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國的老問題了,每當有什麼大動作之後,總會在屁股後面留下一地雞毛。中國的鐵路大提速后,債務問題、腐敗問題、管理問題和安全問題等一系列的問題就像一地的雞毛留在了鐵軌上。溫州動車追尾慘劇僅僅是一片較大的雞毛。明明是防雷技術沒過關,系統存在缺陷,但到了官方的嘴巴上中國的高鐵技術已經達到世界一流的水平。慘劇的發生是重重地抽打了浮誇者一個耳光。
五十年代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更是高指標、 瞎指揮和浮誇風盛行,喊著要跑步進入的共產主義沒有見到,卻見到國民經濟的空前蕭條低迷,全國工廠關停近半,農村爆發了大面積的餓死人現象。
是浮誇害死人,但浮誇的人仍舊不長記性,仍舊在重複歷史的錯誤。去年中國GDP總量達6.05萬億美元,首次超過日本,國人為此歡呼雀躍。但是在這光鮮的GDP數據後面卻存在著一個嚴酷的事實:中國經濟消耗了全球18%的能源,其能源消耗強度是美國的3倍,是日本的5倍,是德國的8倍。換言之,中國人為了得到一分的收穫要付出3倍、5倍乃至8倍的代價。關鍵問題還不在這裡,資本主義國家千方百計地先利用別國的資源,而中國的資源卻是在放任亂開亂挖中消耗殆盡。兔子不吃窩邊草,洋人比中國人更擅長。
能耗強度的增加,既會影響發展的可持續性,又要承受高污染之痛。根據聯合國的報告,全球污染最嚴重的前20名城市,中國佔了16個。從量變到質變,到了無法承受之時就是經濟神話的破滅之日。如果只顧經濟的高增長性而不顧發展的畸形性,後果就遠遠不是一地雞毛那樣簡單了,也不是象追尾的動車殘骸那樣可以一埋了之的。
在現代化的進程中,短視的國人為了眼前的自身的利益,無度地浪費資源和污染環境,把一地的雞毛留給了自己的後人。中國再地大物博,再資源豐富,也禁不起如此地折騰和浪費。半個世紀過去,在中國的土地上,浮誇之陰風至今不散。
敢於和毛澤東當面頂撞的現代新儒家學派創始人梁漱溟寫過一本書《這個世界會好嗎》,他在書中說過:人類面臨有三大問題,順序錯不得!先要解決人和物之間的問題,接下來要解決人和人之間的問題,最後一定要解決人和自己內心之間的問題。
對於中國人來講,其實應該把順序倒過來,正因為沒有首先解決好和自己內心之間的問題,才生出人與人之間的諸多問題,讓人與人之間的問題變得更加複雜,進而使人與物之間的問題更加複雜。在防雷技術沒過關,系統存在缺陷的情況下,僅僅是為了少數人的面子,為了少數人的政績,居然一次次地提速。當問題暴露出來后,誰還敢乘那個可以追飛機的火車?
動車追尾,新橋坍塌,資源浪費,環境惡化其實都來自於同一個源頭:人心浮躁和急功近利。假如梁漱溟現在仍舊活著,大概會修正他的觀點,會把那個「錯不得」順序倒過來;大概會認為中國人應該先解決和自己內心之間的問題,不應該老想著超這超那,應該回過頭先撿起已失落的更珍貴的東西。如果握有權柄的人老是熱衷於急功近利的政績,象動車追尾一樣的悲劇還將會重演。「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有此境界的為官者如今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