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紀念一些民族英雄 ZT

作者:oneweek  於 2011-8-14 10:3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罕見老照片:日軍拍攝的抗日女戰俘照片(點擊鏈接看圖)

  


家裡一旦進了盜賊,男主人自當挺身而出,前去護家抓拿;國家一旦遭到侵略,理應由男兒壯丁慷慨赴難,衛國驅敵。可是,當這場關乎民族存亡的抗日戰爭一旦開啟,投入這場曠古空前殘酷戰爭的,便不僅僅是鬚眉男兒,還有成千上萬的巾幗女性。

這裡集中展示了抗日女俘們的卓然風采。這些照片,均為侵華日軍所拍攝。照片上抗日女俘們的英勇、鎮定和獻身精神,令人肅然起敬。她們的風采將永垂青史,她們的容顏將長存人間。

——題記



圖①

成本華的風采

成本華是在堅守和縣城門時,戰鬥到最後被捕的,當時她20歲。


因其佩戴的皮帶是童子軍所使用的制式皮帶,被日軍稱為「中國女童子軍」,實際上,以她的年齡,應該不是童子軍了。從成本華所穿的衣服看,應該是屬於地方武裝。同一個戰俘在日本畫報上出現兩張照片,非常罕見,因為日軍有非常嚴格的宣傳審查。圖①的背景是一處臨街的木質結構的房子,門前有幾塊磚石過渡,然後就是泥濘了。成本華站在泥濘中。四個日本軍人,從不同角度打量她,有個日本軍人將手放在褲兜中,看不見他的臉,不過,從其肢體動態上,他應該也在打量成本華。兩位百姓,年老的著深色長衫,無奈地把手攏在袖子中,悲戚地望著成本華的背影,微開的嘴表現其內心的驚訝。旁邊那位個子高大的小夥子,不知是不是成本華的戰友,他的眼神分明比別人更為關切、凝重。而成本華本人卻是最鎮定的,表現出一種安詳,甚至面露微笑。她的雙手交叉放在胸前,這是一種自信、無所畏懼的姿態,在以殘暴聞名於世的日軍環視之下,表現得從容不迫。原載《老照片·第40輯》,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



圖②

圖②中的成本華,姿態和第一張照片一樣,雙手交叉昂首挺立,身後是四個坐在長凳上嬉笑的日本士兵,他們的屠刀仍然沒有離開手邊。背後的牆壁十分高大,應該是和縣的城牆了。這該是成本華被捕的地方吧!這張照片上的成本華,笑意更加明顯了,真正是將生死置之度外了。

成本華的頭髮有些凌亂,本該往後梳理一些的。這不加修飾的一縷,反倒平添了幾分女性的嫵媚。

從頸項下來,胸前有兩根細繩,或許是用於捆綁,照相時鬆開了。這種細繩可能是日軍專為捆綁戰俘時所備。



圖③

花木蘭

這幾位中國軍人,是在隴海線的黃口與日軍作戰時不幸落入敵手的。注意,中間的這位戰士是位女兵!(圖③)

雖然她坐在男兵中間,但男兵們已經保護不了她。為了從軍殺敵保國,她不惜剪掉秀髮,掩起女兒身去赴湯蹈火。


被捕后,她的性別被日本人識破,作為戰果,也作為獵奇,被日本隨軍拍照而刊登於當時的日本畫報上。日本的隨軍記者無意中為我們發現和保存了一位現代的「花木蘭」。

她是南方的茉莉花,還是北方的山丹丹,她在家是澆園、織布,還是讀書?而今落入敵手的她,手中仍然拿著一個子彈袋,這一細節讓我們探到她隱埋在心底的戰士情結。

我曾用放大鏡仔細觀看這位落入敵手的女兵面容,她的純樸,她的端莊,她的賢淑,更有她的勇敢,讓我刻骨銘心。「古有花木蘭,替父去從軍,今有娘子軍,扛槍為人民」,趙一曼和她在一起,抗聯「八女投江」的先烈和她在一起,有這麼多女伴,她不會孤單。



