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過後,收拾停當,正準備上哪兒轉悠一下以便消食,小弟卻在耳邊進言:「媽媽我們做cake好嗎?Chocolate Cake!我看 了recipe, 我們有 all ingredients. 我幫你get everything ready!」(弟弟說話是總是中英文並用。)
唉,剛花了近兩個小時搞定晚餐,又下指令了,心中哀嘆:饒了我吧!一旁的哥哥趕緊附和道:「好吧?!」看到哥倆期待的目光,無奈紮起圍裙,又一次忙碌起來……如今的我,除了上班睡覺,剩下的盡琢磨吃的了。
想當年,也是家裡的嬌嬌女,從來就是飯來張口的。有個老姑媽,早年喪夫,常年住在我家,幫她弟弟(我老爸)操持家務,姑媽能燒得一手好菜,逢年過節家裡宴請賓客,均由她一手打理,她燒的菜總是能得到許多溢美之詞的。所以說到做飯,當年別說我們小孩子了,就是我媽也非常幸福地很少做飯的。再說我的上面還有兩個姐姐,家務事是很少輪到我的。待成家后,也是難得開伙,上班吃食堂,下班到處混飯,周末還經常去公婆家蹭飯,總之沒有用心好好做過飯菜。也不大想到要研究怎樣做好飯菜,一切隨性。即使後來有了老大,家裡也是時常有長輩幫忙,還有保姆。那時家裡時常高朋滿座,有客人來,也只需下樓買些飯菜便解決了,那樓下的小集市應有盡有,方便啊!
老大周歲時,舉家移民紐西蘭,從此告別飯來張口的幸福生活,投身於水深火熱的煮飯運動中。至於後來又添一口,乃至甥女來紐留學,入住我家,我更將這廚房作為第二工作室,把個備餐工作進行的如火如荼。曾大言不慚地說,做飯嘛,只有我不想做的,沒有我不能做的。當然了那些不能做的,一概歸與不想做的一類。偶爾做些蠻正點的作品,讓甥女非常驚訝,還用手機拍下照片,將小姨的傑作傳回國內,與家人分享。家人一方面欣賞我的作品,一方面也很心疼:咳,都是出國害的,國內什麼沒賣的?既便宜又好,在國外,什麼都自己做,真可憐!
其實,看著一家老小享用自己親手做的飯菜點心的樣子,我的那個成就感啊!(慚愧!從來就是胸無大志,得過且過的。)孩兒們到了長身體的時候,飯量驚人,蒸包子時,一氣能吃上十幾個是不奇怪的。這給了我極大的動力和鼓舞,無論我做什麼,做得怎樣,總有人捧場的,如此,做飯的自信心亦膨脹到了極點。如今的網路如此方便,想吃什麼,上網搜出配方,做法,然後就依樣畫葫蘆,只要遵守規則,成品總能博得吾兒們的一笑的。
看到前輩村民們的美食靚照,想來大家都操練得可以。沒敢將拙作曬出,心中明白: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