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文革紀念@有骨氣的文人

作者:謝盛友  於 2016-1-3 21:3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1評論

文革紀念@有骨氣的文人

文革五十年 @ 1966-2016

文 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始於1966年的一場政治運動,由以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與中央文化革命小組為首的中國共產黨統治階級,自上而下動員成 千上萬紅衛兵在中國大陸進行全方位的階級鬥爭。在此期間普及的批鬥、抄家、告密等文化,使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與人倫道德遭受嚴重衝擊,亦有數不清文物慘遭 蹂躪。國家主席劉少奇、原國防部長彭德懷、中央軍委副主席賀龍等領導人被迫害致死,前領導人鄧小平等亦在此時被下放。另外文革期間科技成就確實相當卓越, 但是實際分析此現象,許多科技研究的成果在運動以前就已長期累積,並且多以官方色彩濃厚者為主。而儘管文革重點之一的教育普及減少了鄉村偏方、迷信等、提 高識字率,同時消滅貧富不均與地方財閥勢力、清末以來貪污成風等惡習,但文革最終遭到官方公開否定,而被稱為「十年動亂」、「十年浩劫」。

有骨氣的文人

馬 一浮1883年4月2日(光緒九年二月廿五)在四川省成都市出生,排行第四。其父馬廷培,曾任四川仁壽縣令。5歲時回到紹興原籍。1899年(16歲), 應科舉鄉試名列第一。1901年與謝無量、馬君武等人合辦《翻譯世界》。1903年,留學美國,學習歐洲文學,后又遊學德國、日本,研究西方哲學。 1911年,回國,支持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后又潛心國學。抗日戰爭期間,任國立浙江大學教授。1939年,在四川建復性書院並親任院長。1953年, 任浙江文史館館長。文化大革命時期,一生耿介的他晚年向紅衛兵低頭;被抄家時,他懇求道:「留一方硯台給我寫字好不好」,得到的卻是一記耳光。他悲憤交 集,不久含冤去世。

馬一浮是很有有骨氣的文人。孫傳芳自認東南五省聯軍統帥,駐紮杭州。有一次,他慕名前來拜訪馬一浮。馬一浮不肯會見。家 人鑒於孫傳芳的權勢,覺得不必搞得太僵,便打圓場說:「 是不是可以告訴他你不在家?"馬一浮斷然說:「  告訴他,人在家,就是不見!」弄得孫傳芳只好悻悻而返。


 抗戰期間,馬一浮在重慶辦起複性書院。有一年,孔祥熙的母親去世,喪事辦得極為鋪張,一些附庸風雅的權貴還想要馬一浮寫一篇歌功頌德的墓志銘。他們先是派了一名副官找到馬一浮,毫不客氣地說:「  孔部長的太夫人去世,請你寫一篇墓志銘,要趕快寫成。」
馬一浮客氣地回絕:「  老朽已經年邁,久不執筆寫文章了,請回復孔部長,恕難從命。」

來人怏怏而歸。過了幾天,一位秘書又被派來。他說話客氣多了,先是頌揚馬老的道德文章,然後說明來意,說孔部長對母親如何孝順,懇請您老寫一篇墓志銘。馬一浮久不吭聲,來人又說:「  孔部長絕不會讓您老白寫的,準備送您黃金若干兩。」

馬一浮聽說金錢交易,霍地從椅子上站起來,冷冷地說:「  我雖一介寒儒,但從不為五斗米折腰,你請回去復命吧!」秘書也是無功而返。

潘光旦:主席的兒子也別想走後門

潘 光旦(1899年8月13日-1967年6月10日)文革時被抄家、批鬥,在醫院,潘光旦因膀胱及前列腺發炎成為危重的病人,卻無任何治療。1967年6 月10日晚上,老保姆看到潘光旦情況不佳,急請隔壁的費孝通過來,潘光旦向費孝通索要止痛藥,費孝通沒有,他又要安眠藥,費孝通也沒有。隨後,費孝通將潘 光旦擁入懷中, 潘光旦遂逐漸停止呼吸,費孝通哀嘆「日夕旁伺,無力拯援,凄風慘雨,徒呼奈何」。1979年,潘光旦右派問題獲得改正。

