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鄧小平「摸著石頭過河」理論的一部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最後實現共同富裕。這是很動聽的,似乎很有道理,就像共產主義「按需分配」的理論一樣動聽,一樣有道理,一樣難以實現。
按照紅色革命理論所描畫的路徑,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初級階段過渡到高級階段,就是從「按勞分配」過渡到「按需分配」。現在在「按勞分配」和「按需分配」之間,增加了一個環節「按資分配」。
因為革命幾十年下來,都是無產階級了,有產階級也被革命了,所以開始了「摸著石頭過河」。過了河,大部分人仍舊是無產階級,極少部分人摸到了石頭,變成了有產階級,也就是以前的革命對象資產階級。
「摸著石頭過河」生產出了有產階級,這樣就可以「按資分配」了。按勞分配,靠出賣體力是不可能成為富翁的。在如今中國的特殊環境下,只有靠錢生錢、權生錢才能成為富翁,所以都想撈錢,都想快速摸到石頭,乃至不擇手段。。。
石頭摸到,一部分人先富已經實現。按理要完成「先富帶動后富,最後實現共同富裕」了。但這時候,先富的人開口說話了:慢著!我還沒有富足夠呢!
這不是沒有道理啊!什麼叫富?有一隻雞的人說有一口豬的人富,有一口豬的人說有一頭牛的人富,有一頭牛的人羨慕辦奶牛場的,辦奶牛場的更羨慕開「蒙牛」公司的。。。摸到一塊石頭的,和摸到十塊石頭的沒法比,和摸到一百塊石頭的更沒法比。不過,摸到一百塊石頭的人說:人比人,氣死人,我辛辛苦苦,就摸到一百塊石頭,那個人什麼都不做,一千塊石頭送上門。
在中國特殊情況下的石頭是什麼概念?可以是混口飯吃吃,可以是小康,可以是富翁,可以是超級巨富。。。都是在同一條河裡出來的,能耐不同,石頭的含義大不一樣。在洋人的眼中,過河摸石頭幾乎就是變戲法,戲法過後,富翁就出現了。。。
富人永遠不會知足,永遠會和更富的人比,把中國富翁比下去之後,還要外國富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成為富翁,僅僅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任重道遠。先富帶后富,在這個地球上幾乎沒有先例,要是人與人之間如此和諧,還會有剝削?還會有戰爭?
其實,先富者非但沒有助人後富,反而為富不仁者眾多,利用資金興風作浪,炒這炒那,讓本來窮的人變得更窮。一旦資金操作不當,資金鏈斷裂,讓賬面虧損,自己藏滿掖滿,開溜移民。開溜者多了,造成了一種社會壓力,國家出面替他們擦屁股,得利者將永遠得利。
先富的人和沒富的人是一種雇傭關係,雇傭你是為了從你身上得到更多的剩餘價值,讓你富了,他如何變得更富?這是由資本的本質決定的,先富帶后富,完全是異想天開。沒有殘酷地剝削你,已經算很仁慈的了。富人成為富人和變得更富,必然相應會產生更多的窮人。假如世界上都是富人的話,就無所謂富人了,那樣的社會只有在童話中才出現過。
「先富帶動后富,最後實現共同富裕」對期盼者來說,不過是在畫餅充饑。現在很多富人都想移民了,看來那塊餅還要畫得更大更遠。。。就像英特耐雄納爾一定要實現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