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金嗩吶 社會主義四兄弟的現狀與前途(6)

作者:light21  於 2010-10-24 08:1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2010-10-17 周日, 下午10:20         
作者:金嗩吶 在 蘆笛自治區 發貼, 來自 海納百川

社會主義四兄弟的現狀與前途(6)


金嗩吶


2、相比較而言,我認為越南搞民主憲政可能要比中國容易。越南是個小國,又當過幾十年的殖民地,還在南方搞過20年左右的民主「試驗田」。另外,越南實行 社會主義改造時間較短,只有10年的光景,就搞起了「革新開放」,而且人家的社會主義改造是效法蘇聯而不是中國,搞的是斯大林式的社會主義,儘管殘暴血 腥,但對社會的破壞相對較小,後遺症要輕得多。

首先,一般說來,搞民主憲政小國要比大國容易,從國體上說,聯邦制要比單一制容易。現代資本主義制度為什麼起源於歐洲,新制度主義經濟學家認為與歐洲地理 的多樣性,有利於形成具有獨立的小國家或小共同體有關。說的通俗一點,就是「船小好調頭」。而像印度、美國這些大國,必須要把國家分成若干個小的「自治 體」,也就是實行聯邦制才行。對於實行民主憲政來說,聯邦制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制度安排。中國這麼一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的十幾億人口的大 國,如果還不能搞聯邦制(這肯定會被認為是分裂祖國的陰謀),讓北京上海和西部地區按照統一的法律一起來搞民主憲政,人多議論多分歧大,怎麼個搞法,我看 是吳法憲他哥——無法弄。

當然,大國也不一定非搞聯邦制不可,也有搞單一製成功的,這還與國民性有關。像日本,國土面積雖不大,可人口數量排在世界的第十位,也稱得上是大國了。但 只要去過日本的網友都會有這種感覺,日本人的言談舉止、思維方式、興趣愛好等驚人的一致,異類很少。以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 日本允許他做一個「不像日本人的日本人」。這樣的國家,搞單一制就很適合。但像歐洲的那些多元文化國家,儘管人口數量比日本少得多,可是也得搞聯邦制,或 者是英國那樣的「聯合王國」,不如此辦理就得分裂。社會主義國家的那種斯大林式「民族自治區」,無論是前蘇聯還是前南斯拉夫,都被證明是失敗的。有自治的 名義,實際上又不讓人家自治,掛羊頭賣狗肉,實行專制的的時候還可以靠二杆子控制,一旦搞民主憲政,就是散夥的結局。不同社會主義國家的區別,無非就是和 平散夥,還是先打一通再散夥。

除了國家大小不同外,越南與中國的歷史還有以下四點區別:

第一、越南實實在在當了五十七年的法國殖民地,而不是中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

越南在中國秦漢時期納入中國版土1000年,在中國五代十國時期獨立后,一直作為藩屬王國臣服中國。近代先是法國天主教勢力侵入越南,在英法對華第二次鴉 片戰爭期間,法國開始武力侵佔越南南部,使越南南部六省淪為法國殖民地。到了1884年法國實現了對越南的全面殖民統治。這種幾十年的殖民地經歷,肯定會 對國民的思想意識產生影響。宗主國對落後殖民地的影響結果是「跟著好人學好人,跟著巫婆學跳神」「跟著狐狸學妖精,跟著老虎學咬人」。殖民者對殖民地國家 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屠殺和掠奪,這些罪惡不容掩飾。但客觀講,也傳播了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像非洲的那些國家,如果沒有殖民統治,可能還過著刀耕火種、茹毛 飲血生活,還在草棚裡面貓著。

不信看看鄰居韓國就知道,那幾十年日本殖民地可沒白當,從行為舉止到思維方式,都是當年日本人的做派,經濟崛起靠的就是「財閥經濟」,當年韓國總統朴正熙 (小時候猜過一個謎語,謎面:面向東,打一政治人物。謎底:瓢正西,即韓國總統朴正熙)被韓國中央情報局首長金載圭暗殺,即「10.26事件」,跟日本當 年5.15事、2.26事件等政治暗殺事件也如出一轍。區別就是韓國的軍官級別更高一些,但我認為這無非是少佐與大佐的區別。日韓兩家的暗殺手段、方法差 不多,性質也相近,都有「憤」的成分在裡面,而且殺手都是來自下屬而不是政治對手。連前幾年抗議小泉參拜靖國神社時切小拇指也是日本憤青的做法,歐美憤青 不是這個路數,每逢「是可忍孰不可忍」時,便脫得精光來引起世界注意。

