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徠卡相機與六四事件

作者:謝盛友  於 2019-4-20 23:4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徠卡相機與六四事件

德國文學家歌德曾住在韋茨拉爾(Wetzlar)的耶路撒冷居,創作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韋茨拉爾市在德國黑森州,是拉恩-迪爾縣的首府,人口約五萬四千餘。韋茨拉爾有千餘年歷史,到1862年成為兩條鐵路的交點后,開始繁榮起來。

1913年,第一部徠卡相機的原型(Ur-Leica)在韋茨拉爾市的恩斯特·萊茨光學工廠(E. Leitz Optische Werke)廠由奧斯卡·巴爾納克(Oskar Barnack)製作。作為風景攝影使用的攜帶型相機,這台徠卡相機是世界上最早的使用35毫米標準電影軟片的35mm相機。它把電影軟片的18×24毫米畫幅擴展到24×36毫米,縱橫比也隨之從4:3變為3:2。

徠卡經歷了幾次改良,在1923年巴爾納克說服了他的老闆恩斯特·萊茨二世製造31版的原型系列。在1925年的萊比錫德國展銷會上,徠卡I(Leica I)一推出就立即獲取成功。所用的愛爾瑪50毫米f/3.5鏡頭由馬克思·貝雷克博士設計,其4片4組設計受到蔡司天塞鏡頭的影響。焦平面快門速度可在1/20秒至1/500秒之間調整,此外還設有Z檔(長時間快門,Z即Zeit,德語中表示時間)。

許多公司根據徠卡的測距儀設計製造了自己的相機型號,這其中包括日本雷泰斯(Leotax)、早期佳能(Canon),前蘇聯費德(FED)、佐爾基(Zorki),美國卡董(Kardon),法國富卡(Foca),英國雷德(Reid)的一些型號和上海牌58-II型。

徠卡在歷史上有許多項光學方面的創新,例如非球面鏡片、多層鍍膜鏡片和稀土鏡片。徠卡鏡頭被認為能在最大光圈下提供卓越的性能,使其適宜在自然光線條件下進行攝影。

徠卡廣告片驚現"六四坦克人"畫面所引起的風波成為德語媒體關注的話題。《法蘭克福彙報》駐上海記者Hendrik Ankenbrand在相關分析文章一開頭就指出,"在中國,沒有任何話題的敏感程度能夠超出六四天安門事件。……在學校課堂上,在大學校園裡,在國家媒體報道中,這個堪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低潮點的悲劇,從來不被提及"。

然而就在距離"六四"30周年紀念日還有六個星期左右的時候,偏偏是在中國市場頗為成功的德國相機製造商徠卡,因為一部廣告片而成為眾矢之的。這部名為"Leica - The Hunt"的廣告除了包含與全球其他地區的戰爭相關之情節外,主要劇情卻是圍繞著一名試圖用相機記錄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的西方記者。在影片的最後一幕,這名記者將自己反鎖於房內,並從房間窗戶朝外拍攝,相機鏡頭上出現天安門廣場"坦克人"畫面。廣告結尾處,屏幕上出現"獻給那些用他們的眼睛讓我們看見的人"字樣。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01:2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