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情人節:向祖國懺悔自己的「不美」

作者:謝盛友  於 2012-2-14 21:1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流水日記|已有3評論

 

情人節:向祖國懺悔自己的「不美」


謝盛友  穆紫荊: 懺悔自己的「不美」


阿克賽爾•施普林格( Axel Springer ,1912–1985 ) 5月2日誕辰100周年,他創立的公司阿克賽爾•施普林格圖書報業出版集團[1]於2012年1月6日發布了立項研究《書寫德國新聞史的人》的綱要,列入研究綱要的除了阿克賽爾•施普林格以外,還包括近代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人導致了媒介革命的古滕貝格(Johannes Gutenberg),德國新聞立法的先驅國王克里斯蒂安七世( König Christian VII) ,悲劇《丹東之死》的德國作家畢希納(Georg Büchner),《明鏡》周刊創始人奧格斯坦(Rudolf Augstein),前聯邦德國總統候選人無黨派人士、牧師高克(Joachim Gauck),德國《圖片報》總編迪克曼(Kai Diekmann)等20人。

這些人的業績和作品將成為柏林新聞學院(Journalistenschule Berlin)教科書的部分內容,以及學生讀書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在《書寫德國新聞史的人》的綱要中,出現了一個中國人的名字——謝盛友(You Xie)。

德國華文作家穆紫荊女士,此後採訪了謝盛友先生,而謝先生對此避而不談,卻談論了懺悔的話題。

穆紫荊:閱讀了《書寫德國新聞史的人》的綱要,為您的入編感到高興。

謝盛友:人家的善意。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我在德國生活將近四分之一世紀,最大的感悟是,我實在離開書本太遠,知識貧乏,生活很尷尬。我屬於中國的「新三屆」(指77、78、79級的大學生),上大學的第一天,校長跟我們說,一百個農民四年的勞動所得,才能培養一個大學生讀完四年畢業,我如今在歐洲留而不學,留而不歸,太虧欠家鄉的農民。儘管我是自費留學,但是,想起家鄉的農民工,我留在海外,是地地道道的「吃人血饅頭」者,用自己的一生,我也無法懺悔自己的「原罪」。

穆紫荊:難道八十年代的留學生留而不歸,也要懺悔?

謝盛友:我們中國人的問題就在這裡,沒有「罪惡感」。「罪」(αμαρτια ,hamartia),在古典希臘語中的意思是「未中標記」或「未中目標」。人在上帝眼裡,永遠是不完美的,所以人在上帝的眼裡,也永遠是「罪人」——即達不到上帝要求的人。如同《聖經》上說∶「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馬書》3∶23)

雅斯貝爾斯(Karl Theodor Jaspers ,1883 – 1969) 在其著作Die Schuldfrage《(納粹德國)罪過問題》(1946)中把罪過分成四類:

第一種是刑法罪過,它侵犯的是法律。審判這種罪過者是法院。
第二種是政治罪過,它源自參與罪惡的政治制度。審判這種罪過者是勝利者(如果獨裁政權被打倒)。
第三種是道德罪過,它關係到個人的錯誤行為。審判這種罪過者是自己的良心。
第四種是形而上學罪過,指的是不能盡自己的責任去維護文明的人性。審判這種罪過者是上帝。

凡是人都有第四種罪,每個人都必須懺悔自己的「不美」。


穆紫荊:像您這麼說,每個人活著不是很累嗎?

謝盛友:懺悔是通過心靈和自己對話,是罪的一種釋放。懺悔了,反而輕鬆了,不懺悔活著才累呢!當然,懺悔就是在行為上,對己對人都需要有一個共同而公義的裁判,那就是上帝。


穆紫荊:中國人沒有懺悔精神嗎?