據官方報道,當年學運的導師方勵之,曾說過「中國社會進步的先決條件是再發生幾次長時期大規模的動亂,中國再當西方發達國家的三百年殖民地」(好像劉曉波 也有「三百年殖民地」的說法,兩人不知誰是原創、誰是附和,還是巧合?)。我不了解方勵之說這話的背景是什麼,從實際效果看,這話除了刺激老幹部的神經、 堅定全國人民繼續在專制的道路上前進以外,對中國的民主進程,沒起到任何正面的作用。但如果拋開民族尊嚴和感情,客觀說,老老實實、安安生生地做幾十年英 國殖民地,比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圈子裡搞形形色色的痞子運動,殺得血流成河,對中國實行民主憲政則要有利得多。

遺憾的是,越南是法國而不是英國的殖民地,這兩者有本質的不同。就東南亞國家11個國家(原來是10個,東帝汶是2002年從印尼獨立出來的)的情況來 看,印度支那三國越、老、柬是法國的殖民地;新加坡、大馬、緬甸、汶萊是英國的殖民地,印尼是荷蘭的殖民地,菲律賓原來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美西戰爭后歸了 美國;而泰國是東南亞唯一一個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泰國」這個詞的意思就是「自由之地」,這也是泰國人最引以為自豪的地方。二戰期間,東南亞各國都成 了日本的殖民地,也只有泰國倖免於難。

看得出來,東南亞不是個省油的地方,裡面還像點樣的國家還就是幾個前英國殖民地。同樣,香港和澳門的差距也相當大。當然,並不是英國殖民地搞得都好,緬甸 就是個爛的不能再爛的國家。影響歷史發展的因素很多,不是僅僅殖民地一個因素。比如說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國就還有個宗教問題,這些伊斯蘭教國家實行民主憲 政難度要比無神論國家大得多。具體緬甸,我想可能也與離紅色中國太近有關吧。當年我黨輸出革命,不少熱血知青還到緬甸參加游擊隊,據說都是「革命最徹底, 理想最堅定」的主兒,被緬共安排在最前面衝鋒擋子彈,沒少死人。老鄧停止輸出革命后,這些人轉為販毒,幾個大毒梟都是當年的知青,把緬甸攪得天翻地覆。

為什麼像點樣的國家都是前英國殖民地?有人說與宗教有關,英國輸出的是基督教新教,而其他宗主國是天主教,像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國的殖民地都是天主教國 家。我覺得主要可能還是和英國人務實、理智、冷靜,善於制定規則,而且有遵守規則的習慣有關吧。而像法國這樣的浪漫、愛衝動的民族,不僅殖民地不行,本土 也不穩定。東南亞革命鬥爭風起雲湧的國家都集中在法屬印度支那三國,其他國家雖然也不穩定,但多是鬧政變,像泰國,實行民主憲政以來一共發生了19次政 變,前幾年他信下台也是政變的結果,但革命、起義並不多見。相比較而言,軍事政變是發生在上層的權力鬥爭,要比革命的破壞性要小得多。

奧地利皇太后曾說過,法蘭西是一個「動輒群情激昂的國家」,市民經常自發性革命,「一座座火山爆發,一頂頂王冠落地」,在一定時間內居然成了常態,鬧起革 命來就象狂歡節一樣快樂。同樣是鬧革命,英國革命,和後來師承英國的美國革命,都是「悄悄地進村,打槍地不要」,用很少的代價就成功了。咱們的教科書上都 說法國革命比英美革命更徹底,對法國大革命稱讚有加,而譏諷英美革命妥協、退讓、保守。我不知道,現在有什麼法國人能享受而英美人不能享受的民主自由,法 國革命「更徹底」在何處?為什麼死人越多越能受到頂禮膜拜,難道這就是革命的美學價值?

