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金嗩吶 年年歲歲球相似,人不同(1)

作者:light21  於 2010-6-29 20:5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時間: 2010-6-28 周一, 下午5:19

作者:金嗩吶 在 蘆笛自治區 發貼, 來自 海納百川
年年歲歲球相似,人不同(1)


金嗩吶


這一陣子罈子里凈是宗教、醫學這類嚴肅的話題,我來點輕鬆的,侃侃世界盃。

題目是我篡改的唐代詩人劉希夷題為《代悲白頭翁》的兩句詩: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其實我篡改的這句「球相似」在足球專家眼裡也未必準確,「人不同」區別也有限。實際上,從1970國際足聯指定官方用球開始,球就一直在變,從1970年電視之星到2010年普天同慶(JABULANI),其中的科技含量逐年提高,球一直朝著更快、更圓、更防水、更精準的方向發展。這次世界盃用球「普天同慶」,是英國拉夫堡大學和德國阿迪達斯實驗室聯合攻關的成果,據說還進行了大規模的風洞測試,證明「普天同慶」在運行線路上的精度與準確度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是人類有屎以來最圓的球,最能滾的球。因為太圓、太能滾,所以這次世界盃出了不少「黃油手」,門將們個頂個的鬱悶,斥之為地攤上的劣質產品。但不管怎麼圓、怎麼能滾,在我這個外行眼裡看來足球還是「一球樣」。

可這踢球的人、看球的人、評球的人就不一樣了。我最初在電視里看足球是剛上大學時,太祖駕崩后中國人民終於開始擁有了看球和崇拜球星的自由,在罈子里稱得上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球迷了。印象最深的是肯佩斯率領阿根廷隊戰勝荷蘭奪得世界盃的那一場比賽。以後是1982年世界盃,新一代球王馬拉多納橫空出世,我就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那些大學同學(77、78級學生年齡相差懸殊,最多的能差出十幾歲來):這個小子生猛異常,假以時日定可成才。那時在我們眼裡,馬拉多納就是個後生晚輩,生瓜蛋子。可前幾天打開電視,裡面有個白鬍子老頭又蹦又跳,定睛一看,竟是當年的小馬!再看看意甲西甲,當年的金童勞爾、金童皮耶羅,今天經常被人懷疑「廉頗老矣尚能蹴否」。難道這就是時光如水、生命如歌么?若是的話,可怕!

我最初在電視里看足球是七十年代末,至今對當時的球星、也就是被阿根廷視為民族英雄的肯佩斯還有印象,別的沒記住,只記住了肯佩斯和阿根廷隊員的「長發飄逸」。以前看男的留長發都是藝術圈的,因為痴迷藝術沒有時間洗澡理髮刮鬍子,感覺髒兮兮的,總懷疑裡面有什麼跳蚤虱子之類的小動物。而足球運動員的長發是經過精心梳理的,迎風奔跑非常瀟灑,一掃我過去對男性留長發的偏見。

以後發現阿根廷隊員都是這風格:馬拉多納頭髮也不短,「風之子」卡吉尼亞、「戰神」巴蒂斯圖塔、克雷斯波一直到今天的新球王梅西、號稱小馬拉多納的特維斯都是「長發飄逸」。阿根廷隊足球風格也和當年差不多,不管換多少教練、球員,也不管這些教練、球員在哪個俱樂部效力,受到過什麼人的指導,阿根廷隊不踢足球則已,只要踢足球就一定是「激情浪漫狂放」。

而且這阿根廷人的「激情浪漫狂放」一定是「潘帕斯草原雄鷹」味的,再過一個世紀也成不了桑巴激情、地中海浪漫、黑非洲狂放。教練也是一樣的「鷹味」,狂放不羈甚至瘋瘋癲癲:瘋子教練梅諾蒂(1978年奪冠)、瘋子教練比拉爾多(1986年奪冠)、瘋子教練貝薩爾(現任智利隊教練),更不用說今天半人半仙的馬拉多納。如果教練舉止不來點與眾不同、假痴不癲,球員不答應,阿根廷人民更不答應,這樣看,切•格瓦拉這樣的叛逆,出在阿根廷還絕非偶然。說到這兒也順便說一下,切•格瓦拉也是「長發飄逸」。

