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當「美國式痛苦」照進中國 (ZT)

作者:杏林一虹  於 2012-1-20 02:1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21評論

《中國商界領袖》專訪
文:南牧原
 
 

    導語:他在北美奮鬥了整整21年,從金融軟體工程師做到美國銀行證券公司副總裁,在精英薈萃的華爾街世貿中心擁有自己的辦公室,可在他心理,他卻把數十年如一日的自己比作一個不停運轉的「發條橙」。

在911事件中倖存,在大樓坍塌前3分鐘逃出,站在廢墟之上,他也曾追問自己——我是誰;我是否也沉迷於這一片奢華;我的奮鬥是否顛覆了最初的夢想。

於是,逃離華爾街、逃離所謂的上流社會、洗盡鉛華,只將最純凈的心訴諸於筆端,唯有這樣才方可體會人生的另一番景象。

他,就是陳思進。這是他離開紐約華爾街的第4個年頭,而一切卻要從那時說起……

 
 

   「佔領華爾街」突顯「美國痛」

如果現在採訪美國民眾,「這一年中,讓你記憶最深刻的是什麼?」他們可能會說「佔領華爾街」。是的,這場代表99%社會大眾的遊行,徹底將華爾街「神秘」的面紗揭開,將其最醜惡的貪婪嘴臉公佈於眾。過去的三年中,成千上萬的美國人失去了工作,而華爾街卻在政府的一輪輪救市計劃中依舊光彩照人,1%的「精英」們仍可分得巨額紅利。沉默已久的納稅人再也無法裝作若無其事,眼看自己收入的一部分在為他人做嫁衣,可自己的生活卻是朝不保夕。這次「佔領華爾街」活動暴露了美國經濟、政治和社會的深層次問題,並凸顯了時代背景下的「美國式痛苦」

可能對於華爾街的點點滴滴,陳思進更有發言權,一個曾經扮演過「1%精英」的人,在他的眼裡,華爾街的今天是否僅僅充斥著貪婪,而再無夢想可言。在「泡沫」四起的美國經濟中,究竟何時能夠回歸實體?在美國的危機四伏中,中國又該何去何從?

《領袖》:華爾街的光環何來,為什麼從大型紀錄片到各種書籍的盛行,華爾街始終如「神話」般衝擊著人們對於金錢的幻想和慾望?而又是什麼讓華爾街一度在民眾的眼中失去光彩?

陳思進:當今主宰世界的金融體系,說到底是華爾街的金融體系。華爾街作為全球最大的資本市場,曾幫助數以萬計的企業上市融資、成功兼并,為廣大投資者管理財富,創立了眾多的風險基金,並激勵科學技術的發展,從而推進美國和全球經濟的發展。然而歸根到底,華爾街最重要的職能是募集和優化有效配置資本,應該服務於實體經濟。如果脫離甚至背離這個目的,華爾街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本意義。因此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會出現一系列「佔領華爾街」的事件,民眾對於華爾街的「貪婪」,再也無法忍受。

《領袖》: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金融大國,金融衍生品種類豐富,甚至很多對沖基金,連投資人都不知道錢究竟投向哪裡。可反過來,如果人們都嘗到「錢生錢」的甜頭,那還有誰會埋頭於實業呢?所以說,您認為合理的「金融業和實業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陳思進:在金融市場的資本運作中,資金作為價值的表現,並沒有與實物商品進行交換,僅只與它的同類、即價值符號進行了交換,亦即以錢生錢,被稱為虛擬經濟(Fictitious Economy)。在當前全球化市場的經濟時代,實體經濟也離不開虛擬經濟。如果沒有虛擬經濟的適當資本運作,現代的實體經濟發展,就有可能停滯不前。

