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詩話擷趣】第四篇 杜牧不審亂用事

作者:楓樹下  於 2016-4-26 21:0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詩話|通用分類:詩詞書畫|已有10評論

        用事:引用典故之意。

        杜牧有一首《華清宮》:

        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華清宮是見證唐玄宗和楊貴妃愛情的地方,也有人稱此為唐楊荒淫誤國之地。詩人似是在寫微電影劇本,以回望的角度,用鏡頭捕捉飛馬疾進、千門次第分開的場景。落幕之處,一盤鮮亮的荔枝端到了美人面前······

        荔枝是夏季的果品,那麼詩里的時間該是貴妃在華清宮裡避暑的時候。然而據《唐紀》記載:「明皇以十月幸驪山,至春即還宮。」《遯(dùn)齋閑覽》云:「(明皇)未嘗六月在驪山也。然荔枝盛暑方熟,詞意雖美,而失事實。」

        杜牧還有一首《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詩林廣記》引徐柏山云:「二喬事,自見於戰皖城之日,非赤壁時事業。牧之用事,多不審,觀者考之。」

        皖城是曹操備戰儲糧之地。孫策攜周瑜攻克后,「得喬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喬,瑜納小喬」。此時距赤壁之戰尚早九年。

        杜牧應該說是個「官二代」,其祖父官至宰相,父雖早逝,家中仍是「萬卷書滿堂」。看來小杜還是缺乏理科男的嚴密性,要不然也不會下了聘禮約定十年後來娶人女子,一直等了十四年才來。結果再次登門的時候,女子已然是三個孩子的媽了。

        杜牧用事不審,只怪他一門心思想著「贏得青樓薄倖名」,哪管它揚州夢醒十年還是十四年。相比之下,王安石可是個嚴謹細緻的人。詩人能為著一個「綠」字,在「京口瓜洲一水間」反覆思量。

        王安石有首《桃源行》,開頭兩句,「望夷宮中鹿為馬,秦人半死長城下」。《高齋詩話》云:「指鹿為馬,乃二世事,而長城之役,乃始皇也。又指鹿為事不在望夷宮中。荊公(王安石)此詩,追配古人,惜乎用事失照管,為可恨耳。」

望夷宮是秦始皇為「望北夷」(北方少數民族)而建,後來趙高在此殺了齋於此處的秦二世。

        另一則用事錯誤發生在大詩人李白身上,而且還牽扯進了大書法家王羲之。

        傳說王羲之為提高書法技藝,從觀察鵝頸「曲項向天歌」和鵝掌「撥清波」的動作上得到啟發。一日從河邊經過,見一群鵝水中嬉戲,便想買回去仔細揣摩。養鵝人是一道士,得知大書法家想買鵝,便敲起竹杠來,說不用付錢,只需抄篇《黃庭經》即可。此故事被李白入詩:「山陰道士如相訪,為寫《黃庭》換白鵝。」

        《藝苑雌黃》云:「考之《晉史》,逸少(王羲之)所寫乃《道德經》,非《黃庭》也。太白蓋誤用此事。」

        《苕溪漁隱叢話》提到李白另有一詩:「掃素寫道經,筆精妙入神,書罷籠鵝去,何曾別主人。」這裡說的卻是《道德經》。

        看來這用事要用得好絕非易事,不可強求。宋周密在 《齊東野語·詩用事》中告誡:「天下書雖不可不讀,然慎不可有意於用事。」用事的最高境界,應如顏之推所言,「不使人覺,若胸臆語也」。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0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0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0 個評論)

回復 風天 2016-4-27 10:35
耶,折事沉詩啦。
回復 秋收冬藏 2016-4-27 10:36
荔枝就是四月底五月初成熟。唉。。。。。
回復 徐福男兒 2016-4-27 22:50
詩人臨風懷想,逸興遄飛,自不同於實證科學的嚴謹。
回復 楓樹下 2016-4-27 23:40
風天: 耶,折事沉詩啦。
寫詩還須努力磨洗。
回復 楓樹下 2016-4-27 23:43
秋收冬藏: 荔枝就是四月底五月初成熟。唉。。。。。
看來不去華清宮就對了。
回復 楓樹下 2016-4-27 23:44
徐福男兒: 詩人臨風懷想,逸興遄飛,自不同於實證科學的嚴謹。
彼時已有冰箱的佐證。
回復 風天 2016-4-27 23:55
楓樹下: 寫詩還須努力磨洗。
精雕細琢是一派。
渾然天成,
也是一脈啦。
回復 曾經以為的凝視 2016-4-28 06:54
這種類型話題,兩個人在一起聊天閑談,最好不過。
回復 甜蓮子 2016-4-30 12:27
「不使人覺,若胸臆語也」。這句好,一般寫作也應遵循。
回復 楓樹下 2016-5-1 07:37
甜蓮子: 「不使人覺,若胸臆語也」。這句好,一般寫作也應遵循。
現代寫作中,用典很少見了。大家不在一個Page上,你用了,別人不明白,就成掉書袋了。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4-30 13:4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