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默克爾「我們能做到」,真的嗎?

作者:謝盛友  於 2018-1-8 17:2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默克爾「我們能做到」,真的嗎?

Bundeskanzlerin Angela Merkel (CDU) vor dem Start der Sondierungsgespra?che zwischen SPD, CDU und CSU im Willy-Brandt-Haus in Berlin. © Jo?rg Carstensen/dpa

http://www.zeit.de/politik/ausland/2018-01/sondierungsgespraeche-union-spd-angela-merkel-martin-schulz-regierungsbildung

 

德國聯邦議院2017年9月24日選舉結果,由默克爾帶領的聯盟黨(基督民主聯盟、基督社會聯盟)得票33%、社民黨得20.5%,自民黨10.7%、綠黨8.9%。聯盟黨雖然保住議會第一大黨的地位,但沒拿下過半優勢而無法獨立執政。今天開始與社民黨進行 「組閣談判」的第一步「摸底性談判」(Sondierungsgespräch)。五天之內必須有談判結果,不然默克爾時代走向終結。

2015年幾十萬難民通過巴爾幹進入德國時,默克爾說,避難權沒有上限。她針對難民問題的另一名言是「我們能做到!」這位女總理稱自有安排,然而很多德國人如今開始質疑,「我們真能做到嗎?」答案還是未知數。

民意研究所Infratest-dimap在2018年年初的民意調查中,只有45%的人還看好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黨再度合作執政。這一比例比4年前可要低得多,而當時已有對兩大黨聯合執政的批評。相對而言,默克爾在選民中的個人受歡迎度尚差強人意:65%的接受詢問者認為,這位基民盟主席總體上是一位好總理---在全球化和民族主義崛起的背景下,這樣的受歡迎程度可是世界上議會民主制國家的政府首腦們只能痴望的。

整整有70%的人認為,這位女總理象徵著德國的穩定。它是默克爾多年來維持政治生命的最大保障:她從未以堅定的改革者、理想家的形象出現在人們的眼前;然而,她卻是混沌世界的中流砥柱;是一位能在動蕩時代保持頭腦冷靜的人物。這聽上去很一般,卻勾勒出了這一期待:德國人最擔心的就是無法治理。

《圖片報》直言,如果不能組成聯合政府,默克爾的總理位子將岌岌可危。《世界報》的網上調查也顯示,61.4%受訪者認為,組織政府的談判失敗將意味默克爾總理任期的終結,只有31.5%不以為然。德國輿論認為,一旦重新舉行大選,當前各大黨都會受損,只有右翼民粹主義傾向的政黨會獲益。

誰能想到:默克爾曾被認為是繼赫爾穆特·科爾之後基民盟的過渡人選。她當選基民盟主席一職已16年,擔任德國總理11個年頭。儘管面臨「組閣談判」,「默克爾時代」仍可能繼續4年。

2005年11月22日默克爾成為了德國聯邦總理。「我將為德國服務」,默克爾在首次宣誓就職時這樣說。她在大選中以微弱的優勢戰勝了施羅德,她是擔任該職的第一名東德人,也是德國第一位女性總理。在大部分時候,默克爾不失風度。在2008年金融市場雪崩、影響德國經濟時,默克爾開始行動。她決定性地參與了歐元拯救傘計劃,以危機經理的面目視人。德國在危機中毫髮未損,而對默克爾措施有切身體會的則是以希臘、西班牙為代表的歐盟國家。儘管她在2009年選舉中的成績並不漂亮,但她仍得以勝出,在2009年9月27日成功連任。在結束了與社民黨(SPD)並不討喜的大執政聯盟后,她開始與理想的執政夥伴自民黨(FDP)一起聯合執政。

雖然曾經是一名物理學家,默克爾並沒有預見到日本福島核電災難,而且一直是核電的擁護者。然而2011年的核泄漏事故后,她180度大轉彎,成為了核電的反對者,決定讓德國退出核電。

她背後的男人是紹爾(Joachim Sauer)教授,誰能認出他的容貌,誰能辨出他的聲音?儘管已經當了11年的「第一丈夫」,默克爾的丈夫紹爾仍然顯得默默無聞。紹爾在1998年與默克爾結婚,本人是一名量子化學家,在柏林洪堡大學任教。

