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章立凡:今後5年的發展,決定中國未來的走向

作者:謝盛友  於 2012-2-20 05:1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3評論

章立凡:中國歷史能否走出死循環?


 
    風暴下的心靈早熟
   
    1977年6月13日,北京醫院地下室,備受折磨的中國民主建國會創始人章乃器辭世。
    或許是父子間的心靈感應,「文革」中被打成「反革命」而身陷囹圄的章立凡,夢見父親「熟睡在床上一動不動」,「我擔心他已停止了呼吸。他枕下有3張白紙,我抽出了其中的一張,上面竟一個字也沒有」。後來,母親到監獄探視章立凡,印證了這一噩耗。
    章乃器,1957年與章伯鈞、儲安平和羅隆基並列為中國「四大右派」,毛澤東甚至把他與章伯鈞、羅隆基「欽定」為右派的3個「老祖宗」。
    1957年6月8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組織力量準備反擊右派分子進攻的指示》,同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這是為什麼?》的社論。就在社論發表前10天,《新聞日報》刊登了《關於「特殊材料製成的」——和章乃器先生商榷》一文,署名小雅,對章乃器進行了批判,不過,那時還稱章乃器先生。10天後,站隊-樹敵-「打落水狗」,一切都來得那麼突然。
    此時的「右派兒子」章立凡年僅7歲,但也需要站隊。組織上找他母親表態,「當時我父母已經分居,組織找她表態,她不得不表。我那時候也被要求表態。」
    母親事先教給他幾句話,讓他在會上說。上台後,他講了那幾句,大意是:右派分子章乃器雖然是我的父親,但我還是要反對他,和他劃清界限。台下掌聲雷鳴。下台後,有人和他熱烈握手——這人叫吳大琨。
    1930年代,吳大琨曾做過章乃器的秘書。「當時吳是一個青年,我後來在上海檔案館查到他給我父親的信,內容是表示仰慕之情,希望能夠在我父親的提攜和指導下,為抗日救國做點貢獻,我父親就把他留在身邊。」「七君子事件」發生時,章乃器被捕,吳大琨是在場的見證人。
    後來,吳大琨成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1957年「反右」和1960年代章乃器對大躍進提出批評的時候,他都是作為「正面」的一方來批判和反駁章乃器的,「但晚年時,他又提出來應該給章乃器平反。」對於吳的無情轉向與人性回歸,章立凡無限感慨。
    1957年,章乃器流露出對工商業改造後效率反不如前的憂慮,擔心「官僚主義是比資本主義更危險的敵人」。吳大坤批評說,章乃器實質上就是反對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只看到資本主義好的一面,沒有看到資本主義壞的一面,資本主義是官僚主義的老巢。
    民建和工商聯聯合召開的座談會對章乃器進行了批判。當時的章乃器在這兩個地方都還是副主委。座談會上,很多人都是章乃器的老朋友,包括章的前妻鬍子嬰都去了。「他們都發了言,在那個大背景下,你必須批判。」
    「反右」時,鬍子嬰發表過兩篇文章揭發章乃器。章立凡曾在父親的個人檔案中,查到不少父親和鬍子嬰早年戀愛時纏綿悱惻的情書,「多年的政治變遷,最終留下的惟有傷害。」
    實際上,和其他小朋友一樣,衝擊來臨之前的章立凡,年幼時也特別崇拜工農兵。凡是在畫上、在媒體上可以看到的東西——從大鬍子馬恩老爺爺,到小鬍子列寧、斯大林同志,他都覺得很有親切感。但革命與鬥爭,親人、朋友、同事反目、彼此揭發,給幼小的他留下難以磨滅的傷痛和記憶。
    由於過早體驗到政治對家庭的衝擊,章立凡對自己包裹得很嚴。他從小接觸了大量社會名流,但從不對同學提起家中的事情。「反右這件事導致了兩個後果:一是在政治上早熟,我很早就知道保護自己;一是開始對時事有興趣,那時候我識字不多,卻已很主動地找報紙看。我覺得這些不是正常社會形態下兒童應有的習慣,但那時我就已經有了。」
   
