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央視虎年春晚如約而至。從1983年開始,多少年來只要能收到,從不耽誤。記得九十年代初剛出國時,沒有衛星電視,沒有網際網路,看不到現場直播,只能等待著從領館人員或朋友手中傳來的錄像帶。即使這樣,也一屆都沒有落下過。隨著網際網路和衛星電視的發展,看春晚已經不是問題,倒是看不看成了問題。看吧,的確像很多網友所說,每年春晚一如既往,老模式、老舞台、老演員、老主持。不看吧,大過年的,除了她,還有什麼更能找到過年的感覺呢,尤其是對我們這些生活在美國「窮鄉僻壤」的這些海外僑民。海外不少評論也認為春晚就如同雞肋。當然,我本人對於其他人的評論並不完全苟同,不管怎樣,仍然捨不得這番親情,割不斷這般留戀,義無反顧地放棄周末睡懶覺的習慣,一大早爬起來懷著極大的熱情看春晚(這裡比北京時間晚13個小時,春晚早七點開始)。
熱情歸熱情,習慣歸習慣,每次看完后仍多多少少有令人失望的地方,或許這種希望是出於對其完美的祈盼。這裡不談春晚的成功之處,僅談一點自己對春晚的希望。
首先,春晚是央視的春晚,而不是北京的春晚,也不是東北的春晚。因此,春晚盡量要代表全國各地的風土人情。其次,春晚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春晚,而不僅是幾個民族的春晚。再次,春晚是大家的春晚,而不是少數幾個人的春晚。這裡沒有必要對此作出詳細的解釋。儘管現行模式的春晚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好,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華人都已習慣了春晚的一切,但不妨做點新的嘗試,或許能給人們帶來一種新的驚喜。以下是牛八斗膽向春晚提出的幾點建議,這些建議本身可能並不新鮮,甚至是早已被否決了的。
建議一:引進競爭機制。現代奧運會和世界盃之所以成功並深受關注,除了本身水平高之外,各國通過競爭獲得主辦權。為什麼央視不能將春晚放開,讓各省電視台通過競爭,主辦春晚呢?
建議二:由各電視台選送好的節目。如果地方台競辦春晚有困難,可考慮次建議。現在的春晚,不是優秀節目的舞台,而是知名人物的舞台,是先頂人物再找節目,無論如何,某些人要先保證上台。因此,基本上成了被少數人長期佔領的舞台,新人沒有老牌大腕的退寵,很難進入春晚,除非他身懷絕技。春晚應該規定,任何演員上春晚不超過N次。
建議三:如果建議一和二都有困難,可考慮次建議。廣泛包含各地風土人情和優秀節目。到目前為止,常看春晚的人們估計多少都能說幾句東北話或能哼幾句京戲了,也都熟悉幾位主持人的八卦了。這自然是好事。但中國的傳統文化遠不止這些,春晚應該有更多地選用帶有其它地方色彩的節目,好的主持人也不止這些。
建議四:將春晚進行到底。如果建議一、二、三實施起來都有困難,那就保持現有狀態。無論如何,大家還是喜歡春晚。罵也好,贊也罷,大家仍然情不自禁、不約而同地調到CCTV春節聯歡晚會。無論如何,春晚的形式已得到認可,以成為人們過年的一部分。
外一篇
為趙本山的小品該結尾
請不要罵牛八自不量力。看完老趙的小品,總覺得結尾部分不太好,尤其是兩人都跪倒磕頭那段,有失本山身份。所有那些動作,就為了一句:倆人咋還拜上了,沒有包袱。做如下改動,或許效果更好。
......
孫麗榮:大哥(指王小利),不用擔心,我來也是要還錢的,本想還一半給這位大哥(指趙本山),既然出現現在這種情況,我就先還給你。
趙本山:那哪成呢,我們既然已經捐了,絕不能再拿回來,把我們鄉下人當啥了。
孫麗榮:不是,大哥。它是這樣的,我現在真的不需要這麼多了。我兒子要上大學了,也懂事了,無論如何也不讓我在受苦了。一心一意要讓我再找個老伴。就咱這條件,還能找啥呀。可兒子硬是託人在鄉下幫我找了一位,說人好,老實,這不,要明天見面。介紹人還說了,明天見面,人家就給一萬五千塊見面禮,老好了。
王小利:那啥,在哪見面?
孫麗榮:在xxx村東頭老王家。
趙本山、王小利及記者:全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