除了國民性以外,恐怕還與法國人所繼承的歐陸的理性主義政治哲學的傳統有關。歐洲哲學思想主要有兩種重要理論:大不列顛的經驗主義和歐洲大陸的理性主義。 經驗主義者認為人類對世界的認識與知識來源於人的經驗;而理性主義者則認為人類的知識來自於人自身的理性。結果是法國更注重理想主義、唯心主義傳統,而英 美國家比較重實力、實用,形成實證主義。作為哲學觀點,無論理性主義還是經驗主義都沒有錯,不過大革命時期的法國人,對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信心 無限膨脹,總認為通過不斷革命,就能達到理想中的終極目標。而且氣魄極大,動輒就不惜一切代價。法國大革命是按照革命者頭腦中理性模型進行的社會變革,注 重終極目標,喜歡社會重建,厭惡功利,結果最後以失敗告終。英國人保守,就是因為他們認為祖先的經驗傳統對於社會的重要意義,有什麼意義可能現在還認識不 到,先保留下來再說。像君主制不合理,按照試錯法,先退一步看看,搞君主立憲制行不行,別輕言決裂、砸爛。

越南是法國的殖民地,又效法蘇聯,緊鄰中國,而這三個國家恰恰是世界上最愛鬧「法式革命」的國家,所以越南乃至印度支那三國,當年都是受法國式革命影響最 深、最動蕩不安的地方。朱學勤把法國式革命與美國式革命分別比喻成閃電革命和陽光革命兩種。「所謂陽光革命,是指美國革命的性格,溫和而耐久;而閃電革命 則指法國革命之特色,爆發於黑暗,電閃雷鳴,暴雨如注,照亮並蕩滌舊世界的角角落落,但也迅速回歸黑暗。」

嚴格說,俄國革命和中國革命都是效法法國革命,至少是深受法國革命的影響。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就是在列寧式政黨領導下取得的「法國式革命」勝利。中 國從戊戌變法時開始,改良派和革命派的重要分界就是對待法國革命的態度(此處指做法,而不是自由平等博愛的理念)。是熱情的謳歌他們,「還是站在他們的后 頭指手畫腳地批評他們呢?還是站在他們的對面反對他們呢?」(毛主席語錄),已經成了區別改良派與革命派的重要標誌。在康有為的筆下,法國大革命是一幅慘 絕人寰的恐怖畫卷。而革命家大多崇尚法國革命,張口閉口法蘭西,叫的那份親熱。「革命軍馬前卒」的鄒容,就以「盧梭諸大哲」的後繼者自居,熱情奔放地歌頌 法國大革命,認為革命之目的就是:「殺盡專制我之君主,以復我天賦之人權,……游幸於平等自由城郭之中。」今天也是一樣,體制內改革派、自由派與左派、海 外民運(主張暴力革命而非橙色革命的那部分人),對待法國革命的態度也截然相反。

孫中山起事的時候十月革命還沒有爆發,所以老孫從理論到實踐都效法美國革命和法國革命,但具體做法還是以效法妹妹法國革命為主(因為兩場革命在時間上挨得 太近,美國革命結束幾年後法國革命爆發,以致後人並稱為「姊妹革命」)。而辛亥革命后中國政局的變化和法國極為相似:法國大革命殺得人仰馬翻,並未建立能 持久工作的民主憲政制度,法國的整個革命過程,還不說平民,光是領袖人物有多少上了斷頭台,不是專門治法國史的就根本說不清楚。從1789年法國大革命開 始直到第三共和建立,進行了近一百年,政體在君主獨裁政體、共和政體、大眾民主政體之間不斷游移,先後經歷了三個共和國,兩個帝國,三個王朝,期間爭戰不 斷,血流成河,君主立憲派當權、吉倫特派統治、雅各賓派專政、熱月黨人上台、拿破崙•波拿巴發動霧月政變,一次比一次徹底,在此期間,以「照著食譜做布 丁」的架勢制制訂了十幾部憲法,才最終確立了共和政體。再看看20世紀中國政局的頻繁變動,所經歷的大動蕩、大分化、大改組,無論從時間跨度還是慘烈程 度,一點不輸法蘭西革命。

但法、俄、中這三國的革命特點還是有所不同的。法國革命好像「浪漫」的成分多一點,爆發次數多,目標模糊,無組織無紀律,一群烏合之眾打來殺去,總也弄不 清「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這一革命的首要問題,所以成效甚少。嚴格說,法國大革命就是一起「群體事件」,巴黎市民攻打巴士底獄釋放七名政治犯 與今天國內拆遷戶聯合起來砸拆遷辦差不多,跟有組織、有紀律,目標明確的蘇聯革命和中國革命完全是兩回事兒。在路易十六的王位被推翻后,在被稱作「黑寡 婦」的斷頭台上身首異處的,不僅有已經退位的國王與王后,還有革命三大領袖丹東和羅伯斯庇爾(另一巨頭馬拉則被殺死於自家的浴缸里),以及成千上萬的麵包 師調酒師、鞋匠裁縫。今天的劊子手可能就是明天的刀下鬼,儂今操刀人歡呼,他年殺儂知是誰?(我瞎改的)

