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的中環,有一家上海餐館,店面很小,味道一般,但店名取得很有意思:「吳越之間」。我曾在香港島的半山客居不少時日,去過的餐館也不在少數,其他的店名早已和腹中之餐一起消化乾淨,唯有「吳越之間」,始終記得。
上一代的北京人肯定很熟悉「北京晚報」副刊上的「三家村札記」專欄。鄧拓先生將自己多年來在這個專欄里發表的雜文、隨筆編了個集子,取名「燕山夜話」。他學識淵博,文筆流暢。行文似承胡適之風,對讀者有一種特殊的親和力。「燕山夜話」的書名更讓人難忘。
提起兩件風馬牛不相及的事,只想說明取一個好名字的重要性,不管是店名,書名,商品名,還是人名。
「可口可樂」,絕對是一個中文譯名的經典。「星巴克」屬於一半意譯,一半音譯,譯名對原名零增值。有些譯名完全是離題千里,生搬硬套,只能稱為再命名,如Pizza Hut 翻譯成「必勝客」。Benz 在中國大陸譯為「賓士」,在台灣譯為「賓士」,前者好於後者。
連商品都需要有個好名字,更何況人呢?名人雅士取名,都講究出點。
毛澤東,字潤之,取自「易經」的「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澤東潤之,雷霆風雨,透出「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之豪邁。
朱自清之名出自「楚辭-卜居」中的「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清者自清也!
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其名號出自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的「楊柳枝」:「春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
汪精衛,儘管他名聲不好,但不影響他有一個不錯的名號。「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精衛填海」是中國一則有名的遠古神話。
國民黨軍統頭子戴笠,名字取自「卿雖乘車我戴笠,後日相逢下車揖;我步行,君乘馬,他日相逢君當下」。字雨農,姓名和字型大小有異曲同工之妙,老特務,高智商。
蔣經國,字建豐,國之棟樑, 國之經緯,要建豐功立偉業。站在高位之上,但做人極為低調。據說每逢下屬過生日,他都會差人送上一份禮物,並附上自己的名片,僅七個字:浙江奉化蔣經國。
還有一位「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的人物:曾國藩。毛澤東說: 「曾國藩建立的功業和文章思想都可以為後世取法」。蔣介石多次告誡他的下屬:「應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書版及書禮」。曾有一說:「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岩」。曾國藩在儒學,文學和書法上的造詣極深。光他那一手字,就夠大部分當官者學一輩子的了。
好的名號雖然重要,但是光靠名號還是不夠的。儘管仍舊記得「吳越之間」,我卻沒有再去光顧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