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歐洲精神支撐著默克爾

作者:謝盛友  於 2015-9-17 01:2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歐洲精神支撐著默克爾

 

1987年6月29日鄧小平會見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時說:「.... 一打內戰就是各霸一方,生產衰落,交通中斷,難民不是百萬、千萬而是成億地往外面跑, ... 」


面對在難民問題上「自討苦吃、咎由自取」的指責,德國總理默克爾終於忍無可忍了。同時,難民危機中,德國右翼民間運動「Pegida」再次壯大,甚至要求 默克爾下台。她反駁說:「我現在老實說:如果我們要開始為我們在緊急情況下露出友好一面的行為道歉,那麼德國就不再是我的國家。」

默克爾甚至稱,這可能是幾十年來最艱難的時候。但是她卻依舊樂觀:「我不斷重申:我們能做到,我們做得到。」

是什麼力量支撐著默克爾 ? 是歐洲精神。

法國大革命以非和平的抗爭形式,把自由、平等、人權等現代價值觀念,傳播到整個歐洲乃至世界各地,改寫了人類命運的圖景。

德國 Allensbach 2015年9月16日公布的民意調查,百分之74的德國人支持政府接納難民,只有百分之13 的德國人反對之。

難民的湧入,歐洲大陸將歐洲問題與生活世界聯繫起來,人權概念是一個聯結點。人權是什麼? 帕托什卡反覆強調說,除了人身安全、工作等合理的現實需求之外,還應當包含向世界開放的能力。他指出,人們行動的動機不再是由於恐懼,或是出於對物質生活 的追求,而是對人的尊重,對普世價值的認同。人在任何時候都應當活得有尊嚴,敢講話,不膽怯,不退卻,即使遭到鎮壓。歐洲誕生於「靈魂的憂慮」 ,但歐洲精神不會消亡。


德國還會繼續接納更多的難民,數量一定會比歐洲其它國家接納難民的總數還要多。但是德國絕大多數民眾的反應和做法卻顯示出,在對待難民的這個問題上,從任 何一個角度來看民間的反應都比政界要快要深。在這個問題上政界指的是德國國內包括執政黨、在野黨以及聯邦州、縣、鎮在內的各個級別。

那些來到德國的難民中不少人會選擇在德國長期居留。如何安置他們對待他們成為了一個全國性的問題。這種情況下,無所謂是戰爭受害者還是因為其它什麼 政治原因造成的受害人,他們都應該得到人道主義救助。這樣的幫助可以讓敘利亞人和其它國家的受害者逃離死亡。在這種背景下,看似缺少協調性、矛盾不一的政 策卻有著相當大的重要性。那些為性命擔憂的難民懂得感激。

我們所有人都是歷史的見證人。我們正在見證一段人類遷徙的歷史,一段充滿悲劇、絕望、幸運和感動的歷史。儘管遇到挫折和抵抗,德國還是捍衛了自己的價值觀。

------


謝盛友(曾用名:謝友),1958年出生於海南島文昌縣,中德雙語專欄作家,歐洲華文作家協會副會長,班貝格民選市議員。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1 13:0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