俄國革命特點則是所有的革命家都有鋼的意志、鐵的紀律,像西伯利亞天氣一樣冷酷無情,像十月革命完全是有領導、有組織、有計劃,在革命軍事委員會統一命令 指揮下進行的。革命的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為此可以不惜一切代價。而中共革命是以俄為師的農民革命,按毛主席的說法就是痞子運動,在 蘇共革命的基礎上又多了「痞性」。而文化大革命的「不斷革命」,則完全是法國大革命的微縮版。與法國不一樣的是,法國人生性浪漫,所以搞起革命來也是這個 風格;而中華民族以拘謹務實著稱,還有點膽小怕事,干別的事情都是謹小慎微,唯獨搞起革命來一個比一個更浪漫、一個比一個更有氣魄。

中共革命與法國革命有著不解之緣。1915 年陳獨秀在上海出版了《青年雜誌》(翌年更名為《新青年》)的創刊號,該創刊號就登了陳獨秀一篇題為「法蘭西人與近世文明」的文章。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又為 中共培養了一批最早的骨幹力量, 如蔡和森、周恩來、趙世炎、李立三、鄧小平、陳毅、聶榮臻等。毛澤東、劉少奇雖然沒去法國,但也為參與組織這場留學活動的需要而走出了湖南。湖南也真不是 蓋的,當時有「小法蘭西」的雅號。戊戌變法中對法蘭西革命持讚賞態度的僅譚嗣同一人,也是來自「小法蘭西」。

文革中的「蕩滌一切污泥濁水」、「狠斗『私』字一閃念」、「徹底革命」等,在讀法國大革命歷史時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而戴高帽、掛黑牌遊街,都是法國大革 命時的經典做法。「工人階級領導一切」則完全是巴黎公社的革命實踐。「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法國是西方陣營里最欣賞中國做法的國家,法國 總統也很佩服老毛。中國的文革,最先在歐洲引起反響的就是法國學生運動「五月風暴」,區別就是法國學生運動把革命變成了行為藝術,沒有給老師剃陰陽頭,沒 逼校長自殺,沒揪出叛徒特務走資派,當轟轟烈烈的學生運動偃旗息鼓,法國一仍其舊,無論政治、經濟、社會還是文化方面,都沒有根本性的變動。不過無論如 何,法國送咱大革命,咱還他一個學生運動,也算是咱輸出了一回價值觀,影響了歐洲一把,「愛人贈我玫瑰花; 回她什麼:赤練蛇。」

都說波爾布特是毛主席的好學生,這點我不反對,但需要補充的波爾布特的老師可不是毛主席唯一一人,他所領導的紅色高棉實際上是將中國、俄國和法國革命的特 點相結合的產物。從反智、收拾知識分子這點上看是繼承了毛的衣缽,但毛主席收拾知識分子主要還是精神煎熬,檢討批判、戴高帽掛黑牌遊街,靈魂深處爆發革 命。「士可以不殺但必須辱」,才是毛主席欣賞的做法。雖然中國曆次運動也死了不少人,那不過是群眾運動中的過激行為。而柬共那種後腦勺開槍、活劈黑崽子等 肉體消滅的做法完全是列寧斯大林模式。而不管列寧、斯大林還是毛澤東,在搞革命時都非常務實(毛主席的浪漫主要還是在建設上),革命過程都是「有理有利有 節」,波爾布特政權還沒坐穩就開始殺人胡來,則完全是法國革命式的浪漫。

越南當了法國57年的殖民地,法國人到底給越南留下了什麼?是追求民主自由衝動還是不斷革命慾望,或是兩者兼而有之?這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越南民主憲政的 進程,還望各位高手指教。越南當過法國殖民地的經歷,對越南的民主改革到底是利多弊少還是利少弊多,我也說不清楚,想聽聽罈子里高手的意見。「弊」我說得 很多了,有利的一面我想就是法國人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當然,對於殖民者來說,目的是掠奪財富,擴大勢力範圍,而不是來傳播什麼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的,但 畢竟這些西方統治者治理國家的方式與慈禧太后還是要先進得多。看看非洲就知道,像點樣的東西還是當初殖民統治者留下的,長此以往,對國民也會產生影響。

【未完待續】

ZT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19:5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