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著文說,「朋友」一大堆,卻不見幾個有互動的。借這個題,說兩句網上為友之道,和原文無關。
我說,如果你的時間有限,還是沒有互動的好。如果你覺得許多朋友說是你的朋友,卻從來不讀你的東西--如果你為此而覺得遺憾的話,我的意見是,你的朋友概念需要修正了。
網上有兩類「讀者」:真正讀文的,和追星起鬨的。有不少是兩者兼而有之, 這且不論。就上網讀文的讀者而言,各人興趣不同,有喜歡陽春白雪的,由喜歡下里巴人的,有喜歡洋的,由喜歡土的,有喜歡古典的,有喜歡現代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光挑某些文章讀一下,這也是挺自然的事。
追星起鬨(娛樂性的或政治性的)哪兒都有,這裡也不例外。特點是讀人不讀文章,或讀人勝過讀文章。絳紫湮最近的「雜說」犀利地指出了這一點。她本人是「星」,卻能客觀地,批判地看待網上「追星」現象,難能可貴。海外網站的讀者也追星,這似乎多少有點出乎意料。我原想,海外讀者以留學生為主,以知識分子為主,有文化,思想與人格都較獨立,「超級女生」這樣的事可能不會發生,更多地應該是清茶一杯,君子坐而論道。看來這樣的境界,容易想,卻不大容易達到。我看到這個網站貼出過許多相當好的文章,讀的人卻寥寥;有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倒是有一大堆讀者(各位都是有知識的人,不會從這句話推導出「讀者少是好文,讀者多是劣文」的結論)。
不好意思舉別人的例子,舉我自己的。我貼出來的東西中,最受歡迎,獲得了最高「榮譽」的一篇,居然是那個只有半頁紙,我早上起來坐在馬桶上塗出來的《網上「成名」速成班》。我並且相信,讀的人中至少有一半沒有讀懂這篇東西講的什麼。講個笑話,日前瓊台鶴就我的「莫扎特」一文跟我開玩笑說,你看到「名人效應」了,我說,沒有看到。這個笑話的意義在於,我說的名人是莫扎特,他說的名人是絳紫湮。我不知道這裡有多少人對莫扎特有興趣,我甚至不知道是不是所有村民都知道莫扎特是誰。在這個網站,毫無疑問,絳紫湮的名氣比莫扎特要大。如果那篇文字光是說絳紫湮的八卦,我相信有興趣讀的人會增加好幾倍。我寫莫扎特,是想表達自己的一份真摯的感情,也希望能夠獲得知音。我很高興這篇文章有些人讀,但我卻不敢太高興了,因為--儘管我把莫扎特放在了絳紫湮的前面--我不知道人家是沖著莫扎特來的呢,還是沖著絳紫湮來的。
有知音,哪怕只有一個,你也感覺很好。網上的朋友很純粹,純粹到甚至「朋友」這個詞都根本用不著。說得上話,就是朋友;說得來,更是朋友。加不加「朋友」這個符號,沒有什麼差別。近來我與一個網友聊了不少,既愉快,又友好,我卻不知道我們一直不是「朋友」。可算下來,跟這位「非朋友」比跟任何一位「朋友」都聊得多。因為這樣的原因,我並不熱心添加「朋友」這個符號,當然也不反對。你上網希望遇到的不是願意當你「朋友」的人,而是--如果可能的話--能夠並且樂於與你真心交流的人。這解釋了為什麼博克會讓人流連忘返,也解釋了為什麼有那麼多忙得出奇的名人也寫博克。他們推掉出版社的約稿,卻樂於寫沒有任何酬勞的博文。名人也是人,雖然他們已經是「星」了,不需要靠寫文章出名(許多根本也沒有什麼文才,這個他們自己也知道;就是作家寫博克也根本不賣弄文才--他們可以寫書或為報刊雜誌寫作),他們有人的需要,交流的需要。說了一大堆,就一個意思:博克是與人交流的工具,交流才是博克的價值和靈魂。
如果你有一大堆跟屁蟲,你可能有當「星」的感覺,這固然不錯,晚上做夢也豐富些。但是,如果你有思想,知道這是怎麼回事,知道什麼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一覺醒來,你會感到相當無聊。絳紫湮的這篇「雜說」的意義,在我看來,就在這裡。我對這篇「雜說」的歷史背景一無所知,我是就事論事,講個一般的道理。
所以我說呀,如果沒什麼人「追」你,這說明你還不是個「星」,另一方面這也說明你也不會一覺醒來,感覺無聊。因為你不是「星」,你比「星」更容易看到自己的價值。同時你也要注意看,看這個村裡,有沒有幾個,哪怕一個,你能夠真正聊得上的?如果有,你便不虛此行了。當然,如果你寫博的目的只是記錄自己的人生,有個地方方便地放自己的日記,順便跟人--如果有--交流一下,那就更沒有問題了。
上網有人以貼文章為主,有人以讀文章為主,這兩項都是健康的活動。光讀不貼當然可以;光貼不讀,如果你不想與人交流,或者你只想成為一顆便宜的博克小星,有跟屁蟲嚷嚷你就滿足,那也沒問題。如果你希望有真正的讀者,有知音,恐怕有時候你也得讀讀別人的文章,至少要讀讀和回復別人對你的文章的認真的跟帖,讓人知道你有交流的誠意,或者說,給別人一個你成為他們的知音的機會。即便你已經是顆「星」了,也要有風度,不要曲解了人家跟隨你的心意,不要以為人家捧你是把你當作家看。我以前說過一個論點,在這篇日誌里也說了:寫博克的都不是作家,都是玩家--都是聊天的,個人娛樂性質的。即便是真作家--那些寫書的,玩博克時,也只是個玩家。跟誰玩?跟「朋友」玩。「玩」博克,所以,要把玩伴,你的讀者,當朋友 (順便指出,貝殼村的幾個常露面的大明星在這點上做得不錯,而且越做越好,不要以為我在攻擊他們)。
把朋友的作品讀全不可能,對上班的,或家裡事多的人來說,這更是個困難。但你一點不讀,也從不搭理人,你是不大可能得到人家的諒解的,特別是對你有價值的讀者的諒解--如果你在乎這個的話。就我而言,有空多讀,沒空少讀。讀文98%憑興趣,只是稍微照顧「朋友」一些。前面說了,我經常讀到好文章。一看作者,不熟悉,跟個帖,告訴他(她)文章不錯。如果人家希望有知音,你會得到回復。如果沒有迴音,說明人家只想傾吐--我知道你一定有這樣的朋友,他們拿著電話,只是自顧自地滔滔不絕,你一句話也插不上。如果是這種情況,那就再給人家一次機會,如果還是肉包子打狗,便無須再浪費你的時間,不管你的時間有多麼富裕。
網上為友之道,還有很多。我說這些,起個拋磚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