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謝盛友:憲政面前那條壕溝

作者:謝盛友  於 2013-1-7 00:3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4評論

 
謝盛友:憲政面前那條壕溝

古今中外的歷史表明,從「世襲家長制」過渡到憲政民主體制,中間有一條壕溝。這條壕溝是用來埋葬人命的。在一個國家裡,什麼時候這條壕溝被生命填滿了,民主憲政才剛剛開始。
  
馬克斯•韋伯(Max Weber,1864-1920)對於當時德國的政界影響極大,曾前往凡爾賽會議代表德國談判,並且參與了魏瑪共和國憲法(即《魏瑪憲法》)的起草設計。韋伯對國家體制提出兩分法:一種形態是「世襲家長制的」(patrimonial)的國家;另一種則是合理與法治型(rational-legal)的國家體制。一般認為,后一種就是現代的憲政民主體制。

就憲政民主政制的演變而言,德國要比英法兩國慢得多、晚得多。但是,在早期日耳曼公社中,民眾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它有權決定部落中的一切重大事務,包括立法等事項,並具有審判的功能。在日耳曼部落的民眾大會開會時,所有成年男子均全副武裝參加,由王來主持。在開始時,王的權力並不大,王由民眾大會選出,一般出於同一顯貴家族。隨著氏族貴族和軍事貴族勢力的增強,在日耳曼部落中也曾出現過「貴族議事會」。有關戰爭、媾和、土地分配以及對外交涉等重大事務,都先由貴族議事會審議,然後再在民眾大會上討論。從早期日耳曼部落的這些社會實踐中,可以看到現代民主政治的某些萌芽。

在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由於眾多邦國林立,封建主地方割據,為了解決教會的神權與皇帝的王權、國王與邦主之間的利益衝突,德意志皇帝、教皇以及大封建主之間經常進行爭鬥,而每次較量的結果,往往會制定一項「詔書」、「條例」或「合約」之類的憲章性法律性文件,比如「鄂圖特權」(Otto Privilegien)、《黃金詔書》(Goldene Bulle),以及後來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Westfälischer Friede)等。這些德國歷史上的憲章性法律文件,與其說加強了德意志的統一,毋寧說它們承認並肯定了,各個時期的封建割據狀態。但是,在這些憲章性法律文件中,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對王權的範圍均做了一定的規定,並施加了某種限制,尤其是《黃金詔書》和《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也為德國統一前德意志蘭疆土上多元的法律體系(尤其是商人法和城市法)的運作,提供了最基本的法律依據。

1789年的法國革命,不僅結束了法國的封建社會歷史,同時也對德意志民族和歐洲其它國家的社會生活,產生了強烈的震動和巨大的影響。1806神聖羅馬帝國退出了歷史舞台,然而,這一事件並沒有對德國民族國家的形成,產生負面影響,反而激發了德意志人的民族意識和渴求德國政治統一的願望。

從1814年10月到1815年6月,歐洲各國的代表在維也納召開會議。這次會議的兩項內容之一就是制定以普魯士、奧地利為中心的德意志諸邦國統一的德意志憲法。但是,維也納會議在這一點上,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維也納會議只留下了《德意志聯邦檔案》(Deutsche Bundesakte),決定了德意志聯邦同盟(Der Deutsche Bund)。

1812年12月拿破崙在侵俄戰爭中失敗后,1815年梅特涅(Metternnich,1773-1859)積極參加建立神聖同盟,他是神聖同盟和四國同盟的核心人物,成為復辟勢力總代表,積極主張鎮壓歐洲各國革命。他以抑制民族團結與憲政要求為手段,壓制自由民主運動和德國統一運動的興起。梅特涅1821年5月任奧地利首相,1848 年3月,奧地利爆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要求實行憲政,他被迫辭職,亡命英國。

1848年的巴黎革命爆發后,德意志南部各邦馬上擴大了他們的國會制度,並且要求選出一個德國國會,從而要求實現德國統一。在這種情勢下,1848年5月18日至1849年5月31日在法蘭克福召開了一個由普選產生的德意志國民會議,史稱「法蘭克福國民議會」 (Frankfurter Nationalversammlung)。這次國民議會共有809位議員參加,議員們對德意志人民的基本權利達致了一致意見,準備仿照法國的做法,把對這些基本權利的規定和闡述,作為以後憲法的一部分,並以此為未來統一的國家提供依法治國的法律保障。德國國民議會還頒布了《根本權利宣言》,規定了人身自由和法律平等、經濟生活自由、經營自由、遷徙自由、出版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擇業自由以及不受任意逮捕等基本原則。

