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需要自豪感的,因為那是信心的表現,我從小就不缺這個。
最早的歌曲是「我們祖國多麼遼闊廣大」每每聽到都有種豪氣油然而生,令人願意為之捐軀奉獻。雖然後來才知道那是歌頌蘇聯領土的,我依然當自己國家的歌來唱。後來是「偉大的祖國」,雖然我沒去過朝鮮,但是唱起來也很有感情,因為有一種眾志成城的感覺。等到「社會主義好」傳遍全國,「打靶歸來」人口能詳的時候,即使國家依然一窮二白,個人一貧如洗,我還是信心滿滿,因為我相信只要上下一心「麵包就會有的」。當美國的飛機再三侵犯我國的領空領海而我國政府只能抗議六百多次的時候,我更決心勒緊褲帶與國家共榮辱,因為勤勞的中國人遲早會把國家建設得讓全世界刮目相看的。確實我們也做到了。
然而,二十二年前那突來的事件,分裂了我的感情。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那老百姓不是和政府和軍隊是一夥的嗎?
從那以後,我總想彌補這缺憾,糾正自己的想法;可是殘酷的現實是「老屋離我越遠了,故鄉的山水也都漸漸遠離了我。」貧富懸殊,雜稅叢生,遍地貪瀆;打著政府旗號的集團與民爭利,打著維穩旗號的公安不準弱勢群體講理,連憲法也成了鏡花水月。
聽說孔夫子也佔據了天安門。似乎我們最強大的精神力量不再是三民主義和社會主義了,而是封建主義的再生。其實那廣場本來就是宣洩的窗口而不是講理的地方。
失望中我還是覺得,人是需要點自豪感的,可惜我的已被消磨儘儘,然而我還得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