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美較量的風眼狂颷

作者:馬大哈ann  於 2011-2-9 09:0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2評論

關鍵詞:

全國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乃強在《中國評論》月刊2月號發表專文《中美較量的風眼狂颷》。作者認為:港澳台「既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卻不由中央政府管轄的狀態。這幾個地區既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所在,但卻完全暴露於美國為首的西方影響之下,更是未來中美文明衝突的風眼。」文章內容如下:

    中國模式:西方的恐懼
  上世紀9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要「韜光養晦」時,中國的國民產值只是今天的五分之一,西方世界大都認為中國會隨蘇東之後全面崩潰,只要中國不過分出位,美國就只會把中國放在一張很長的黑名單之內,不會特別針對。但到本世紀前後,中國繼續成功,經濟增長翻了一番多,一廂情願的「韜光養晦」已經開始不再奏效,美國明顯以中國為頭號針對的對象,一再挑釁,軟的、硬的,全都用上,逼中國回應,好讓它有藉口修理中國,壓抑它的成功。而以當時的國力,中國除了堅持「韜光養晦」,硬咽下去,別無良法。

  2001年出現了「911」事件,形勢急轉,美國把精力集中對付阿富汗和伊拉克,主動向中國修好。曾幾何時,美國曾經先後拋出過像「Chinamerica」、「G2」等甜蜜建議,希望中國跟它聯手,讓美國繼續統領全球,並從中上下其手。中國基本上不受哄,雖然沒有一套完整和進取的外交指導思想,仍然堅守自以為成功,並且可以繼續下去的「韜光養晦」原則,拒當國際員警副手,甚至連「G8」都沒有興趣。美國在碰了一鼻子灰之餘,更遇到2009年的國際金融海嘯,西方世界不單被衝擊到零星落索,要乞求社會主義性質的國有化來解決燃眉之急,而中國經濟不但在出口市場衰退打擊之下依然維持增長,更帶動東亞經濟保持活力。

  此消彼長之下,美國和西方世界真的感受到中國的威脅。這威脅並非來自經濟,更無關軍事力量(雖然這些因素都很重要和感覺上直接,但中國在這兩方面的體積都只是美國的幾分之一);而在於中國整個體系,即近數年來國內外很多人在討論的「中國模式」的成功。雖然中國從來沒有刻意輸出「中國模式」,官方甚至從不用這字眼,也不鼓勵有關討論,但中國過去60年眩目的成就擺在那裡,其他發展中國家自然會去研究和模仿。從西方的「一神傳統」望去,這會使世上越來越多人懷疑西方三百年宣傳那一套真理,連帶於90年代宣稱「美國模式優於任何發展模式」,到達「歷史終結」的至善境界的福山,最近也高度評價「中國模式」,認為「中國崛起帶來的可能是一種全新思維、一種深層次的範式變化、一種西方現存理論和話語還無法解釋的新認知」。(注1)

  這樣一來,中國模式甚至超越了同是源自西方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挑戰,上升至亨廷頓所預言的文明衝突。在這層次上,美國和歐盟雖然利益有所不同,具體事件的態度並不完全一致;但對「中國模式」的最終立場,卻是無二的。你可以說中國的經濟發展比西方快,你可以說中國菜比西餐好吃,但你說「中國模式」比「美國模式」或者「西方模式」強,那就接近說中國人比美國人聰明,或者中國男人那話兒比老外的長,他們是很難接受的,非得要分個高下不可。由此觀之,就不難明白奧巴馬高調宣稱美國決不會做老二,並積極把腿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抽出來,重新部署,將戰略重點東移到東亞,直面「中國模式」的挑戰,並且得到整個西方世界,和還想繼續留在西方陣營之內的日本附和。

    軟衝突隨處可見
  根據西方的論述,當代人類的文明就是來自希臘和希伯來這兩條主線,西方當然是第一。彭定康最近經常被引用的話,認為中國在過去二千年中,除了最近的二百年,一向都是世界經濟第一位。但大部分西方人和中國某些知識分子都不認識這事實,或者認為只有最近的二百年才重要。另一方面,中國一向認為它是世界的中心,周邊的都是蠻夷,中國是泱泱大國,無所謂第二;而即使在最近二百年,當國家沉淪到次殖民地的絕境,它也堅決不做任何國家的附庸,毛澤東和蔣介石於最艱苦的時刻,都堅決不接受外來的領導。中國的文化不會自謀稱霸,但也決不會甘當老二。