資本運作具有資本優化配置的功能。比如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美國依靠空前規模的資本運作,為新興科技產業提供了充足的風險投資資本,並藉助證券市場的蓬勃發展,支持高科技產業獲得持續發展的資金,像「蘋果電腦」和「英特爾公司」的異軍突起,使美國得以穩居世界「超級企業」的地位,都清楚地證明了善用「虛擬經濟」的重要性。

但是虛擬經濟一旦脫離實體經濟,就失去了存在的本來意義,必然會走上歧途,反過來干擾和危害實體經濟。因為虛擬經濟有很大的投機性。不過投機不等於壞事。適度的投機行為在市場經濟中有其獨特的功能,可以活躍市場,有助於價格的表現,促進市場均衡化,從而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目標。有問題的是過度投機。

《領袖》:那怎樣去控制或者避免這種虛擬經濟的過度投機性呢?

陳思進:其實沒有任何證券市場是不存在投機行為的,適當合法的投機是市場的健康機制。但作為一個成熟的證券市場,決不可能為投機而存在。如果投機行為在市場上佔了主導地位,「泡沫經濟」就如影隨形而起,往往先是價格猛烈飆升,最終急劇瀉落,最終導致市場崩盤,對宏觀經濟危害極大。

如今,美國正經歷著自大蕭條后最大的經濟危機和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如若不能實現重大的經濟結構調整,不能及時回歸金融市場本來的資本血庫,重在資源合理配置的功能,重振實體經濟之強勢,跳出錢滾錢的泡沫怪圈,新的危機和衰退就會接踵而至。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告訴我們,華爾街撒下了虛擬經濟的漫天大網(吹起房產大泡沫),走上背離實體經濟的歧途,因此而套牢整個世界闖下彌天大禍。

《領袖》:前不久,中國溫州上演了「溫跑跑」、「溫跳跳」等鬧劇,原因在於銀行緊縮銀根,很多中小企業因貸款難而叫苦連天,但另有很多人認為中小企業並不值得同情,因為他們拿到貸款后根本不會將錢投入實體,您同意這樣的說法嗎?這與美聯儲延遲QE3的情況類似嗎?

陳思進:其實如今中國民間企業資金短缺的現象,一部分原因要歸結於2008年發生的金融海嘯。當時中國經濟過熱,中國政府原本正準備給過熱的經濟降溫,結果由於美國發生了金融海嘯,再加上美歐等國迫使人民幣升值,直接影響到中國的出口業,中國政府不得不4萬億救市。結果直接導致了房地產價格越炒越高,而急需資金的中小企業反倒得不到救助資金,紛紛轉向民間去融資。可觀的利息是廣大放貸者趨之若鶩的根本原因,使溫州的民間資本滾雪球般越滾越大。據統計,目前溫州大約有80001萬億的民間資本,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恰恰是這些民間資本,致使包括溫州老闆們猶如骨牌效應般,一個接一個人間蒸發。

由於高利借貸,迫使那些溫州中小企業,甚至民營大企業都因債務之重而倒閉。也就是錢沒有到該到的地方,這點和美國寬鬆貨幣能有一比。美國原本也是希望中小企業能擴大投資,增加就業,但是錢被華爾街截流,資本逐利使絕大多數資金都流向了「不該去」的地方,在這一點上,中國和美國正在生相同的病。

《領袖》:曾美國的「二次量化寬鬆」政策來看,中國的已經遭受熱錢衝擊,而且出口貿易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未來中國經濟是否會存在什麼潛在的危機?有很多都在擔心中國會重蹈日本的覆轍。

陳思進:由於失去了美國這個經濟火車頭,全球經濟難免步入低增長和衰退,尤其倚賴出口帶動經濟增長的國家將頭痛不已。需要注意的是美國每一次危機最終都是靠向外轉嫁而渡過的,一般先從匯率下手,逼升想轉嫁危機國家的貨幣匯率,然後以通縮來休養生息。

