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09
本人愛開玩笑 (好象從小就是這樣,一個調皮搗蛋的傢伙),也愛讀笑話。今天就來 「說笑」 一番。
除了人這個「政治動物」(亞里士多德語)之外,還有什麼動物會笑?狗是人的朋友,狗會笑嗎?好象會哦--幻覺!狗壓根不會笑。接下來是貓,誰都知道貓的表情要比狗少得多。鳥是不會笑的--誰看見過鳥笑?也沒有誰看見過雞「揚過笑臉」。天篷元帥豬呢?哎,很多人記憶中豬是整天樂呵呵的--錯了!豬八戒會笑--背了娘子樂開懷,而豬是不會笑的。猴子猩猩會笑呀?他們可是人的堂親表親。堂親表親不假,可是誰見過會笑的猢猻--孫悟空當然不算。算下來,人之外最符合「有一張笑臉」的定義的動物,是海豚。海豚的腦容量僅次於人,海豚會笑似乎順理成章--謬論!海豚不會笑。海豚天生就是那個樣子, 給人一個笑嘻嘻的錯覺。科學真理是:笑,涉及異常高級的生理心理活動,所以只有人會笑(那些不會笑的朋友可要注意點兒啰; 有人說中國人不會笑,那可是很糟糕的評論)。
人為什麼笑呢?這個可不好說。研究這個問題的人倒是有的。很久很久以前,讀過法國生命哲學家亨利-柏格森的一本小書,書名叫《論笑》。根據柏格森的觀點,人笑的原因是可以歸納並上升到理論的。他說,人笑有特定的場合。 人什麼時候笑呢?柏氏的理論是:當人生命活動中按常理會發生,按常理被期待的事,沒發生,相反,「不尋常」的事發生了,而且這種「不尋常」的事反映了人的生命活動的不完滿或缺陷,這個時候,旁觀者就笑了。柏格森用了這麼多的條件從句來闡述他的理論,可見「笑」的不容易解釋。不過,柏格森舉了一些例子來說明。 這麼多年,我只記得一個了。這個例子是,冬天結冰路滑,行人摔了個「屁股墩」,你看見,忍不住就笑了。特別是當你看見這個行人非常小心地,躡手躡腳地走著以免滑倒,但還是滑倒了,你更是笑出了聲!因為,柏氏說,這反映了生命的缺陷。
柏格森的理論倒是解釋了為什麼趙本山喜歡在小品和他的電視劇里模仿殘疾人,因為逗笑呀!有人批評老趙不該取笑殘疾人,不管這個批評是否中肯,趙本山這個沒讀過什麼書的農民有喜劇天才,對「包袱」有靈感(大多數喜劇,相生演員只是喜歡喜劇,但沒有天分), 這可以用柏格森的理論來證明。
不久前,潘左網友貼了一個批評90后女孩子願嫁黃世仁的文章,我回帖說,「90后要嫁黃世仁,是我今年讀到的最『雷人』的 『消息』。真讓人樂不可支。」 潘左回復說,「理解你為什麼樂。價值觀前後天差地別。」我回復說(不知怎麼搞的,這條回復沒顯示出來),「你這話真是說對了。你的話甚至有理論深度--以後有機會,我會寫一篇談笑的日記。」
90后要嫁黃世仁的喜劇效果在於90后根本對黃世仁是誰沒有概念。即便他們知道《白毛女》的故事,因為他們沒有受到過「傳統」教育,也不生活在每個人都接受「傳統」教育的年代,所以心理上既不「害怕」黃世仁,也不那麼「憎恨」黃世仁(與此相對照,據說有八路軍戰士當年在延安看話劇《白毛女》時,「砰」的一槍,差一點把扮演黃世仁的陳強給崩了)。從我這個接受過「傳統」教育的人看來,90后要嫁黃世仁,比趙本山的殘疾人更滑稽。小姑娘們就象是心智上缺了一塊,傻得「可愛」。這件事變得可樂還因為小姑娘們自己並沒有意識到這件事的荒唐,他們自己並沒有笑,他們是認認真真說的。這就象四腳朝天滑了一交的人,他們的表情是認真嚴肅的,象《虎口脫險》里被引誘而掉落窨井的那個路人的表情,很好笑。如果摔交的人自己笑了,看的人就不覺得那麼好笑了。
人生苦短,為什麼不多笑笑?為什麼老綳著一張臉,或愁眉苦臉的?有什麼大不了的事,大過有一天我們都會死去這件事?當然,如果你想著要「重於泰山」, 那咱就是對牛彈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