  以美國為首的歐洲中心自以為是的「一神文明」,和不能自己的「傳教文化」,碰著向不臣服和今天蒸蒸日上的中華文明,以及「寧為雞口,不為牛後」,自願取經,但不受「改造」(conversion)的陰柔包容文化。今天不是中國主觀上是否要挑戰西方(事實上,整個改革開放,都是在中國不挑戰世界現狀,遵守西方文明主導的「國際慣例」,更主動融入這遊戲規則當中進行的),而是中國的現況和走向已經被西方視為威脅,中國極力想避免一場正面衝突,但美國步步進逼,惡戰難免。

  事實上,中美今天已經幹上了。因為中國擁有核武器,二戰以後從來都只以大欺小、以強凌弱的美國不會明刀明槍的跟中國打一場熱戰。但是在去年不到一年的時間,美國已經聯同中國的周邊國家,完成了對中國前所未有的海陸「C型」大包圍,並且通過大量軍售、演習等向中國耀武揚威。

  而除了熱戰之外,現代國家安全範圍中的其他戰線,包括貿易戰、貨幣戰、外交戰、能源戰、糧食戰、信息戰、科技戰、文化戰、人權戰、環保戰⋯中美都只能說是在交戰狀態中,暫時互有攻守,未分勝負。而從上世紀90年代蘇聯冷戰被打敗、崩析之後,入口和經濟都收縮,20年後的今天,還未復原到當年的水準的經驗,敗於一場沒有硝煙戰爭的慘痛後果,絕對不亞於熱戰。中國當然不想掙扎了200年、努力了60年,得來不易的成果毀於一旦。可以想像,美國也絕對不想面對「中國模式」風靡全球,歐洲中心文明在美國領導之下,淪為非唯一主導文明的局面。

  因為中國從來都沒有意圖輸出「中國模式」,直至目前,中國依然堅信當前要務是爭取一個較平和的空間,在至2020年的機遇期中,做好自己的工作,繼續以較高速度增長,於期末人均GDP達到8,000美元的水準。所以即便在其周邊國家,甚至在其「經濟盟國」-東盟10+1自由貿易區中,中國也會基本上處於戰略防守狀態,希望通過在全球廣設孔子學院,加強全球新聞播放、爭取在國際貨幣基金會的投票權等手段,爭取國際話語權,保持中國不再繼續吃虧、不被妖魔化,因而被歧視,妨礙它達成這中期目標。
  只是如果中國這策略成功,繼續保持發展的勢頭,不但經濟體積會更逼近美國,而這客觀上更證明「中國模式」成功。加上地緣關係,東盟十國,勢將更與中國共進退,重新形成西方十分擔心的東亞「朝貢體系」。因此不論中國的主觀願望如何,東盟必然是中美文明衝突必爭之地。短期來說,美國想藉南海問題拉攏東盟諸國,挑起爭端,企圖共同制衡中國的發展,而中國亦向美國正面表示南海是中國核心利益,劃下了底線。

    港澳台成為未來衝突的風眼   衝突更加尖銳的熱點,當然是大中華圈內回歸了,在「一國兩制」之下的香港、澳門,和尚未和平統一的台灣。這些地區於中國政府的觀念中,都處「國內境外」的地位;它們既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卻不由中央政府管轄的狀態。這幾個地區既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所在,但卻完全暴露於美國為首的西方影響之下,更是未來中美文明衝突的風眼。

  於1997年香港回歸之後,中央政府堅守「不干預」的諾言到「過正」的地步。香港不但從沒有做過去殖民地化的功夫,更歌頌前朝,重用舊臣,騰出平台讓人家大搞去中國化。到今天,中學的語文政策比殖民地時代都不如,中文中學不單淪為二等地位,並且還在退縮中;中國文化、中國歷史這兩科,基本被取消。「親中」的言論,只能在讀者極少的《文匯報》、《大公報》和《紫荊月刊》這「兩報一刊」上主要以筆名作象徵性的存在;而非平面媒體,則幾乎全面淪陷。此外,法律、教育、社工等關鍵環節,都是反中的「重災區」。面對2017年開始全面普選,不投票給反對派的選民,始終少於四成,而最近一連串的民調顯示,在2010年開始,香港本土意識急劇上升,並且有逐步成為全球最反共地區的趨向。中央駐港機構「中聯辦」門前示威開始頻密,最近更有裁判署判例認為這是公共地方,示威者可以隨便進入⋯⋯

