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月色 作者:毛尖
我以前寫作文,喜歡描寫父親眷戀母親,母親崇拜父親的情景,覺得那樣很羅曼蒂克,當然,更主要的是因為他們之間的關係不是這樣。
媽媽總是用很高的嗓門跟爸爸說話,而且他們彼此都連名帶姓地稱呼對方,在我印象里,爸爸也從來沒有為媽媽買過一件衣服。他出差,給媽媽寫信,內容沒有一點兒兒童不宜。媽媽也從來不精力保存他的信,她把信往桌上一丟,說一句,沒事寫什麼信,然後繼續織她的毛衣。所以,我和姐姐從小斷定,他們不是因為愛情結婚。
後來我上大學,寢室里談起父母,發現我們這一代的父母都是這樣,住我下鋪的小馬甚至羨慕我,說:你多幸福,你父母還寫寫信,我爸媽都很少說話,吵個架得到過年才有和好機會。當時居住條件差,10平方米住四五口,父母鬧彆扭,他爹就住學校去了。所以,我們大致相信,家裡的幾個孩子,就是父母一輩子的情愛生活。我們對門音樂系的胖妞,成年以後一直對父母心懷愧疚,因為她5歲那年一次半夜醒來,發現父母糾纏在一起,嚇得大叫,從此***就跟她睡,她爹睡上鋪,如此睡到改革開放,她自己也就比較罕見地在我們這一代中成了獨生子女。
胖妞要補償她的父母,想法也跟我們大家差不多。她拚命賺錢,給父母買了大房子,但結果也跟我們父母一樣。搬進新房子,父母一人一間卧室,一人一台電視機,我看我的清宮劇,你瞧你的世界盃。爸爸在世界盃廣告時間到媽媽卧室串門,看慈禧太后在談戀愛,媽媽還淚光閃閃的,說一句「瞎三話四」。媽媽就叫爸爸站遠點,說他熱氣騰騰把室溫都升高了,但我兒子熱氣騰騰撲進她懷裡,髒兮兮地滾她一身汗,她都是蜜蜜甜甜地笑。她燒一碟小黃魚,爸爸都吃了,她就跟我姐姐抱怨說老頭子不想著她,可我姐的小孩全吃了,她就眉開眼笑的,跟我姐說孩子懂事了知道不剩菜。
去年,媽媽生病動手術,享瘦了一圈的倒是爸爸。但是媽媽出院以後,他也不知道如何照顧媽媽,菜還是媽媽買,飯還是媽媽燒。姐姐開不過,給他們請了鐘點工,但沒過幾天就被媽給辭了。有時候我們恨鐵不成鋼地問媽媽,難道你自己不知道享福?她就說,你爸爸也可憐,3歲就沒娘。聽上去好像沒邏輯,但回頭想想,我們父母這一代,所有的感情大概就在買菜做飯上了。
最近看到孔明珠的《孔娘子廚房》,更是印證了這個想法。明珠姐姐雖然不是我父母那一代人,但她喜歡廚房,心甘情願把青春和美貌付在灶台上。看完卻讓我們憑空地嫉妒她:這個女人,一定是嫁得太好了,否則,一個家常蠶豆怎麼有如許花頭,還能想到男人的劍眉?
晚上,老公坐沙發上看孔娘子菜譜,久不釋卷。我心一慌,想著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試圖逃離父母輩的形式,確實不知不覺在走近它;還是,這千年歲月,終究要穿過玫瑰花瓶,落在自家的餐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