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裕泰」茶館,南方有「春來」茶館。「裕泰」茶館是老舍用筆開出來的,「春來」茶館是阿慶嫂用嘴巴開出來的。
茶館,起始於唐,興盛於宋,普及於明清,衰微於文革,復興於改革。。。
現在有了博客,嘴筆合一,開茶館更容易了,翹著二郎腿開店,喝著龍井茶博客。
日前,在村裡溜達,來到一家茶館門前,見有一人在那裡嚷嚷,另有一干人在邊上圍觀。欲上前探個究竟,七嘴八舌,仍不得要領,只得悻悻而歸。自備清茶一杯,邊飲邊想,終於在那些片言隻語中理出了些頭緒:
小鎮上,先來的人佔了個店面開茶館,後到的人也站了個牆角擺茶攤,最晚的人在街上溜達喝大碗茶。那家老店,主人喜掛出御匾,不!不是御匾,是縣太爺的題匾示人,那個站牆角擺攤的,偏不去抬頭看金匾,而去茶館角落裡找出了幾隻活蟑螂和死耗子。邊上一干人,有的在說蟑螂耗子,有的在說金匾題字。有的在說姑姑奶奶,有的在說姐姐妹妹。
一時間煞是熱鬧,好像王利發、秦仲義和常四爺又回到了裕泰大茶館,又好像阿慶嫂,胡傳魁和刁德一又在玩「智斗」。
還是阿慶嫂說得好: 「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擺開八仙桌, 招待十六方。」 阿慶嫂是個能人,講話滴水不漏,玩轉三江十六方,所以在「春來茶館」還能擺開八仙桌,壘起七星灶。在小鎮上,開個茶館,擺個茶攤,最多兩三眼爐灶,四五條板凳,六七個路人而已,不要太當一會事。倒不如把店裡的凳子搬到街上,各自沏一壺清茶,自娛,娛人,談天,說地,豈不樂哉?
只要茶清純,水地道,大可不必拍胸脯,拉嗓門,賺吆喝。。。如覺得仍舊不盡興,有一法,足可驚天動地:替老舍重寫「茶館」。
嘿嘿!水開了,該喝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