謝盛友:中國的文化里懊悔、悔恨、悔過、悔悟、追悔莫及、悔不當初等,往往是「悔恨」過去,但失去未來方向。懺悔,非常重要。本世紀,基督教在中國的鄉鎮和城市平民中有所收穫,但基督教卻沒有掌握知識分子階層。中國知識分子大多是堅定的無神論者,他們被自己的理性知識所阻攔,無法像康德所言「超越理性,達到彼岸」,獲取神性真理的基本信息。基督教若沒有影響到中國知識分子,尤其是意見領袖知識分子,那將是基督教倫理在中國文化中的失效。

「悔恨」過去,至少是一種反思。反思是對自己過去的「對或錯」的一種分析和思考,是智慧的開始,但是僅僅反思,是不夠的,因為沒有方向。懺悔,不是單純一個認罪與不認罪的問題,更不是簡單的「誰是兇手」或「誰是肇事者」,不是這樣一些具體的責任問題,而是,透過懺悔,讓自己的心靈實實在在地對話。懺悔,不是簡單的善和惡的鬥爭;懺悔,實際上搭起「悔」和「改」的橋樑:悔過去的罪,改未來的生。

李澤厚稱中國的文化為「樂感文化」,中國沒有「罪感文化」,所以中國人缺乏懺悔。這種「樂感文化」的根源在於「人之初,性本善」。

穆紫荊:您是說,中國的精英知識分子沒有給普通老百姓指明懺悔的方向么?

謝盛友:我說過,我知識貧乏,我不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簡單地講就是有知識的人。知識分子不但要具有學術背景和專業素質,而且要有獨立人格和自由思想,形成和體現一系列的價值觀。知識分子要「知恥近乎勇」,做到「力行近乎仁」和「好學近乎知」。德國的知識分子像雅斯貝爾斯,他們很謙卑,他們的懺悔都是解剖自己,而不是「攻擊」別人。他們不是自卑,是謙卑。他們不把一件事情從外表上來決定它的價值,而是看事情的內容是否實在,是否有力量,看到這些真正的價值。他們肯接納自己的長處,也了解自己的短處。他們一方面知道自己在神面前算不得什麼,另一方面知道神給的恩典和能力是夠用的。改正自己的罪過,克服自己的軟弱,不跟別人爭大,不被人輕看,建立準確的獨立人格。負責任地建立自己,反而是不自卑。

德國知識分子像雅斯貝爾斯、像拉德布魯赫(Gustav Radbruch ,1878-1949),他們寫作的語言很簡單,很少說別人聽不懂的話。因為他們本身已經代表高明和博學。他們將複雜的事物在表達上簡單化,並且形象地烙印在普通人的心靈深處。

穆紫荊:您是說,人首先要不傲慢,才懂得懺悔么?

謝盛友:是!中國是我永遠的情人,永恆不變的情人,在這情人節里,我願意在上帝面前向祖國懺悔我自己的「不美」。


註釋:


[1]阿克賽爾•施普林格(Axel Springer)圖書報業出版集團為歐洲最大的出版集團之一。1946年創辦廣電雜誌《請聽》(《Hörzu》)獲得成功后,開始一系列的收購和創辦報刊的活動,1960年購買下老牌的烏爾施泰因報團(戰後將該報團的財產發還)。逐步形成歐洲大陸最大的出版集團,佔有德國報紙發行量的1/4,該集團擁有歐洲發行量最大的大眾化報紙《圖片報》(Bild)、和德國的代表性高級報紙《世界報》》(Welt)等60多加報紙、100多家雜誌、許多出版公司和廣告社。同時還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控制著德國其他幾十家報紙、民營電視台和廣播電台。該集團的業務遍及世界32個國家,擁有員工1萬多人。

 


高興
1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7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8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fanlaifuqu 2012-2-14 22:09
老謝,右邊看不到!
回復 ahsungzee 2012-2-14 22:29
雖然每個人尋求真理和自我的方式方法不同,但是真正虔誠的尋找者總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回復 Lawler 2012-2-14 22:32
為了不累,俺懺悔!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2 18:2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