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美蘇意識形態抗爭與美中爭奪科技主導權

作者:謝盛友  於 2019-5-23 00:4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評論

美蘇意識形態抗爭與美中爭奪科技主導權

冷戰(Cold War)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及其盟國(西方陣營)、與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及其衛星國(東歐集團)之間長達半世紀的政治對抗。一般認為,冷戰始於1947年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結束於1991年蘇聯解體。

在二戰結束后,原先結盟對抗納粹德國及軸心國的美國及蘇聯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但兩國持有不同的經濟和政治體制:美國及其他北約成員國為資本主義陣營,而蘇聯及其他華約成員國則為社會主義陣營,兩方也因此展開了數十年的對立。

意識形態的對立

在冷戰期間,意識形態的對立首當其中,而國家利益和衝突也有著很大的作用, 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嚴厲指責資本主義是新世界爆發世界大戰的起源的演講以及丘吉爾在同年3月5日在杜魯門的故鄉密蘇里州的富爾頓威斯敏斯特學院發表的「鐵幕演說」。在此之後,美國總統杜魯門在1947年3月12日關於美國決心支持和援助一切反共產主義國家的宣言,以及美國所主導和推行的「歐洲復興計劃」也就是「馬歇爾計劃」的出爐,標誌著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對抗正式拉開帷幕。

美蘇之間意識形態的對立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共產黨政權的國家。這無疑大大的刺激了西方各個資本主義國家,尤其是當時的世界霸主英國,歐洲各個政府也對蘇聯採取了敵對和仇視以及孤立的態度,隨著蘇維埃政權日趨穩固,隨即歐洲各個政府也相繼的承認了蘇聯並且與之建立外交關係,然而,對於歐洲事務有著舉足輕重影響的美國卻長期拒不承認蘇聯政府的合法性,並且公開宣稱與之對立的言辭。

在1913年到1921年期間,美國總統威爾遜不僅在國際上鼓勵、贊同甚至支持協約國對蘇俄經行武裝干涉,而且還在美國國內施展強硬的鎮壓政策,對於國內同情前蘇聯的勢力群體經行鎮壓,同時並宣布要扶助中歐的民主力量,共同抵制布爾什維克的傳播。從威爾遜開始歷屆總統都延續了這種對前蘇聯孤立和敵對的態度,直到富蘭克林.羅斯福執政以來才放棄了過去拒不承認政策,是西歐國家中最後一個和蘇聯建立了外交關係的國家。

美國與蘇聯建立外交關係並不是代表美國放棄對前蘇聯的敵視前蘇聯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的一貫立場,而是在法西斯同盟形成之後美國不得對蘇聯作出一定的讓步來爭取更多的力量來反對日趨猖狂的法西斯主義。

其實意識形態的對立表現在多個方面,在如何經行社會管理,在如何達到工業化以及城市化這些問題上,還有在共產主義和民族資本主義兩種不同的觀念形態產生了嚴重的分歧和對立,以上種種因素造成了意識形態上的對立,是冷戰爆發的一個重要原因。

大國之間的均勢和國家利益的衝突二戰之後,英、法、德、日、意等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得到了大大的削弱,然而,美國和蘇聯在戰後取代了英、法等國原有的世界霸主的地位,尤其是美國在戰後不可一世的經濟地位和鼎盛的國力在全世界無人匹敵。前蘇聯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在戰後較比過去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更值得一提的是前蘇聯在戰後的全面擴張大大刺激了美國和英國的神經,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延伸和以及東歐和巴爾幹半島共產黨政權的建立引起了美英領導人的強烈不滿和高度戒備。

美蘇之間在歐洲戰場上在何時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的問題上就產生了嚴重的分歧。斯大林認為美英的做法坐山觀虎鬥,甚至有很多美國將領也明確表示要讓法西斯制度的德國和專制制度的前蘇聯兩敗俱傷,到時候美英再來收拾殘局。英美這樣的做法觸動了斯大林的神經,出於對於自身國家安全和戰略的考慮,斯大林處心積慮想通過這場戰爭把自身的安全邊疆推到儘可能遠的地區,為此莫斯科不斷的在東歐以及巴爾幹半島國家扶持共產黨登上政治舞台,其中南斯拉夫、阿爾巴利亞、希臘、波蘭等國家相繼出現了共產黨政權組織。