圖④

女便衣隊長魏文全

她有一個比較男性至少是中性的名字:魏文全(圖④)。


她是在「留下鎮」被捕的,其對手是日軍野副部隊。

她很孱弱很瘦小,卻是肩負重責的抗日殺敵之便衣隊長。

她看著比較顯老,卻正當25歲的花樣年華。

她的背後是日軍的牢籠,沒有了自由的名字,卻有了醒目的「5」號囚記。

她的神情在絕望和希望之間,目光在木然和決然之間。

她的雙手因為枯藁而骨節特別突出,作為便衣隊長,這是雙揮灑駁殼槍的手。槍雖已被剝奪,手卻威風猶存。

我未能查找到「留下鎮」的具體方位,我很想知道它在什麼地方,因為,「留下鎮」留下了女傑魏文全。



圖⑤

一位叫姚英的女戰士

這位女戰士叫姚英。她的名字我是從日本畫報的註解文字中得知的(圖⑤)。

姚英和她的戰友在廬山附近地區與日軍作戰時被俘。照片背景的房子很洋氣,這是廬山所特有的景觀。

姚英個子不高,日本人刻意讓她斜挎一支長長的步槍,槍托朝上,槍口向下,這種挎槍的樣式奇特而又彆扭,帶有羞辱的意味,顯示了日本軍人的一種陰暗心理。

在後面「偷窺」的日軍那種看稀奇而又洋洋自得的表情令人厭惡。有個個子特別矮小的鬼子,伸著脖子露出了半個臉的猙獰。

請關注一個細節,這位女戰士的胸腹處懸挂著一個槍刺的皮套,它十分突兀地擺放在步槍上,皮套里沒有刺刀。我想日本軍人還是蠻有心計的,一支槍里沒有子彈,在近距離就是一根燒火棍;而刺刀不一樣,刺刀在近距離是殺人利器,可以刺向日軍,也可以刺向自己。所以警惕的日軍不敢把刀交還給姚英。

姚英的臉色凝重而失望,但沒有畏懼,你甚至可以感受到她的憤怒和不屈。

姚英在這裡留下了名字,而她身旁的幾位男性戰友卻只留下了影像,他們的名字沉入了歷史深處,讓大家真正領會了無名英雄的含義。



圖⑥

牽手

兩位八路軍女偵察員不幸被日軍抓住了(圖⑥)。她們是在正太線附近執行任務時被捕的。她倆的長相很相似,相似到像是親姐妹,而日軍記者在旁邊所作的註解便是:「共產軍姐妹。」


右邊這位偵察員是小腳,應該是姐姐,左邊這位自然是妹妹了。她們一點都不慌張,面對危難,反而堅毅。我祖籍是山西,我知道那時那裡的農村十分窮苦、閉塞,我猜想這兩姐妹也許平生就沒照過一次相,這張日軍記者拍攝的照片也許是她倆今生惟一的留影。這張照片發表在日文刊物上,僅在日本國內或者侵華日軍中流傳,她們的家人、親屬,甚至愛人肯定無法看到,她倆的下落亦無從考證。我盼望奇迹能夠發生,某一天,這兩位女偵察員的親人、戰友、同村同縣的老鄉會給我來電話,告訴她倆的人生故事。最大的奇迹是:這兩姐妹都還在地安度晚年,她倆親自給我打來電話。我將會把這張照片精心放大到24寸,寄給這兩位當年出生入死的八路軍女偵察員。



圖⑦

同命夫妻

在蘇北的一次戰鬥中,日軍進行快速包抄,國軍174師師部被打散,這三位軍官及隨軍家屬被日軍俘虜(圖⑦)。

他們三對六位坐在台階上,神情落寞。妻在前,夫在後,順序而下。丈夫雖然身著毛領軍大衣,是軍中之官,卻雙眉緊鎖,佝僂身軀,束手無策;妻子更是狀若待宰羔羊,其神戚戚,其情慘慘。

民間說,對象就是要對上與自己長相相似的人,這三對夫妻確實都長相神似,日常生活中應是默契恩愛的同命鴛鴦。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而他們在大難臨頭之際,相互廝守,共赴國難。中國男人素來含蓄,軍人也不例外。在這種情景下,他們不可能表現對妻子的關切和安慰。當然,所有的關切都會無濟於事。戰爭危害了人類的感情、尊嚴,連同生的希望。

可以想見,夫妻雙雙被日軍捕獲,後果自然十分難堪與嚴重。

評論 (0 個評論)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12:2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