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國人的《蝸居》和日本人的《變臉》

作者:k7k6w8  於 2010-11-9 00:4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5評論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一個民族的社會存在決定了這個民族的社會意識。要了解那個民族當下的社會意識只要看他們對怎樣的電視劇感興趣。同是電視劇,《蝸居》反映的是中國人的社會意識,《變臉》反映的是日本人的社會意識。兩部電視劇,不僅是在探討不同的問題,而且是在探討兩個不同層面的問題,前者屬於人性的表面問題,後者屬於人性的深層問題。兩者屬於兩個檔次。

買房奮鬥史,是在任何國家裡的任何個人都會有的經歷。把這些拍成電視劇只有在中國才有市場,才有可能熱播。如果換了美國的任何電視台,投資這類電視的人定然血本無歸。在外國,有錢買房,沒錢租房,再沒錢,租得小一點,是理所當然的,根本沒有必要拿出來說事,更沒有必要用「蝸居」的自卑來自己作踐自己。為了解決另一個人的「蝸居」自己願意獻身更讓外國人百思不得其解。

一幫墨西哥新移民或者是偷渡客,來到加州,肯定都是蝸居者。但是他們男男女女,一把吉他幾盤披薩地圍在一起,也能開心熱鬧大半天。他們也會買彩票做發財夢,希望自己有大房子,但絕對不會有和中國人一樣的「蝸居」自卑。「蝸居」的根源是中國人的愛面子思想,「蝸居」者首先是蝸居在自己的面子里。其他的事都可以放一放,面子的事情比天大,於是有了無錢者的自卑、有錢者的囂張和有權者的為所欲為,於是有了整個社會的急功近利、世態炎涼,最後成為了《蝸居》寫作者的創造靈感和觀看者的內心共鳴,所有這一切加起來的社會存在決定了中國人只會寫「追求露臉」的《蝸居》而不會寫「有得必有失」的《變臉》。

變革和暴富是一對孿生兄弟。就像突然有一天,把一大把浮萍隨便撒在了湖面上,每一片浮萍所佔的水面,有多有少,有深有淺,相互間必然產生矛盾,隨著各種矛盾的發展就有了權欲、錢欲、肉慾和各種各樣私慾的故事。如果說《蝸居》是在揭示那些浮萍間的關係,那麼《變臉》就是在剖析所有浮萍都具有的共性的東西。都認為《變臉》是在寫「變臉就能改變人生」,其實它是在揭示人們在追求別的東西的同時也在失去自己的東西。事實上,人類的歷史就是「得與失「的歷史,有得必有失,從遠古到現代,人類就是靠一步「得」一步「失」的兩腿走過來的。人類在創造地球上的最高文明的同時,也在毀滅地球。

中國人不喜歡「變臉」,而喜歡改變除了這張臉以外的一切,甚至包括血統。暴富后讓人羨慕的感覺必須投射在相同的那張臉上,才有意義,才是中國人的習慣。東村頭的那個小黑,以前是潑皮無賴,現在是煤炭大王,如果臉都變了,即便換上李嘉誠和巴菲特的臉,如何衣錦還鄉?如何光宗耀祖?中國人好得就是這種收穫別人羨慕的感覺。如果上大將軍韓信,在回到他受胯下之辱的淮陰時,不以自己的本來面目出現,那麼還有什麼意義?必須是同一張臉:原先是鑽無賴褲襠的,現在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上大將軍,這就產生了一個巨大的反差,有了一個巨大的對比,才會讓人們一直津津樂道,才會歷史留名。

中國人也喜歡「變臉」,但這個「變臉」是能夠變回來的,就像川劇的變臉一樣,也象孫悟空的七十二變一樣,更象武俠小說里的易容術一樣。在日劇《變臉》中的FACE MAKER在替人做上一張新面孔的同時會留下那個人的老面孔,也就是說變臉后的人將永遠失去自己。中國人無論如何也不能想象孫悟空變成豬八戒或者白骨精后永遠不能變回到孫悟空,也不能想象《天龍八部》中的阿朱姑娘在易容成老漁婆后永遠不能變回成阿朱,一個老漁婆老是纏在大英雄喬峰邊上,任何人都會覺得大煞風景。這種變不回去的「變臉」必然讓金庸的錢袋大大縮水。

從古至今,中國人都習慣了能變回來的「變臉」,也就是說「變臉」只有得的問題,沒有失的問題。所以中國人自然不會寫有得必有失的《變臉》,只會寫一味追求「得」的《蝸居》。中國人現在一味想到的是「得」,還沒有想到 「失」。中國人習慣的不是「得失」兩字,以前習慣的是「破立」,不「破」不「立」;現在習慣是「拆造」,不「拆」不「造」。想到的是砸爛一個舊世界建立一個新世界,想到的是新住宅、新街道、新橋樑、新城市,而且多多益善。你看,多光鮮,多有面子,出入新房子,個人有面子;出入新城市,市長有面子;出入奧運、世博、亞運,國家領導有面子。挖的挖,拆的拆,造的造,到處是鋼筋的高山,水泥的海洋,三五十年後,問題都暴露出來后,腦門一拍,怎麼會失去這麼多?怎麼當時沒有想到呢?就象十幾年前的稀土一樣,管他只有泥土價,有錢總歸比沒錢好,賣了再說。只有發展是硬道理,只有賺錢是硬道理,資源是軟道理,污染是軟道理,可持續發展是軟道理,子孫後代的生存環境是軟道理。在硬道理下,其他統統讓路,這種硬道理把「得」的哲學發展到了極致。

世界上沒有後悔葯,為了不後悔,應該看一下日劇《變臉》,即便不想看,至少應該知道:變臉后是變不回來的。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0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

回復 xqw63 2010-11-9 00:50
沒看過變臉
回復 atlan86 2010-11-9 05:43
好像中國的什麼都不好,什麼都不合理,
回復 Ao太太 2010-11-9 10:14
你貼中述說的中日傳統中兩個「變臉」概念,本來就有質的區別,咋可混為一談?請參考http://my.backchina.com/space-255013-do-blog-id-92665-cid-1931052.html
回復 kusabana 2010-11-19 17:44
頂!
喜歡很多日本文學的原因,就是喜歡它們理性而又實事求是地從揭示「人,事物,社會」的實質,本質,本性來寫東西...........。
看了很多中國的文學卻覺得沒勁,沒有改變以往老一套的思想觀念,審美觀念.......。
最近,在貝殼村發現幾位很有潛力,很有素質的作家,可總覺得他們缺少日本作家那種「大膽」的個性思維和表達。----------也許是中國人那根深蒂固的必須在乎別人的「臉色」的根源吧?!
回復 k7k6w8 2010-11-19 19:35
kusabana: 頂!
喜歡很多日本文學的原因,就是喜歡它們理性而又實事求是地從揭示「人,事物,社會」的實質,本質,本性來寫東西...........。
看了很多中國的文學卻覺得沒勁 ...
其實,在日本人給動畫片作的曲上,可以看出中國人的差距更大,已經不是在一個層次上,中國人太過沾沾自喜,坐井觀天了。

文化是上層建築,反映的是一種意識,意識上的差距比物質上的差距更難彌補。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07:4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