舉例來說。當年美國因越戰用了太多的錢,遊戲玩到了盡頭,因此而逼迫日幣升值,結果日本人一下子變得「富有」了,忘乎所以發出買下美國的豪言壯語!結果美國一通縮,使日本的天量熱錢陷在美國,令美國擺脫了危機,而日本反倒失去了20年,迄今為止還沒緩過勁來。我認為,美國這次很可能將危機轉嫁的目標瞄準了中國。

美國因為在近東地區的幾次戰爭,花去了太多的錢,結果又如法炮製。雖然中國的經濟高速增長,不過基礎仍不夠堅固,風險意識不強,特別是出口企業尚未成功轉型。美聯儲QE2的貨幣政策已促使熱錢紛紛流向新興市場國家,特別是中國的房市和股市,炒高了中國的資產,即「做多」中國,造成中國一定程度上的資產泡沫。

與此同時,美國不斷地逼迫人民幣升值,使中國人突然變「富有」了,其做法比當年對日本有過之而無不及,誘使中國資金外出,紛紛購買歐美資產。一旦歐美陷入通縮,中國部分財富將陷在美國動彈不得。此時華爾街投行以及對沖基金就將做空中國,使得中國的財富神不知鬼不覺地轉移到他們的囊中。

 
 

 「美國痛」VS「中國結」

「美國人從不講究絕對平均,但要公平」,這是閱讀陳思進一篇博文時印象深刻的話語,這句話讓人不得不聯想到中國的現狀——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聚集在北上廣,只為得到一個相對平等的機會。

自從中國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越來越多的人在比較中美之間的差距。無可厚非,中國除了在給美國當債主外,實業力量、品牌力量、創新力量、文化力量等等都還不能超越美國,也許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中國的未來發展又是幸運的,它可以借鑒很多美國的模式,當然也可以從美國的失敗中得到經驗,避免重蹈同樣的覆轍。

《領袖》:前段時間,胡潤研究院發表了一篇有關中國富人移民的報告,稱中國很多商人、富人都在辦理移民,或正在考慮移民,您對這個問題怎麼看待。

陳思進:真正讓輿論「大驚失色」的是中國有千萬富豪正在「考慮移民」,這說明並不是因為「移民潮」已經形成,而是因為某些機構熱切地希望推動這種規模越來越大的富人移民人群出現,進而出現「移民潮」。而美國方面,公民及移民服務局剛剛恰好提出重大改革措施,向對投資移民申請EB-5簽證,提供優先速審速批的服務。EB-5簽證是指外人在美國投資在50萬到100萬元辦理移民的簽證。有評論道,美國EB-5移民政策就像為中國人量身定做的。

通過吸引中國人投資移民,美國可以在不再增加負債的前提下,獲得巨大的現金流,這對於疲軟的美國經濟來說,不啻是一針強心劑。美國是一個消費拉動經濟發展型的國家,有消費實力的富人大量移民美國,將重啟美國消費時代的輝煌,讓美國重新成為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領袖》:從美國的文化來講,您曾說「美國人從不講究絕對平均,但要公平」,能具體闡釋一下嗎?

陳思進:美國文化之所以提倡公平,是因為美國憲法「平等修正案」(EqualRights Amendment)明確規定:法律規定基於性別的平等權利,不得被拒絕或被刪減,也就是說在美國,每一個公民都享有法律保障的平等權利。

《領袖》:這種「公平」在現實生活中是絕對的嗎?還是僅僅從財富分配的公平上提出來的,那人與人的社會地位和起點是否公平呢?