蘇聯這種做法引起了美英的強烈不滿,尤其是蘇聯針對波蘭流亡政府的做法,以及蘇聯針對希臘和土耳其共產黨的做法更是加深彼此的猜疑和仇恨。但是由於反法西斯戰爭尚未結束,美英在歐洲戰場和東方戰場仍需要蘇聯的幫忙,所以無論是羅斯福還是丘吉爾都不能不一面要求盟軍儘可能的多佔領點歐洲地盤,一方面對斯大林作出某些妥協,為此,著名的「百分比協定」就成了英美和蘇聯妥協的產物。

戰後美蘇兩國冷戰的爆發時多種原因造成的,國家利益和各國世界利益的衝突以及意識形態的對立以及社會制度的截然不同是導致美蘇兩國爆發冷戰的深層次原因。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意味著兩極對立的瓦解,世界秩序向多極化發展,世界主題也由革命與戰爭逐漸走向和平與發展,西方和東方國家之間的關係得到了一定的緩和,各國之間的各方面的合作也趨向多樣化發展,人文、科技以及經濟交流和合作得到了加強,經濟一體化和國際貿易化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

中美貿易戰

《南德意志報》評論文章《中國不怕冷戰2.0》寫道:

一場新的體制之爭已經開始。人們甚至可以斷言,這是一場不同操作系統之間的戰爭:交戰一方是實施威權統治的中國,另一方則是美國。不過,冷戰2.0中,雙方爭奪的焦點不再是意識形態,而是技術。美國總統特朗普下令,美國企業必須停止對中國公司華為的銷售。也就是,很快中國的智能手機將無法使用谷歌操作系統,建設5G網的計劃也將面臨危險,因為華為將無法獲得晶元。未來雙方交戰的前線就是全球供應鏈。

同冷戰最大的不同在於,這一次交戰雙方在經濟層面上相互存在依賴關係。當年美蘇之間幾乎談不上任何商貿往來。美國外貿總額中,蘇聯所佔份額僅有0.25%。而中國在美國經濟總量中所佔份額則為13%。中美兩國國民經濟總著千絲萬縷的錯綜聯繫。過去數十年裡,這種關係一直被看作是全球化的典範:中國是世界工廠,而技術和晶元則來自美國。然而,隨著中國的不斷崛起,這種分工越來越受到質疑。中國企業開始大規模進軍國際市場,而它們的競爭手段也並不總是公平的。一些企業受到國家資助,工業間諜行為受到鼓勵,中國政府還長期對外封鎖本國市場。特朗普總統現在要強力改變這一現狀。

評論寫道,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近日參觀稀土企業,具有強烈的信號意義。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供應國,一旦中國停止稀土出口,勢必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創。而中國央視這些天也開始在黃金時段播放人們久違了的抗美影片。種種跡象表示,中國在為應對長期貿易戰進行著準備。

中國領導人似乎並不懼怕一場曠日持久的衝突。原因之一是,中方認為他們的政治操作系統更經得起危機的考驗。特朗普總統通過推文對美聯儲軟硬兼施,要求美聯儲降息,但卻無法達到目的。而在中國,降息只是高層一紙命令的事情。對於大型企業同樣如此: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像中國這樣在幾個月內就扭轉貿易差額。北京高層只需一個電話,中國航空公司就會放棄購買波音的訂單,而轉而購買空中客車。或放棄通用電氣,讓西門子來修建發電站。在這場體制之爭中,這些都是可以想到的利器。

二十多年來,中國一直試圖建立起本國的晶元工業,但收效甚微。中國是全球晶元工業最大的買家,佔全球晶元業務的三分之一。不過,迄今為止,中國還沒有一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晶元廠家。

德國《商報》評論員文章《中國即將轉守為攻》寫道:

特朗普這些天的作為,很可能將改變局面:迄今為止中國人對晶元工業漫不經心的態度有可能會轉變為全力以赴的趕超動力。因為,特朗普讓北京領導層清楚地意識到,中國具有戰略意義的半導體工業完全依賴於美國及其盟友。

