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右劍直擊共和國心臟

作者:謝盛友  於 2019-7-1 00:1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右劍直擊共和國心臟

作者:謝盛友

《凡爾賽條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的協約國和戰敗的同盟國簽訂的和約。協約國和同盟國於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經過巴黎和會長達7個月的談判后,於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爾賽宮簽署條約,標誌著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得到國際聯盟的承認后,《凡爾賽條約》於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

條約限制德國的軍事能力,使其割讓領土,以及迫使他們支付巨額的賠款。在1921年時,德國所要負擔的賠款高達1320億馬克。當時許多經濟學家,包含著名的約翰·凱因斯,都認為凡爾賽條約太過苛刻,賠款金額過於高昂並且容易產生不良後果。謝德曼(Philipp Scheidemann)關於條件不應過分苛刻的願望未能滿足。這位由革命產生的德意志帝國總理認為,在巴黎和會上達成的停戰協議不能接受。1918年11月9日在柏林宣布了共和國誕生的謝德曼由此集中表達了德國國內的普遍情緒。事實證明,這一和平協定使新生的德國民主制政體舉步維艱。

儘管被強加上嚴苛條件,德國仍能保持其在中歐的強大民族國家地位。另外,最初並未具體確定的賠償負擔未超越德國的償還能力及其經濟力。至1920年代底,通過後繼談判,德國得以將1921年由戰勝國確定的總共1320億馬克賠款壓縮至360億。

對1919年的人們來說,未來並未確定。但是,右翼的共和國敵人利用了《凡爾賽條約》,以反對民主制並最終摧毀之。政治暗殺事件頻繁發生。最著名的罹難者就是時任外長拉特瑙(Walter Rathenau)。1922年他在柏林遭極右分子槍殺。他們認定,這名遭他們仇視的自民黨政治家是對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採取所謂「滿足政策」的象徵性人物。

瓦爾特·拉特瑙(Walther Rathenau,1867年9月29日-1922年6月24日),猶太裔德國人,是一位德國實業家、政治家、作家,在魏瑪共和國期間擔任德國外交部長。於1922年6月24日遭到暗殺身亡。拉特瑙遇刺后,德國各大城市均出現大規模示威行動,柏林示威人數甚至多達40萬人。

一戰後,戰勝國懲罰德國的《凡爾賽條約》,被德國人視為奇恥大辱。復仇的種子,在很多德國人心中生根發芽。這次瓜分,德國的海外殖民地清零,本土13%的面積被割走,工業損失極為慘重。德國工業體系沒有被摧毀,只要有合適的時機,德國就可以開動這些機器。6千多萬德國人,並沒有因為帝國的倒掉,就失去了東山再起的希望。

德國進入魏瑪過渡期后,打著產業合作化的旗號,對之前就比較完善的軍事工業體系進行更新換代。拉特瑙在1919年出任德國的建設部長。他還有三個身份:一,德國著名的工業家,德國通用電氣總公司的創始人;二,政治家(擔任過外長);三,猶太人。

第三個身份暫時可以忽略。拉特瑙在一戰後就說:要不惜代價把德國的軍事工業至少恢復到戰前的水平。自此後,德國不管是建立新廠,或舊廠翻新,會突顯其軍事產業功能。尤其是被用于軍事上的機床,德國非常可疑地進行大規模生產,截止於1929年,德國生產的軍用機床,可以大規模出口歐洲和東亞國家。

拉特瑙的一大貢獻是與蘇聯簽訂了《拉巴洛條約》,讓德國和蘇聯這兩個在歐洲受孤立的國家抱團取暖,讓德國得以在蘇聯境內開展軍事訓練和研究,這些活動都是被《凡爾賽和約》禁止的。拉特瑙是猶太人,早就被右翼圈子放在了死亡黑名單上。拉特瑙德高望重,所以他的遇害引起了公憤,很多人上街遊行示威,要求政府嚴辦此案。「執政官組織」的兩名兇手赫爾曼·菲舍爾(Hermann Fischer)和埃爾溫·科恩(Erwin Kern)藏匿起來,薩洛蒙希望幫助他們逃跑,沒有成功。兩名兇手一人被警察擊斃,一人自殺。希特勒後來讚譽菲舍爾和科恩是「先驅鬥士」。 薩洛蒙是拉特瑙刺殺案的幫凶,被判五年徒刑。卡爾·愛德華自己沒有扣動扳機,但他和「執政官組織」的刺客們一樣有罪,甚至比他們罪孽更重。

