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謝盛友:希拉里訪港,北京不爽

作者:謝盛友  於 2011-7-27 05:1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評論

 
謝盛友:希拉里訪港,北京不爽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於7月25日訪問香港,與香港特首曾蔭權會談,和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在深圳舉行了被形容為「有成果」的會談。

中國在會談中,向美國表達了對美國總統奧巴馬會見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的不滿,也表示了對美國可能出售武器給台灣的擔憂。
中國媒體報道說,戴秉國在會談中對柯林頓表達了中國在台灣和西藏問題上的「嚴正立場」。不過美國媒體的報道則稱,戴秉國提出這些說法的時候,「措辭謹慎、並無憤怒」。柯林頓敦促中國對朝鮮施加壓力,避免朝鮮做出美方所稱的「進一步的挑釁行動」。

 「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一個國家的外交無非就是利益外交和價值觀外交。二戰後,美國受益於它按照自己價值觀設計的戰後世界秩序及聯合國和金融組織等機構。追求美國的永恆利益、推銷美國的價值觀,是美國外交永恆的兩隻手。

北京不爽:美國要利用東南亞鉗制中國


希拉里去年夏天在越南首都河內的一次演講中表示:「我們回來了!」等於公開宣示,美國在東南亞的戰略利益和實際存在。不久前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訪華時也公開表示,美國會繼續其在東南亞的存在。

越南與美國曾打了長達15年的越南戰爭,戰後兩國關係冷落,一直到1995年,美越之間才恢復外交關係。然而近年來,美國與越南的關係發展迅速,2010年8月,在越南舉行的東盟外長會議上,美國國務卿希拉里高調介入南海爭端,引發了外界關於越南會不會成為美國「新盟友」的眾多猜測。此後,越南也成了美國媒體格外關注的熱門國家。

有一位東南亞國家的外交人士聲稱「一對一無法和中國較量。但如果將問題國際化則有取勝的可能。」

去年的釣魚島風波、今年的南中國海矛盾,東南亞一些國家之所以敢和中國「說不」,是因為背後有美國的撐腰,美國希望以此制衡軍力不斷強盛的中國。

北京不爽:美國要推銷普世價值

楊蘇棣現任美國駐香港總領事,希拉里這個時候訪問香港,令觀察家的想象更加豐富。楊蘇棣曾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事處主任,他在陳水扁擔任台北市長時,稱陳水扁為「我親愛的朋友」,說他「愛台灣」,也算是一個「新台灣人」。這些都不是北京擔心的,北京真正擔心和害怕的是,在中國爆發「茉莉花革命」。「穩定壓倒一切」,北京2012年交接班之前的「維穩」,首先要壓到一切「茉莉花革命」。

楊蘇棣曾任美國駐吉爾吉斯大使,期間,2005年吉爾吉斯發生了名為「鬱金香革命」的顏色革命。當時就有輿論指出,「鬱金香革命」的發生與美國的介入有直接的關係。他作為美國的大使,怎麼說也應對此負上責任。

從「鬱金香革命」到阿拉伯的「茉莉花革命」,根據北京的解讀,其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北京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最終目的是要統一台灣,但是,正因為香港和大陸體制不同,弄不好香港變成「敵對勢力」顛覆中國的基地。

第四屆香港特首選舉將於明年3月25日舉行,該屆特首選舉不實行由普選產生的辦法,而是由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選出。委員會委員來自四大界別共計1200人,候選人須取得不少於150名的選舉委員的聯合提名,方可參選。

香港最大政黨民建聯最新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最多港人關注下任特首上任后,如何加強政府管治、搞好經濟建設、健全社會保障、處理好住房問題及都市發展、重視青年和教育問題五個範疇。其中,又以處理好住房問題,為市民最關心的議題。

對於北京而言,在「一國兩制」下,掌控和治理香港容易,但在「一國兩制」 的香港政治中,若存在美國的「干預」,就不那麼容易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fanlaifuqu 2011-7-27 08:49
高興見好文章上架!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9:5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