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共建黨九十年:談德國共產黨的演變

作者:謝盛友  於 2011-6-2 00:3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評論

謝盛友:德國共產黨的演變



學者一般認為,全德工人聯合會(ADAV:德語:Allgemeinen Deutschen Arbeitervereins,建立於1863年5月23日,萊比錫)為德國社民黨的前身。全德工人聯合會和社會民主工黨於1869年合併成德國社會工人黨。由於1890年秋天開始實施的反社會主義法,德國社會工人黨改名為德國社會民主黨(SPD)。

伯恩斯坦(Eduard Bernstein,1850-1932)的政治智慧在於,他明確提出放棄暴力革命,修正了德國社會民主黨。

在恩格斯逝世以後,德國社會民主黨的組織原則,逐步轉向議會民主制原則,黨員人數不斷增加,黨員人數由1906年的約38萬人猛增到1914年的108萬人。而且,SPD在黨內公開批判「民主集中制」原則,並把這條原則從黨章中刪除掉,逐步由無產階級政黨走向了改良主義的政黨。

二戰以後社民黨重建。在西德,社民黨繼續發展,從1969年至1982年執政。在蘇軍佔領區也就是後來的東德,社民黨與德國共產黨合併成德國統一社會黨(Sozialistische Einheitspartei Deutschlands - SED)。

德國的共產黨叫做「民主社會主義黨」(Partei des Demokratischen Sozialismus - PDS),1989年東歐共產主義陣營瓦解,柏林牆倒塌,同年12月中旬東德共產黨改名為SED-PDS , 1990年 2月4日正式改為PDS。兩百三十萬的共產黨員,95%退出,只有少部分的黨員從新組成PDS。民主社會主義黨一如既往繼承德國共產黨、工人黨、斯巴達克斯同盟(Spartakusbund)、社會民主黨等的光榮傳統。以維護工人的權益為政治訴求。對於東德共產黨的改名,當時政界學界各有各的看法,批評者認為「換湯不換藥」,支持者認為,有勇氣改名,將來總會有改革和改變。
   
2003年10月26日在開姆尼茨(Chemnitz)的八大黨代會上確認和通過了1993年制定的黨的綱領:堅持社會主義的目標;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社會主義價值。
   
同時也修正:社會主義思想被原先的東德一黨專制獨裁者濫用,必須從新認識。黨綱不設計、不規定社會主義社會的模式,黨綱追求一種模式,即人民自主決定的合適於人類生活的模式。具體地說,就是經濟自由、政治民主、教育平等、注重環保。
   
PDS主張社會公平公正,在德國是第一個黨提出,保證東德地區的最低工資;也主張富人要多繳稅,比如財產稅;主張窮人必須有社會保障等。在外交上反對德國向外國派兵,所以主張取消德國的兵役制。
   
PDS在總結過去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在政策上非常強調民主的重要性,認為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根本要義。

年輕的德國PDS既缺乏在資本主義政黨制度下的生存經驗,也缺少理論定位。德國PDS把東德時期認定為社會主義實踐的失敗,因此,為擺脫自身的舊標籤,它試圖淡化馬克思主義。它不能接受右的傳統的保守主義,只好向社會民主黨靠攏。
   
德國PDS最大的有利因素是,東德地區與西德地區在經濟發展和生活條件方面還存在明顯的差距,許多東部地區的人對此表示不滿,所以,東德是德國PDS的根基。在德國PDS里,黨內傳統少、民主大,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但是,年輕人因此有很多嶄露頭角的機會。在中央主席團中,幾乎有一半都是年輕人,最小的才30歲。這對有抱負和有政治熱情的年輕人來講,德國PDS是施展其才能和理想的合適場所。
   
根據德國基本法的規定,政治黨派的任務是參與人民政治意志的構成。在1998年的德國大選中,德國民主社會主義黨在德國主流政治的擠壓下,首次獲得了可喜的競選勝利:(1)該黨在德國議會中共獲得36個議席,在聯邦議會擁有了議會黨團;(2)由此而獲得相應的6個歐洲議會席位;(3)在兩個聯邦州中進入州政府內閣;(4)突破了5%的得票率,取得反對黨的政治地位,及由此而得到法律保障的財政撥款;(5)在西部地區實現了0選票的突破,使德國民主社會主義黨從東部走向西部,從一個地區性的黨成為真正意義上全國性的政黨。
   
在2002年9月的德國大選中,該黨幾乎全軍覆沒。德國PDS在聯邦議會中的議員人數從36席銳減為2席。競選失敗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因為它不僅使德國PDS將失去國家的財政支持,丟掉了東部地區基本社會群體的支持,喪失了媒體的傳播機會,也引發了黨內對黨的發展模式、道路、政策的嚴重分歧。大選失敗后,他們進行了深入地分析和總結,比較一致的觀點是:季希(Gregor Gysi)辭職,導致德國PDS的形象受到嚴重損害。在德國大選前一個月,媒體指出,季希等若干名德國國會議員將德國漢莎航空公司對德國議員的旅行補貼卡中的資金額度,挪作私用。消息播出后,季希沒有同黨組織打招呼,就立即發表個人聲明,宣布引咎辭職,辭去柏林市經濟部長等職務。由於季希是該黨的標誌性人物,所以,季希的辭職產生了災難性的後果。
   
PDS後來跟社民黨的極左派聯合,先是組成勞動和社會公平黨(WASG),后合併入左翼黨(Die Linkspartei 或Die Linke)。左翼黨成立於2007年中期,目前德國的第四大黨。

拉方丹(Oskar Lafontaine)是德國左翼黨的靈魂人物之一,他是勞動與社會公平黨的創始人,也曾任德國社會民主黨主席和擔任過聯邦財政部長。
 
儘管我非常非常討厭拉方丹這個人,但是,有左翼黨的存在,它始終作為反對的聲音,時刻提醒執政者不要太離譜,始終起著監督的作用。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trunkzhao 2011-6-2 09:21
這次加拿大大選,馬列主義黨竟然還得了兩萬票。如果這些選民真正了解馬列邪教曾經給人類帶來的苦難,我想他們一定不會這樣兒戲。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1-13 03:3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