同樣是「激情浪漫狂放」的巴西足球,跟「雄鷹」不是一個路數。阿根廷是個白人國家,白種人佔97%,多屬義大利和西班牙後裔。而巴西號稱世界民族大熔爐,白種人只佔一半,大量的都是混血。巴西人停球、過人、傳球、射門,都有桑巴舞而不是探戈的節律和韻味,髮型也大多為板寸禿瓢。贏球后的慶祝動作,也和阿根廷不同。跟歌手邁克一樣,羅納爾迪尼奧那扭動胯部那兩下沒有黑人的血液是學不地道的。即使是「激情浪漫狂放」裡面,也透著黑人所特有的懶慵和散漫,巴西隊只要領先就在場上玩耍起來,從無「勝勇追窮寇」的表現。這也是生活在炎熱非洲大陸的黑人對環境所形成的適應性改變,為的是減少體力消耗,貯存能量,避免耗竭。

再看看義大利教練里皮,嘴裡叼著大雪茄,橫看豎看都是西西里島黑手黨家族大佬的派頭,好像到南非來不是踢球,而是前來與南非的黑幫老大商量地盤的劃分;被稱為德國足球皇帝的貝肯鮑爾,當隊員的時候什麼樣我沒見過,可當主教練的英姿咱可見識過。一露面就把人雷倒,這哪是體育棒子,這不就是科尼斯堡大學大學的哲學教授么。甚至讓人產生一種幻覺:康德來到了我們球場上(篡改自歌曲《毛主席來到我們軍艦上》)。

而日本教練岡田武史,活脫脫一個豐田公司的質量控制課課長,把自己深深地裝在套子里,無論震怒還是狂喜,都是公司職員的做派,絕不越出雷池一步。岡田武史的偶像也挺有意思,不是什麼足球圈子裡的巨星大腕,而是北京奧運會4x100米接力的四個銅牌得主。而且人家的足球理念也很特殊,這4個人的百米速度都不出色,沒有拿牌的實力,但配合在一起就能出成績,我當教練就是要讓場上的11人跟這4個人合作的一樣。不得不承認,日本足球能走多遠不說,但人家場面確實好看,場上11個人配合的如流水線一般嚴絲合縫,球踢得行雲流水。

什麼藤上結什麼瓜,什麼國家踢什麼球。再比如說德國,最初我看德國人踢足球的時候,當紅球星是魯梅尼格。看巴西隊讓人賞析悅目,看德國隊踢球簡直讓人窒息。德國隊員彷彿不是來踢球,而是來完成什麼重要的使命。當時就想,這球踢成這樣還讓人活嗎?看魯梅尼格在場上踢球,讓人首先想到的是普魯士鐵血軍人:勇敢無畏、自信頑強、嚴謹自律、堅韌不屈、追求集體榮耀,儘管如今的德國隊是由東歐、土耳其移民組成的雜牌軍,前任主教練克林斯曼還自稱是受美國風格影響,對德國足球進行了徹底的改革。但德國隊照樣是日耳曼鐵血戰車,基本特點沒變,不過是多了點細膩而已。

人們談論足球,經常說到的是浪漫足球和理性足球,前者的代表是南美的巴西阿根廷,而後者當然是德國。德國人給激情浪漫的足球加入了堅韌和理智,讓混沌狂放的足球場有了秩序和紀律。德國足球是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激情和浪漫。德國隊一切都按部就班,就像十一個機器人在搏殺,開場第一分鐘和最後一分鐘,對德國人來說只有體力上的變化,領先和落後絲毫不會引起情緒的改變。球隊經常在比分落後的情況下,臨危不懼,鎮定自如,憑藉整體實力和頑強意志,最終反敗為勝。這讓人想到第三帝國結束時的鏡像:蘇聯紅軍已經攻克柏林,大廈里仍然傳出機械的、有節奏而毫無意義的槍聲。

感覺這些年德國隊不管換多少教練,背後的總教練都是康德和黑格爾,他們的訓練場地都是科尼斯堡大學的操場。康德一輩子沒有走出過出生地科尼斯堡,每天下午固定某一個時間散步,不早不遲。鎮上的人都按照他經過門口的時間來對錶。康德一直推崇的是極度冷靜,無喜無悲沒有缺陷的人生。用他的話說:衝動會導致失敗,狂喜中可能會隱藏憂患。所以他做每一件事情都要經過計劃得失,然後按部就班,這樣才不會走錯一步。甚至性生活也被他認為是一些雜亂無章、毫無意義的動作。我記得有一屆世界盃,德國守門員撲點球時隊友塞給他一張紙條,上面記錄著對手踢點球的習慣,最後按照這紙條的指引,每個球都撲個正著。這是在踢足球嗎?是在做概率計算題!