    學會逆向思維
   
    看到父親的老朋友一下都變成他的敵人,章立凡開始對他們感興趣。他家裡有1949年第一屆政協的紀念冊,還有一些人物畫冊,他就纏著父親一個一個問:這個人是誰,他是怎麼回事?跟你什麼關係?章乃器會說出一段往事,或者他對此人的印象和評價。
    上小學時,他發現父親說的東西跟老師不一樣,幾句話就否定了老師教的那些。「父親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他教給我逆向思維。就是人家都說怎樣怎樣時,你一定要問為什麼。」
    有一次,章立凡發現次卧室中有個隱秘的小壁櫥,裡面是一些1949年以前出版的書。其中有一本很厚的「反動」書籍,記述中國近代史,關於紅軍長征一節的標題是「萬里流竄到陝北」。受了這麼多年的正面教育,忽然發現同一史實竟會有完全不同的詮釋,令他十分震驚。從此以後,讀禁書成為他的一大愛好。
    他對歷史人物掌故的興趣,則來自父親收藏的一套內部版《文史資料選輯》,「有幾十本吧,寫的都是各種歷史人物,可以從中分析出這個人跟那個人關係怎麼樣,有什麼恩恩怨怨。」
    「文革」結束后,章立凡沒有像其他人那樣通過高考讀大學。他以參加招考研究人員的方式,考進了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和他一起考的一位是「文革」前的大學生,「我是中學生,考試中有歷史的考卷還有英文的翻譯,我記得翻譯的是『馬歇爾訪華』中的一段。我都翻下來了,但那位同志就說他外文全忘了,沒法翻。」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雷頤當年與章立凡是同事,那時兩人都單身,沒有住房,住在社科院辦公室,經常暢談到深夜。雷頤說: 「他特別聰明,也有見識。他沒正式上過科班大學,但各種知識很豐富,甚至很專業。他很早就跟我談易經,那時國學還沒有這麼熱。」
    「文革」中坐過監獄,對他的人生歷練起到了重要作用。雷頤評價這位老同事時也認為:「他對歷史的解讀一語中的,既有原則,又有對歷史的理解和同情。他是清華附中的學生,紅衛兵把墨汁刷到他的床上,還逼著他從狗洞里爬出去,這種經歷是我們現在這代人沒有的。他不是一個關在書齋里的學者。」
   
    微博名人
   
    微博興起后,章立凡成了微博名人,戲稱自己的身份是「五毛公敵,說破皇帝新衣者」,相信「英特納雄耐爾尚未實現,Internet已經實現」。儘管在微博上嬉笑怒罵,但他認為自己並非社會活動的活躍分子,「我很少參加什麼簽名,發起什麼活動之類的。」
    「多年前有人提出補發右派工資的呼籲,我那時候覺得,這只是個經濟要求,這種簽名我就不參加了。到2007年,我參與了簽名,因為我覺得它不僅是經濟要求,還涉及到對反右運動、對建國以來歷史的評價,我覺得應該簽名。」
    「章立凡非常淡泊,不主動參與一些事,有超然於世外的境界,是與功利主義保持距離、超然於權貴和為權貴服務的知識分子,頗有道家的隱者和佛家的居士風範。」對於章立凡的低調, 孫大午案辯護律師、京鼎律師事務所主任張星水也深有感觸。
   
    如何尋找共識?
   
