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回國去張家界旅遊。張家界市位於湘西的大山腳下,過去是土匪出沒的地方。這裡山青水秀,如一幅幅山水畫。主要人口是土家族。到了張家界就簡單了,到處都是「土家菜館」,大概是土家族風味。而最有名的菜叫「三下鍋」,就是火鍋里放上三樣葷的。哪三樣?沒準兒。我們頭一天吃的三下鍋是臘肉、土雞和豬腳。味道濃,以咸、辣為主。雖然我們要的是「微辣」,可也辣得直吸溜。不過挺不錯,尤其那湘西的臘肉出乎意料地好吃,有一股特殊香味,只是咸了點。我們說了句臘肉要瘦的,鍋里就幾乎都是瘦的,這店家真夠意思。火鍋里還有油豆腐,芋頭之類。另有一大盤生的青菜。等鍋里的肉撈得差不多了,再把青菜下到鍋里,在肉湯里煮熟。另外還點了店家推薦的炸小魚,據說是張家界溪流里抓的,比指頭長點,加了佐料,沾上面糊炸酥,一咬滿口香。至於米飯,在一個大桶里,隨便盛。三個人一頓很滿意的飯才125元,實惠。
第二天我們換了一家,還吃三下鍋。這次的質量就差多了。臘肉少,主要是肥腸,還有點排骨。但肥腸根本沒燉透,嚼不動,只能楞吞或吐掉。再一天我們不吃三下鍋了,點了三個炒菜。許多小飯館是隨意點菜,不必看菜單,想吃什麼就說:炒個臘肉吧,要瘦的,配點尖椒。我們還要了酸豆角炒肉絲和炒青菜。味道滿不錯,一共還不到50元。
到了比張家界更西部的鳳凰,苗族部落最有名的大眾菜叫血粑鴨。何謂血粑?就是一塊塊的糯米坨,也許加了鴨血。鴨子是紅燒的,一大盤血粑鴨里鴨肉只佔三分之一,大多是血粑。但分不大清,血粑也裹上了肉汁,一大盤看著都像肉。本以為這血粑鴨起初恐怕就是為降低成本充數的,後來一吃還行,就成了一道傳統菜。確實,那血粑粘糯筋道,又滿是紅燒鴨的味,吃著不錯。我們還點了個土家臘肉炒蕨菜,想比較一下。結論是,鳳凰的臘肉和張家界的臘肉基本一個味。這頓飯是在鳳凰古城景區之外吃的,52元,真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