此輪中美「貿易戰」早在2017年就初露端倪: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宣布對中國進行301調查。《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被稱為美國單邊貿易保護政策的核武器。

沒有了來自美國公司英特爾和高科的晶元,中國最重要的科技公司華為陷入嚴重的被動境地。特朗普對此非常清楚,也正因為如此,他在本周早些時候發布了全面禁止美國公司同華為合作的命令。由於歐洲、韓國和台灣的半導體企業也同美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特朗普可以確定華為在購買晶元方面將無法找到替代產品。任何中國公司,比如電腦生產商聯想,都有可能會陷入同網路設備供應商及智能手機生產商華為一樣的境地。這對中國而言,無疑將是一場噩夢。

評論認為,短期內,中國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盡量通過談判和特朗普達成共識。但就長期而言,中國註定會努力實現在晶元工業領域的獨立自主。鑒於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中國的晶元製造商必將在全球範圍內扮演重要的角色。

韓國和台灣的經驗顯示,規模較小的國家都能培養出晶元工業界的巨人。韓國的三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商,而台灣的台積電則是業界一言九鼎的訂單加工商。有鑒於此,中國也能達到在晶元行業扮演主導角色的目標。對於今天不可一世的美國晶元供應商和歐洲幾家碩果僅存的晶元企業,如英飛林來說,一個令它們不安的時代即將到來。

爭奪科技主導權

德國信息安全專家認為,美國政府對華為「下手」,並不是因為莫須有的「間諜問題」,而是因為華為代表的中國產業界正在挑戰美國的科技霸主地位。在這一過程中,全球的IT界都將受到損害。

美國政府20日暫時放寬了對華為的貿易限制,盡量減少對華為客戶的衝擊。不過美國禁令已加劇與北京的貿易戰緊張局勢,但對中國來說,為了因應變局,有機會發展出更自給自足的產業鏈。

柏林智庫"新責任基金會"的網路安全問題專家克萊恩漢斯(Jan-Peter Kleinhans)在接受德意志廣播電台晨間節目採訪時指出,美國政府上周將華為及其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使得美國企業無法在沒有政府授權的情況下與華為進行任何生意。"所以說,谷歌對華為今後生產的新手機'斷供',只是遵守了美國政府的指令。"

克萊恩漢斯注意到,幾周前,美國國防部就5G技術發布了一份報告,明確指出問題的關鍵不在於網路安全或者間諜風險,而在於科技的主導權。克萊恩漢斯說:"多年來,我們已經習慣於美國在IT界的領先地位。而現在卻有華為、中興這樣的中國企業,在5G時代生產高度創新、高競爭力的產品,挑戰美國人的霸主地位。這個話題也被牽涉入了美中貿易戰,華為也確實成為了美國的有效施壓手段,畢竟中國的這一產業目前還高度依賴美國IT企業以及美國半導體廠商。"

另一方面,美國試圖對中國高科技產業"卡脖子"的行為,也正在促使中國加快產業自主化進程。克萊恩漢斯認為,中國將會加大對本國IT產業的投資,希望今後能夠擁有自主生產高性能處理器、存儲晶元等產品的能力。"業內專家估計,目前中國在某些半導體領域還落後兩到三代。而現在美國政府的做法,正在促使中國加速追趕。"

他還認為,美國政府的做法對全球的整個IT產業都會造成衝擊,而具體的影響程度取決於白宮究竟在多大程度上願意放寬禁令。"現在他們的做法是:先正式認定國家安全威脅,然後又發布臨時許可。這可以說是一種止損措施。要是美國政府決心徹底激化矛盾、對華為實行長期禁運,那麼受影響的就不只是手機等終端產品。我們必須注意到,華為是提供電信基礎設施的廠商,同時也需要美國的科技。這意味著,美國政府的決策,將影響到全球,整個5G領域的後續發展都會受到傷害,連帶損傷將會十分巨大。"

 

(部分資料來源於《南德意志報》德國《商報》德意志廣播)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徐福男兒 2019-5-23 08:36
中美之間的科技主導權之爭還是基於意識形態之爭。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19:3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