陳思進:雖然法律保障每個公民享有平等的權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會出現不平等的現象。比如美國低收入家庭孩子的學習成績,就不如高收入家庭孩子的成績好。因為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可以購買豐富的書籍、請家教、參加暑期輔導課程等。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暑假期間,學習成績往往會停滯不前或下降,那是因為經濟條件限制了他們參加暑期班課程。

另一方面,好學區意味著學生可以進入好學校,好的學校能夠灌輸給學生好的價值觀,對學生今後的成功起決定性的作用。就像中國古代有「孟母三遷」的典故,可見家庭和社區對孩子獲得成功也起到關鍵的作用。而要入住好學區,則必須有較高的收入水準。

由此可見在美國,家庭收入絕對是有高低之分的,而且收入水平決定著下一代接受何種教育。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向人們傳遞了一條信息:只要投資自己的大腦,就能找到高技能的工作,從而獲得高回報。

《領袖》:問一個比較直接的問題,美國會不會存在「中國式拼爹」的情況呢?

陳思進:雖然美國也有社會關係之說,所謂「Social network」,但我個人覺得這和「中國式拼爹」有天壤之別,比如「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美國總統柯林頓、出身紐約市黑人區的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國務卿鮑威爾將軍(Colin Powell)、脫口秀女王歐普拉(Oprah Winfrey),都來自於一般家庭。最值得一提是現任總統奧巴馬,在美國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是曾經有過最慘痛種族歧視的國家裡,從一個下層社會的孩子,沒有任何背景和靠山,憑著自己的努力成為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他的故事把美國夢演繹到了極致。正如競選對手共和黨參議員麥凱恩在敗選感言中說,是美國給了每一個人機會。

「中國式拼爹」的情況之所以不會在美國出現,是因為在美國當官並沒有多少特權可言,反而更會受到大眾輿論的監督,正如阿諾當初競選州長時說:我拍電影所得的酬金要比州長多,我的名氣比州長響,我競選州長的目的,就是想為加州百姓做一點事。因此,假如當官的有越軌的言行,作為可以「監控」政府的媒體,是絕不會聽任濫用職權的官員,選民手上的選票,也自有決定權。在美國,有錢或許可以通過競選當上官員(如紐約市長彭博),但絕對買不到尊敬。人再窮,只要言行對社會有益,一樣受大家的尊敬。反之利用職權謀私利,哪怕地位高如總統、國會議員,也一樣被大眾鄙視。因此,美國財富分配雖然不均,但社會地位卻並非以財富的多寡來界定。美國曾有一份調查顯示,在美國,社會地位最高的是教授、作家、醫生等,而不是政府官員。

《領袖》:您覺得「美國式痛苦」對中國有何借鑒和影響嗎?請與我們分享一下?

陳思進:美國的房市就是中國的一面鏡子。如果中國繼續把房地產當作中國的支柱產業,美國的今天就是中國的明天。因此中國在擠掉房產泡沫之後的發展方向和當務之急,是鼓勵創新,鼓勵發明創造,創建自己的公司品牌,再也不能指望代工和加工的低端企業,也不能仰人鼻息看別人的臉色過日子。

    而且,美國目前面臨著居高不下的失業率,近期美國國會正在討論一項議案,其關鍵點是吸引美國的跨國公司海外利潤迴流美國,以此加強美國國內的投資,進而提高就業率。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政府將給與企業非常優惠的稅率,從目前的30%大幅降至5.5%,對資本來說,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如果美國海外企業漸漸回歸美國的話,那將會在一段時間內對中國產生衝擊。所以,中國要做好應對準備。

《領袖》:預測一下美國未來幾年的經濟趨勢吧?

陳思進:伴隨著歐債危機的出現,全球經濟前景可說是晦暗一片,而美國公布的經濟數據也陰霾重重,失業率居高不下,受債務拖累,美國的財政緊縮將對今後的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最近一些美國經濟學家認為,美國有可能步日本的後塵,經濟將面臨「失去的十年」。這觀點我完全同意,而且我比他們更早提出了這個口號。不過,相比其他國家,就好似在進行一場「丑中選美」的比賽,美國的經濟是全球各國中最不醜的那位,可以在這場「丑中選美」比賽中脫穎而出。今後十年,全球經濟將面臨大衰退,而美國還是會最早從衰退中走出來。美國的根基沒有受到損傷、他的創新能力最強的,它的軍事、金融對全球的影響仍在,它最具有自我調節機制,具有自愈能力的。它仍是最強大的國家。