    人物周刊: 2010年年底,你發表了《辛亥百年:還在走向共和》,今年元旦又發表了《歷史動車將追尾,能否走出死循環?》,說我們走了一圈,「動車」要追尾了。
    章立凡:20世紀中國錯過了兩個機會,一個是君主立憲,一個是聯邦制。比如說,30年來中國走出了蘇式的計劃經濟,但一直沒走出斯大林主義。
    我為何提出「追尾」這個說法?中國的「動車」100年間一直在封閉的軌道上循環,我們歷經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現在張木生先生又在重提新民主主義革命。實際上現在面臨的問題,仍然是100年前的老問題。
    人物周刊:現在很多人都在談論中國社會可能面臨的輪迴,你相信這個說法么?
    章立凡:我不希望現在有革命。以往中國歷史上革命都是暴力革命,沒有什麼顏色革命,沒有天鵝絨之類的溫馨革命。中國革命歷來是以暴易暴,決不可輕易嘗試。
    人物周刊:從現實和網路上看,暴力情緒十分明顯,人與人之間、群眾和政府,甚至部門和官員之間的不和諧乃至對立情緒有迅速擴大的趨勢,理性的聲音越來越微弱。
    章立凡:這就是現在中國的社會情緒。從網路到民間社會,從虛擬世界到現實世界,看到的都是暴力現象,無論是網路語言的暴力還是群體事件的暴力。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是天然的群體,暴力傾向隨處可見;自由主義是天然的個體,理性聲音相對不足。
    人物周刊:社會需要達成妥協,形成共識,有沒有現實的路徑?
    章立凡:歷史上的君主立憲制度就是一種妥協共存的產物,統治者放棄部分既得利益,而謀求可持續的長遠利益。我主張中國人通過改良達成社會妥協,重訂社會契約,確立憲政制度並走向公民社會。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全體中國人公平分享經濟改革與社會進步的成果。
    人物周刊:可是中國人缺乏社會契約意識,比如房價跌了就去砸開發商,缺乏現代社會根本的人文精神。
    章立凡:我們是一個農業民族,沒有西方那種商業文明,也沒有形成相應的民商法體系。中國人歷來不重視契約的作用,尤其是社會契約。從《臨時約法》到《共同綱領》,中國一百年來訂過幾次契約,都廢棄了,改革開放也算是一個不成文的契約。現在是各奔各的路,各自維護自己的利益,強勢的一方剝奪弱勢的一方,社會已經被撕裂。
    人物周刊:商業文明,這個詞很重要。西方的商業文明催生了市民社會、公民階層和公民意識,中國呢?
    章立凡:安全的社會是中間大兩頭尖的橄欖型社會,當今社會是一個兩頭大的社會:一頭人數多,一頭權勢大,社會處於撕裂狀態。現在社會情緒普遍焦慮浮躁,一旦有突發事件,一個火星引發連鎖反應,有可能出現一場以暴易暴的社會災難。我常批評民營企業家沒有自我意識,不爭取自己的權利,也不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中產階級也沒有自主自為的意識。
    我們常說: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政府,有什麼樣的政府就有什麼樣的人民。有什麼樣的政府就有什麼樣的教育制度,鑄造什麼樣的臣民,按這種循環模式克隆下去是沒有希望的。中國的教育不是為培養公民設計的,這套教育制度只生產標準件,不培育獨立思考的人。無論官員還是人民,這條生產線的產品,其素質都存在問題,只有通過自我教育加以完善。
    人物周刊:現在的體制很難塑造出真正的公民,而沒有公民社會,社會轉型又會成為泡影,這是一個悖論。
    章立凡:我們畢竟是在推動社會進步,主張避免革命,是擔心歷史走入循環,再來一場浩劫,再循環一百年,那樣真的很悲催。我不認為人民一定要變成公民才能完成社會變革,但起碼要具備理性的素質,要讓啟蒙和公民社會的發育更充分些。改革開放最大的思想貢獻,是國人權利意識的覺醒。上世紀末我曾預言:經濟全球化和互聯網,必將改變中國。中國未來的社會轉型和公民社會的實現,是可以預期的。
   