《魏瑪憲法》(Weimarer Verfassung)是德國魏瑪共和國時期(1919年—1933年)的憲法,也是德國歷史上,第一部實現民主制度的憲法。它建立了一個議會民主制、聯邦制的共和國。現今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憲法《德國基本法》仍保留著《魏瑪憲法》部分條文。

1919年1月19日,德國舉行國民議會大選。1919年2月6日德國國民議會舉行,由於首都柏林時局動蕩,國民議會改在魏瑪召開,共和國的非正式國名和憲法的名稱由此而來,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起草憲法。1919年7月31日,國民議會以262人支持、75人反對、84人缺席通過魏瑪憲法。1919年8月14日魏瑪憲法正式頒布。在憲法學里,魏瑪憲法是一部近代史上重要的憲法,它有以下的幾個特點,其中或多或少被後來的他國憲法繼受:

首部具有半總統制風格的憲法,總統可自由任免總理,國會除可對總理不信任投票外,也能提案罷免總統交付公投;不過總統亦可依相關規定解散國會。

總統有相當大的許可權,特別是可以依規定宣布停止適用憲法部分條文的緊急狀態權力,而且任期達七年之多。

明文規定公投制度的憲法。

障司法獨立、引進違憲審查的概念,但聯邦最高法院僅受理聯邦與各邦、各邦之間非私法的合憲性爭議。

落實社會國原則的理念於憲法條文,保障人民所享有的社會福利及基本人權。

率先將基本國策入憲。

同年,巴伐利亞議會召開,會議其間巴伐利亞蘇維埃政權暴亂,巴伐利亞政府逼迫遷都到班貝格(Bamberg)。1919年8月12日,巴伐利亞議會通過了史稱「班貝格憲法」(Bamberger Verfassung)。165 票贊成,3票拒絕,1票棄權。「班貝格憲法」是巴伐利亞第一部民主憲法,除了西方憲法的自由、民主、平等條款外,這部憲法第一次引入「婦女有選舉和被選舉的權利」之條文。巴伐利亞第一部憲法的誕生,非常艱難。因為蘇維埃政權動亂,導致時任州長埃斯訥(Kurt Eisner,1867 -1919 )被殺。動亂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一戰後的巴伐利亞如何選擇:走蘇維埃道路還是走民主憲政的道路?結果,埃斯訥用生命換來民主憲政。

德國民主憲政的道路,一直以來都不是平坦的。腓特烈•威廉四世(Friedrich Wilhelm IV von Preußen,1795-1861)曾在1814年參加解放戰爭,對抗拿破崙的軍隊。1848年革命爆發,這位國王想以軍隊鎮壓革命,但在3月19日就決定撤軍,並自任政府元首。他馬上投入德國統一的事業,組成了一個自由主義政府,並召開國民議會和下令草擬普魯士王國憲法。但是,腓特烈•威廉在後來確定自己的地位穩固后,就馬上命令軍隊包圍柏林,並在12月解散議會。1849年4月3日,法蘭克福國民議會邀請他出任統一德國的皇帝,卻被他拒絕。腓特烈•威廉認為,自己不能接受「拾取在溝渠上的皇冠」,結果令議會被迫解散。

德國5馬克硬幣有艾伯特(Friedrich Ebert,1871-1925)的首像,他1913年任德國社會民主黨主席,1918年革命爆發后,組成社會黨聯合政府,1919年協助制訂《魏瑪憲法》,並被推選為魏瑪共和國首任總統。在任期間受到左右兩翼的攻擊:左派以其曾鎮壓工人起義並殺害卡爾•李卜克內西及羅莎•盧森堡等知名左翼領袖而指責其為「革命的叛徒」;右派以其在十一月革命時曾強令德皇退位,並與協約國簽署和約為由,指責其為「民族的叛徒」,且對其提出起訴。

普勒施 (Hugo Preuß ,1860-1925 )被譽為《魏瑪憲法》之父,由於他的猶太人背景,致使他和家庭被迫害,雖然《魏瑪憲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在法律上仍然有效,但是,希特勒及納粹黨在1933年上台執政后,魏瑪共和國已經名存實亡。

謹以此文獻給《南方周末》和《炎黃春秋》雜誌的同仁。

寫於2013年1月6日星期日,德國班貝格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2

支持
8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0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總裁判 2013-1-7 01:22
所以講基本上這個國家是弄不好的。
回復 徐福男兒 2013-1-7 03:27
這條壕溝要用生命來填滿。苦的是百姓。
回復 Laile 2013-1-7 04:12
要是乳溝股溝就好辦多了
回復 相食 2013-1-8 00:27
中國壕溝博大精深,幾千年了還沒填滿。。。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09:3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