  澳門形勢表面稍好,因為傳統的愛國力量較為強大,但在回歸后十年間,支撐澳門經濟的賭業控制權,竟然稀里糊塗的落在美國人手上,並且成為澳門最大的僱主。在香港的美國領事館,近年悄悄地升格為香港及澳門總領事館。澳門極少數的反對派,已經跟香港的反對派互為犄角,受香港反對派的支持和呼應。
  至於台灣,經過陳水扁八年的經營,「統一」這兩個字,已經在包括國民黨在內的主要政黨之間消聲匿跡,政治光譜已收窄到只有「台獨」和「獨台」、「隱性」與「顯性」的分別。而根據民調,市民之間本土意識高漲,而語文和歷史課程和教科書,更推動形勢朝獨方向走;支持統一的市民,已逐步下降至不到一成。

  從以上簡略的介紹,我們可以很清楚的見到,在今天美國還未下攻擊令之前,台、港、澳的形勢都已經十分嚴峻;往後幾年,三地都有重大選舉,尤其是2012年台灣和香港兩場首腦的選舉,更是決定兩地未來八至十年政治走向的關鍵。在當前的國際大環境底下,如何評價和對待「中國模式」,將會是這些選舉中或隱或顯的重要議題,每一個選民,都要就這議題作不同程度的抉擇,成了中美文明衝突風眼狂飆中無助的砂石。

  可以想像,於未來的一年多,對於「中國模式」的攻擊,將會以不同形式不斷在台港兩地頻繁出現。最近於香港炒得天熱的劉曉波、趙連海等事件,只是這場文明鬥爭戰役的序幕,旨在向兩地市民證明中國的制度不好,「中國模式」就等於專制不民主、貪污腐敗、官商勾結、社會不公、環境污染,因而要敬而遠之;進而向外宣傳:你看,連他們在台灣和香港的同胞都抗拒「中國模式」,可見這不是好東西;西方文明雖然最近稍有挫折,但畢竟代表著「正義和真理」。而立竿見影的是台港兩地選舉很可能一再失利,局面更加嚴峻。

  可以預見,在本文發表的時候,美國對中國新一輪的攻勢已經在進行中。對於未來兩年在自家院子內既頻且猛的連續受襲,中國不可能不作應對,更不容有失。但是習慣只守不攻的中國,弱勢已成,長期處於下風,如何在短時間之內擋住襲擊,穩住陣腳,進而扭轉局面,必將是北京領導層智慧的最大考驗。這裡,與美國的情況不同的是,「中國模式」中沒有政黨輪替,互拖後腿,政策可以快而猛,並有其極強的延續性,而且不受選舉的需要所影響。奧巴馬需要應付共和黨占多數的國會,要分心2012年作他連任的選舉,並要做一些短期行為來討好他的選民。

  (本文作者劉乃強是《中國評論》月刊學術顧問)

(注1)庄后舉、張西立:「近期有關『中國模式』研究觀點綜述」,轉引自於迎麗:對「中國模式」的外交解讀。2010年研究會論文。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2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hu18 2011-2-9 12:01
無論香港台灣,他們的可憐就在於他們地盤太小,離大陸太近,經濟的依附性太強,卻又喜歡夜郎自大,故很錯亂、很糾結、很悲劇、很可憐。
回復 ManCreatedGod 2011-2-10 11:10
hu18: 無論香港台灣,他們的可憐就在於他們地盤太小,離大陸太近,經濟的依附性太強,卻又喜歡夜郎自大,故很錯亂、很糾結、很悲劇、很可憐。
對香港暗地裡經濟制裁,給他們點顏色看看,看看他們的高叫民主能不能當飯吃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2-19 00:2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