一天

1989年11月9日晚,德國統一社會黨中央政治局委員沙博夫斯基在國際記者招待會上宣布,從根本上放寬民主德國公民的出境限制。於是數千名東德公民蜂擁穿過東西邊界到達西柏林,而這也是民主德國消亡的開始
1989年11月9日19點,無論是在東德還是在西德,和往常的夜晚一樣,數百萬電視觀眾坐在電視機前看著新聞。幾天以來,新聞頭條一直都圍繞著東德,也就是民主德國的內政問題。東德大街上要求出境自由的遊行已經持續了數月,人們還要求更多的民主、開放和改革社會主義國家體制。
10月18日,民主德國黨和國家領導人埃里希•昂納克將其職務交由埃貢.克倫茨,但是這位新上任的領導人仍然沒能贏得東德人民的信任。在歷史性的1989年11月9日這天通過的新旅行法原本應該穩定民主德國的局勢。但是相反的情況卻發生了。
民主德國發言人君特.沙博夫斯基在每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現出完全西方化的風格。當時他幾乎是順帶著提了一下這個新法案:
"今天通過了一項規定,使每一個民主德國公民都能夠穿過邊境出境旅行。"
就在此時,一名義大利記者問道,該項規定何時能夠生效?信息掌握不完整的沙博夫斯基給出了一個錯誤的答案說,這項法案立即生效。幾分鐘內,這個爆炸性的消息就傳遍了全世界:樹立起28年的柏林牆在這一天晚上被打開。這是民主德國公民第一次不需要說明出行理由就能直接前往聯邦德國。
這個消息在民主德國產生了巨大的效應。立刻有第一批人走向勃蘭登堡門和柏林的另一個邊境關卡。邊境的官員被弄糊塗了,因為他們並沒有接到打開關卡的指令。但是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關卡,牆的另一邊人群也聚集了起來,於是邊境的官員們也不得不放棄阻攔。
在過了半夜不久,第一批東德公民踏上西德的土地,他們受到了熱情的歡迎。陌生人都相互擁抱,喜極而泣,當晚的情形只能用"瘋狂"來形容: "我們受到了熱烈的歡迎。那太瘋狂了,簡直無法形容,真的。柏林牆沒了,柏林牆沒了…"
多年來,民主德國政權始終忽視民權運動,並且從不嚴肅對待公民的請求。11月4日,反對團體"新論壇"號召人們在柏林亞歷山大廣場舉行遊行,超過50萬人前去參加。這個著名的反對團體公開提出批評,提醒人們提防新政府的拖延戰術。演員揚•約瑟夫•黎法斯說: "我們必須要注意並反對,黨和國家幹部目前或是將來可能會試圖將我們的遊行和抗議用來妝點自己,以剛開始的社會和政治改革的發起人和領導者自居。"
西德聯邦政府對這些發生在東德的激烈事件感到震驚,而公民們則很快就開始敦促兩德的統一。前聯邦總理社民黨主席威利•勃蘭特推動這一希望轉化為現實,他說:"屬於一個整體的東西,就會生長到一起。"
當時的聯邦總理赫爾穆特•科爾,於1989年12月19日前往德累斯頓與新上任的民主德國領導人漢斯•莫特羅會面。這位西德的總理受到了熱烈的歡迎,當晚他在德累斯頓聖母教堂廢墟前發表講話,為兩德統一之路畫出了草圖:
"如果歷史的時間允許的話,我的目標仍然是實現國家的統一。(鼓掌)德國這間屋子,是我們的屋子,必須建在同一個歐洲的屋頂下。這必須是我們的政策目標。"
僅僅10個月後,1990年10月3日,德國實現了統一。德國的統一,為後來幾年中一直討論著的如何克服歐洲分裂問題,提供了前提條件。
回復 ryu 2019-11-9 07:00
非常詳實的內幕資料,
獻花!
鮮花。
回復 ryu 2019-11-9 07:03
世界上從來就沒有救世主。
自由,需要人們的勇氣,追求和付出犧牲。
回復 ryu 2019-11-9 07:09
民主,也是在實踐中日益完善、成長和發展起來的。
民族,也隨著這種實踐的摸索成長、進化。
香港,不能成為21世紀的柏林哈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05:3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