    歷史學家的警示
   
    人物周刊:你對未來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有什麼希望?
    章立凡:我願意再看5年。其實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抵制政治體制改革,根本上是與自己為敵。一些老幹部呼籲「救黨」,一些「紅二代」領導人出於血統和感情的原因,也希望把握住最後的時機,來推動改革走出危機。目前從統計學上已看到大量的社會危機警示,各地都有典型事件不斷出現。今後5年的發展,基本上就可以決定未來的走向。
    一個執政黨,如果多數黨員只為自己謀利,不為黨的前途著想,就失去了自我更新的能力,這種體制就很難自我修復。黨派利益與全民公共利益之間,到底有沒有界限?要改革就必須解決這個問題。有人主張考慮清楚哪些是執政黨的底線。底線其實就是永遠執政,但改革與革命的區別在於,後者必定打破底線。
    人物周刊:能否評價一下維權與維穩的關係?
    章立凡:我已經說過:不為人民維權,政權難以維穩。一邊侵害人民利益製造不穩定,一邊利用維穩謀取更大利益,是最缺德的經濟;以主人為假想敵,用納稅人的錢監控納稅人,是最愚蠢的政治。
    人物周刊:最近韓寒發表關於「革命」、「民主」、「自由」3篇文章,引起很大關注,你有何評價?
    章立凡:我一直很喜歡讀這位年輕人的文字,儘管「韓三篇」觀點不成熟,帶有某些精英化的文學調侃,但其貢獻在於激活了這幾個社會話題,對個人也是一種突破,不必從學術角度來解讀。
    關於改良與革命的關係,我在2004年發表了《「改良」與「革命」賽跑》、《革命的社會成本》,2008年發表《歷史留給改革的時間不多了》。我把第一篇作為對韓寒的回應重新發表。重提「改良與革命賽跑」的舊話——「社會矛盾深重之時,應當及早改良;社會危機到了最後關頭,必然發生革命。」
    人物周刊:對於民主憲政的可能性,能否做一個展望?
    章立凡:當年,我說早了;今年,我說晚了。最近曾就上述話題,與袁偉時先生進行了一場對話。我提出3個命題請教袁老師:一.改良是革命的結構,革命是改良的清盤;二.自由是民主的終極追求,民主是自由的遊戲規則;三.文化是體制的基因,體制是文化的環境。
    這場討論取得的共識是:互聯網時代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信息傳播模式,科學技術的進步令啟蒙的手段更加便捷。光榮革命前的英國人、大革命前的法國人、獨立戰爭前的美國人,都沒有見識過全球化和互聯網,當前中國人的平均素質,肯定高於他們。那種認為中國人素質低不宜享受民主的說法已經過時。時代變了,潮流變了,現在是領導明顯落後於群眾,教育官員比教育人民更重要。
    有位西方學者說:「歷史學家是向後看的預言家。」對當代中國的重大社會問題,或許歷史學者與就事論事的經濟學者不同,至少會提前三至五年發出警示,再靜候時間的驗證。
   
    (來源: 南方人物周刊)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6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7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mosville 2012-2-20 05:39
我相信中國最終會走向民主制度,希望是和平演變,逐漸平穩地走過來,老百姓不要受太大的苦。
回復 dwqdaniel 2012-2-20 06:00
mosville: 我相信中國最終會走向民主制度,希望是和平演變,逐漸平穩地走過來,老百姓不要受太大的苦。
我也有這個信心!
回復 總裁判 2012-2-28 23:43
章立凡認為:今後五年決定中國的未來。這是個抽象而模糊的命題,但有很強的呼召力。它的不確定性和主觀上的傾向性,構成這句話的衝擊力。五年以後不管會出現一個什麼樣的中國,都是今後五年決定的,這就是它不確定性。但這五年確實是歷史發展的可盼望時機,因為時候到了,世界潮流浩浩蕩蕩,任何人無法阻擋。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7 06:0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