德國足球一絲不苟,攻守張弛有序,是一部運轉精密的足球機器,裡面的每個人都是這部機器的齒輪和螺絲釘,各在其位,各盡其職,在自己的崗位上完成自己的任務,不能為了突出與炫耀自己而破壞了整體的運轉。在球場上,也能讓人能夠看到德國人對這種秩序和紀律的推崇。我印象里整個80年代是巴西球迷最痛苦、最鬱悶的時期。那個時候的巴西足球最好看,濟科、法爾考、蘇格拉底,個個身手了得,足球玩得眼花繚亂,可那時候的巴西隊也就邪門了,不管場面怎麼好看,就是不贏球。換句話說,那時的巴西隊除了在重要比賽不贏球外,哪都好。

而德國隊跟這種花式足球正好相反,技戰術風格的簡潔、實用、高效,球員把「穩、准、狠」作為個人追求目標,球隊把贏球視為壓倒一切的硬道理。像這次德國進英格蘭的第一球:門將一個大腳,克洛澤一腳墊射,還有比這更簡潔高效的嗎?德國球員球員必須將個人才華融匯於集體之中,任何華而不實的表演都會被人問上一句:這樣做有必要嗎?從我看球到現在,德意志戰車摧毀了無數激情華麗的表演,雖然我沒有統計過,若按進入四強次數,我覺得德國最多。英國足球名將萊因克爾在與德國人較量后感慨道:足球就是二十二個人奔跑,而最終德國人取勝的一項運動。

德國是個崇尚集體主義的民族。德國國歌《德國、德國高於一切》就是德國人集體感情的最佳反映。黑格爾把這種集體感情上升到絕對地位,認為人只有在國家中才有其合理的存在,人之所以為人均需歸於國家,人只在國家中始有其本質,人所具有的一切價值及所有精神現實均通過國家始能取得。這種集體主義精神在德國足球中的表現形式就整體作戰,為集體戰鬥至最後一秒鐘。當年阿根廷沒有了馬拉多納就潰不成軍,法國隊只要齊達內不在小組出線都難,德意志戰車卻不然,不管誰在誰不在都沒關係,只要這支隊伍在就照樣贏球。

德國足球強調紀律和嚴謹,講究攻守平衡,崇尚規律,德國足球大概是出錯最少的足球。據說德國人見面打招呼常說的一句話就是「Allesin Ordnung?」,「Ordnung」這個詞的基本意思就是「秩序」,再引申便有「規定、規則、條例」等與秩序和紀律有關的意思。Allesin Ordnung? 意譯就是「你還好吧?」直譯就是「是否一切就緒?」這種聽起來冷冰冰的句子,卻充分地反映出德國人對秩序、紀律的重視。

另一方面,崇尚理性使得德國足球絕少向外界學習,以不變應萬變,德國隊同時也是最呆板、最機械、最功利的球隊。這種情況一直到了克林斯曼當主教練后才有了些許改變,克里斯曼受美國思想的影響,他的名言是:「我們需要質疑每一個陳規和習慣。」「我們有機會重新定義德國,創造一個民族品牌。」經過克林斯曼的改造和東歐、土耳其移民的衝擊,現在德國足球也變得比過去好看了。

圖片

西西里島黑手黨家族大佬里皮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0%EF%C6%A4&in=25422&cl=2&cm=1&sc=0&lm=-1&pn=65&rn=1&di=8246548215&ln=2000&fr=&ic=0&s=0&se=1





哲學教授貝肯鮑爾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1%B4%BF%CF%B1%AB%B6%FB&in=1363&cl=2&cm=1&sc=0&lm=-1&pn=109&rn=1&di=14448621405&ln=2000&fr=&ic=0&s=0&se=1





豐田公司小職員岡田武史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8%D4%CC%EF%CE%E4%CA%B7&in=32165&cl=2&cm=1&sc=0&lm=-1&pn=0&rn=1&di=1623667506&ln=890&fr=&ic=0&s=0&se=1





半人半仙馬拉多納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2%ED%C0%AD%B6%E0%C4%C9&in=4021&cl=2&cm=1&sc=0&lm=-1&pn=31&rn=1&di=732410841&ln=2000&fr=&ic=0&s=0&se=1




ZT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8:2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