 
陳思進名片:

知名金融學家,曾任瑞信證券部助理副總裁、美銀證券公司副總裁;

多家一線媒體專欄作家,央視大型紀錄片《華爾街》學術顧問;

《金融讓誰富有》、《看懂財經新聞的第一本書》等作者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15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6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1 個評論)

回復 sousuo 2012-1-20 02:56
現象描述了不少,沒看懂到底要說什麼。
回復 喬雨風 2012-1-20 02:56
who is he?
回復 練精化氣AAA 2012-1-20 03:56
hao chang
回復 杏林一虹 2012-1-20 04:00
sousuo: 現象描述了不少,沒看懂到底要說什麼。
中國也將經歷「美國痛」?或者說美國試圖將痛轉移給中國?
回復 杏林一虹 2012-1-20 04:00
喬雨風: who is he?
知名金融學家,曾任瑞信證券部助理副總裁、美銀證券公司副總裁;

多家一線媒體專欄作家,央視大型紀錄片《華爾街》學術顧問;

《金融讓誰富有》、《看懂財經新聞的第一本書》等作者


也是頭次聽說。
回復 杏林一虹 2012-1-20 04:00
練精化氣AAA: hao chang
是挺長
回復 練精化氣AAA 2012-1-20 04:02
杏林一虹: 是挺長
哈哈哈 仰天打個哈哈
回復 杏林一虹 2012-1-20 04:03
練精化氣AAA: 哈哈哈 仰天打個哈哈
天上有星星?
回復 練精化氣AAA 2012-1-20 04:04
杏林一虹: 天上有星星?
小說里 不都是這個橋段么 先仰天哈哈幾聲
然後 一拱手。。。。。。
回復 杏林一虹 2012-1-20 04:23
練精化氣AAA: 小說里 不都是這個橋段么 先仰天哈哈幾聲
然後 一拱手。。。。。。
武俠小說看多了。
回復 練精化氣AAA 2012-1-20 04:28
杏林一虹: 武俠小說看多了。
嗯  
回復 fanlaifuqu 2012-1-20 04:43
好文!
回復 杏林一虹 2012-1-20 04:47
fanlaifuqu: 好文!
就是有點長。我讀第一遍沒怎麼看懂,再讀得到很多啟發。
回復 翰山 2012-1-20 08:19
一虹很有思想。
回復 杏林一虹 2012-1-20 08:28
翰山: 一虹很有思想。
這話有點不敢當啊!
回復 喬雨風 2012-1-20 22:16
杏林一虹: 知名金融學家,曾任瑞信證券部助理副總裁、美銀證券公司副總裁;

多家一線媒體專欄作家,央視大型紀錄片《華爾街》學術顧問;

《金融讓誰富有》、《看懂財經新 ...
"副總裁"在花街叫VP,並不是中文意義的副總裁, 美林應該有上千個副總裁, 頂多是個小MANAGER, 連個主管, 主任 (Director) 都不是。 早年在"我們這兒" VP 很唬人, 現在應該不行了。
回復 杏林一虹 2012-1-20 23:51
喬雨風: "副總裁"在花街叫VP,並不是中文意義的副總裁, 美林應該有上千個副總裁, 頂多是個小MANAGER, 連個主管, 主任 (Director) 都不是。 早年在&q ...
是的,回去唬人可以,哈哈
回復 jc0473 2012-1-21 04:31
認真拜讀,謝謝分享
回復 杏林一虹 2012-1-21 04:39
jc0473: 認真拜讀,謝謝分享
有點長,不過我覺得挺有道理的。
回復 jc0473 2012-1-21 04:49
杏林一虹: 有點長,不過我覺得挺有道理的。
該說的都說到了。一虹玩好,新春快樂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22:3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