卡爾·愛德華支持「執政官組織」的目的當然不是僅僅和這些恐怖分子交朋友。他的願景是推翻共和國。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科堡公爵於1922年10月14至15日在科堡舉辦了一次「德意志之日」集會活動,希望把形形色色的右翼勢力團結起來,共同對付共和國和共產黨。此時的希特勒、納粹黨的知名度還不高,他們很高興有這樣的機會把自己的勢力範圍從慕尼黑向外擴張。這也是衝鋒隊第一次大規模公開活動,有數百衝鋒隊員參加。這次活動中的出席者總共有四千多人。社會主義者和共產黨人針鋒相對地舉行了自己的遊行示威,在科堡城與右翼勢力發生鬥毆,演化成雙方都有六百多人的混戰。當晚,在科堡的宮廷啤酒館,卡爾·愛德華和其他一些權貴聆聽了希特勒的演講。這是希特勒與公爵的友誼的開端。後來希特勒把1922年科堡的「德意志之日」視為「鬥爭年代」的一大里程碑;參照同樣發生在1922年10月的墨索里尼「進軍羅馬」,把科堡的那次行動稱為「將軍科堡」;還專門設立了「科堡榮譽獎章」(Koburger Ehrenzeichen)給參加過1922年「德意志之日」活動的「老戰士」。 在公爵大人的促成下,科堡成為德國第一個由納粹黨人控制市議會的城市。 希特勒上台之後,卡爾·愛德華公爵會繼續為他效力,比如藉助自己與英國王室和上層社會的聯繫,拉攏英國,推動英國的綏靖政策等等。

德國人對一戰後遭到的奇恥大辱不能釋懷。相比於民主,復仇的口號更能煽動德國人,最終導致出一條道路,直接通向1933年的納粹獨裁。

2019年6月2日凌晨,基民盟黨籍的卡塞爾行政區主席瓦爾特·呂普克(Walter Lübcke)被發現奄奄一息地躺在自家住宅的露台上,頭顱上有明顯的槍傷。送醫后不久,呂普克就宣告死亡。此前,呂普克已經因其在難民問題上的立場而多次受威脅。他最有爭議的一次言論出現在2015年:他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說,那些不同意共同生活價值觀的人,盡可以離開德國。

6月15日極右翼犯罪嫌疑人Stephan E.被拘捕,其擁有多次前科。聯邦檢察院將此次謀殺歸為具有極右背景的政治暗殺。嫌疑人的經歷及其言論也能佐證這一點。

右翼犯罪嫌疑人Stephan E.公開聲稱「呂普克是德意志民族的叛徒」(Stephan E.: Mordverdächtiger soll Lübcke „Volksverräter「 genannt haben.) 。

過去幾年當中,呂普克曾多次收到死亡威脅。作為卡塞爾行政區政府主席,4年前,呂普克曾積極支持在黑森州北部安置難民的事項。其在難民事務上的立場同遇害有關,網上多次出現針對呂普克的人身威脅。前基民盟政治家施泰因巴赫( Erika Steinbach)在臉書上轉發了一篇有關呂普克的文章。文中涉及呂普克2015年的一些言論。一名網民的跟帖是一張手槍的圖片,併發出「清掃」的呼籲。另一網民則寫道:「您已經上了黑名單,趕緊在德國之外找個藏身處吧。」其他的跟帖中包括絞架圖片、威脅以及言辭侮辱。

呂普克遇害的三周后,有約2000人在卡塞爾示威遊行,抗議極右主義和暴力。柏林還有其他城市也有抗議活動。在呂普克的家鄉Wolfhagen,有數百人聚集在一起為其守夜。

根據德新社等多家媒體引述內部知情人士的消息,德國聯邦總檢察長弗朗克(Peter Frank)在聯邦議會內政委員會的一次閉門會議上通報了最新進展。現年45歲的嫌疑人Stephan E.此前有過多次犯罪前科,至少在過去與極右翼團體有聯繫。具有極右翼傾向的嫌疑人目前已經認罪,並強調刺殺呂普克完全是由他一個人獨立策劃並實施的。德國政界懷疑,嫌疑人的這一認罪表述,可能是為了掩護同夥。嫌疑人在認罪時聲稱,他單獨實施了此次刺殺行動,沒有同夥。

聯邦總理默克爾宣布,打擊具有暴力傾向的新納粹分子要「毫無禁忌」。內政部長澤霍費爾(Horst Seehofer)希望加強打擊極右翼勢力的措施,「賦予法治國家更多反擊力。」此外他想審視一下,是否可以剝奪民主敵對分子的基本權利。外交部長馬斯(Heiko Maas)稱,一旦證實此案確實存在極右翼背景,那這就是「我們民主的悲劇」。馬斯呼籲要進行抗議:「讓我們表明,我們要比極右分子、反猶分子和分裂分子更強。」

根據德國聯邦刑警局的統計,2018年,全德國針對行政官員或者議員的犯罪案件總共有1256起,其中43起為暴力犯罪。這些案件的犯罪動機中,極右翼居多,達517起。來自極左翼的案件數量則為222起。

外交部長馬斯寫道, 德國存在恐怖主義問題。他指出,德國國內有1.2萬暴力傾向極右分子,儘管受到通緝,有450人潛入地下。

難民,同情難民,極右恐怖主義將導致出一條道路,通向 x 年新的納粹共和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1-20 11:5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