但是,人們同時又感覺到了,默克爾時代行將終了。整整有75%的人贊同基民盟更新換代;67% 的人認為,默克爾已度過作為政府首腦的最好時光;近一半人表示,鬧不清這位女總理究竟贊同什麼---這可是對默克爾執政風格的一種評價,多年裡,這一風格是她頗為成功的不二法門:而要是社會分化,團結精神與安全感有所消退,默克爾以不變應萬變、迴避爭議議題的策略便越來越難以服人。

德國的選擇制度有問題

二戰後的德國在選擇選制時,有幾種制度可以參考。一種是如英國、美國的相對多數制,贏者全拿,這種制度的缺點是如果投給落選者的話,那張票就等於無效。第二種是如法國的絕對多數制,一樣是贏者全拿,但要超過50%的票數才當選,通常需要兩輪投票。第三種則是完全比例制,這種制度的好處是所有的投票都會被反映,但缺點是可能常會需要組成聯合政府,施政效率跟結果較差。另一個缺點是,可能會造成一些極端小黨都有辦法進入國會,形成如魏瑪共和時代的問題。

最終德國選擇了一種介於贏者全拿及完全比例制間的制度,第一張票選人、第二張票選政黨。聯邦議院設計有709席,計算方法則是聖拉古法 (Sainte-Laguë/Schepers),跟台灣不一樣的是德國採取聯立制(白話來講,最後進入國會的比例要跟政黨票相當),台灣則是並立制。為了避免魏瑪共和時代的問題再度出現,得票不到5%的小黨將無法進入國會,扣掉這些選票后再將得票超過5%政黨的席位按得票比例分配。

但這樣的制度會有一個缺陷,也就是選民有時候會分裂投票,第一張投給A黨的候選人,但第二張票可能是投給B黨,這樣的分裂投票會產生一些超額席次。

聖拉古法 (Sainte-Laguë/Schepers)的計算方法:如果某黨在區域議員的票數比例超過其政黨票比例,那其他的政黨也會獲得相對的補償席次,讓席次的分配能真正反映政黨票的比例。當然這樣也會有些缺點,比如說這次德國聯邦議會的成員爆增到709人,這樣的人數在世界上很難找到哪個國家的議會。

洪德法(d'Hondt method)計演演算法:

洪德法(d'Hondt method)計演演算法採用1、2、3、4等整數作為除數。首個議席由最大的政黨取得,即A黨,然後該政黨所得的票數會除以2。B黨取得第二個議席,因其「平均數值」高於C黨及D黨,同時亦高於A黨得票除以2之後的數值。第三個議席歸A黨所有,因其票數除以2之後,高於B黨票數除以2之後的數值,且亦高於C黨及D黨所得的票數,如此類推。最終的議席分配結果為:A黨得3席,B黨得2席,C黨得1席,D黨未能取得議席。

聖拉古(Sainte-Laguë/Schepers)計演演算法:

按照聖拉古計演演算法始創人原來倡議的形式,這方法是以整數的接續奇數作為除數,即1、3、5、7 等。第一輪:將每一黨派所取得初始票數除以1,進行第一輪比較,票數最多的黨派獲得第1席。第二輪:將得到第一席的黨派的原始得票數除以3,其他黨派票數不變,進行第二輪比較,票數最多的黨派獲得第2席。注意,此時第一輪比較時得票最多的黨派可能已經不是最多的了。第三輪:將第二輪得票最多黨派的原始得票數除以5,其他黨派不變,進行第三輪比較,票數最多的黨派獲得第3席。以此類推,直至議會所有席位全部分配完畢。

但實際的做法現已改為採用1.4取代1作為第一個除數。以1.4作為首個除數,是要確保選 結果比原來的計算方式更合符比例。這方法以順序形式分配議席,與洪德計演演算法相同,獲得首5個議席的政黨次序,但第六席卻由D黨取得,而非A黨。因此,按政黨的順序,最終的議席分配結果依次為2席、2席、1席及1席。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8 12:0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