潘 光旦1922年赴美留學,入達特茅斯學院,1924年獲學士學位;同年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獲理學碩士學位。返國后歷任上海吳淞國立自治學校教務長,東 吳大學法律學院預科主任,光華大學社會系主任、文學院院長,暨南大學講師,中國優生學會會長等職務。1927年春,與胡適、徐志摩等在上海籌設新月書店。 1929年10月任出席第3屆太平洋國際學會中國代表團代表。1934年秋任清華大學社會系教授,后兼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1937年10月任長沙臨 時大學教務長。1938年5月臨時大學改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任教務長。1941年參加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即中國民主同盟之前身),任民盟中央常委。

有一次,安徽省主席劉振華想讓他的兩個兒子來清華旁聽。因他的要求有違清華校規,潘光旦回信婉言拒絕,信中說:「  承劉主席看得起,但清華之所以被人瞧得上眼,全是因為它按規章制度辦事。如果吧這點給破了,清華不是也不值錢了嗎?」


1949 年10月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任第2~4屆全國政協委員,後任中央民族學院專門教授。1957年反右派鬥爭中被錯劃為右派分子,是人類學、 民族學界著名五大右派(吳澤霖、潘光旦、黃現璠、吳文藻、費孝通)之一,因在土家族民族識別研究的成果而成為「破壞民族關係」的「罪名」。潘光旦和費孝通 愛散步,傍晚時分,二人常到校門外散步,有些小學生爭相圍觀,呼叫著那個大胖子(費孝通)是右派人物,並向他們扔石塊。


潘光旦一生學術涉及廣博,在性心理學、社會思想史、家庭制度、優生學、人才學、家譜學、民族歷史、教育思想等眾多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1979年右派問題獲得改正。

熊十力不為蔣介石歌功頌德

熊十力(1885年2月18日-1968年5月23日)因反對文革絕食而亡,逝於上海。文革開始之後,熊十力對於紅衛兵的行為感到悲憤不已,不斷給中央領導寫信抗議,他獨自一個人在街上和公園裡自言自語:「中國文化亡了!」「中國文化亡了!」
1968 年,熊十力在家曾拒絕飲食,后改為減食。但仍不停地寫書,寫了又毀,毀了又寫。春夏之交,又患肺炎,病後不肯服藥,送醫院前已發高燒。在虹口醫院治療后基 本好轉,但他習慣於一清早開窗,又患感冒。病體衰弱,大便用力過猛,心力衰竭,搶救不及,於5月23日上午九時與世長辭,終年八十四歲。


蔣 介石過50歲生日時,特地讓邵力子出面請熊十力到總統府祝壽,想利用"熊聖人"的名望來為自己塗脂抹粉。壽宴開始時,熊十力旁若無人,毫不謙讓地坐了正 席,狂飲飽食一陣后,故作瘋言醉語。酒酣之際,眾高官顯貴爭相寫賀詞為蔣歌功頌德。輪到熊十力,他哈哈大笑了一陣后,揮毫疾書了一首《倒寶塔詩》:

脖上長著癟葫蘆

不花錢買篾梳

蟣虱難下口

一生無憂

禿禿禿凈肉


熊十力寫罷,又是一陣狂笑,提著褲子裝著急著解手的樣子奪門而出,揚長而去。蔣介石,面紅耳赤,哭笑不得,但對這位名重一時的「熊聖人」也無可奈何。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4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十路 2016-1-4 03:09
如果毛不發動文革,他用何種方式制止劉鄧路線呢?如果制止不了,那不就是早十年的今天,面臨同樣的問題?這就是特色制度遲早要面臨的 dilemma。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20:0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