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冷眼旁觀季羨林的「祝壽大會」

作者:竹葉連  於 2009-7-20 08:1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5評論

關鍵詞:


         冷眼旁觀季羨林的「祝壽大會」


作者: 余   傑

前些天在《光明日報》上看到一篇報道:《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季羨林先生九十二華誕暨人文教育主題茶話會側記》,作者宋曉夢。不妨把這篇妙文抄在下面。第一段是這樣寫的:

依舊是一襲藍衫,依舊是氣定神閑的模樣。當大病初癒的季羨林先生出現在眾人面前時,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慶 賀季先生九十二華誕暨人文教育主題茶話會十月月十二日在北大勺園舉行。據說,今年八月,季先生生日的前一天,門前乾涸了很久的池塘中,季先生親手種植的、 曾被周一良教授稱為「季荷」的滿塘荷花,清晨竟然全部開放。人們都說,這是先生的精氣神所致。

讀到這樣的文字,我不禁發出會心的微笑。如果這不是周星馳式的幽默的話,也虧得這位記者能寫出如此精彩的文字來。現 在都已經是什麼時代了,該記者還在渲染生日荷花開之類的讖緯把戲!荷花開放與季老過生日,不過是偶然湊巧趕在一起而已,哪裡會是「先生的精氣神」所致呢? 這豈不又成了太平天國和義和團?

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在二十一世紀初印刷的、號稱一份專門供高級知識分子閱讀的國家級大報上,居然還在津津有味地講述 類似的、「天人感應」的荒唐故事!我想,也許有人真的相信季老的「功力」比那些研究轉基因的生物學家還要高,他能夠遙控花開花落了。既然季先生的「精氣神 」如此厲害——不亞於《封神演義》中各路呼風喚雨的神仙,那麼他為何不讓農民地里的糧食畝產上萬斤,這樣不就一下子解決了中國「扶貧」的難題嗎?


這位記者簡直把季老當作神仙了,而季老同意發表這樣的文章,他本人大概也把自己當作神仙了!即便種了一棵荷 花,也要取得「冠名權」,這難道不是一種個人崇拜嗎?周一良以「季荷」命名,可見文人之間的互相吹捧何等肉麻。人一老,就容易自己崇拜自己、並以為所有人 都崇拜自己,如同偉大領袖那樣。不過,文人無權,其個人崇拜畢竟不能興風作浪,而只能自我玩味。


由此可見,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現代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去除內心的虛妄和自戀則是首先需要邁出的第一 步。昔日,漢高祖劉邦不是到處宣稱自己曾經路斬白蛇,所以自己乃是天子下凡嗎?這種鬼話歷代統治者都喜歡編造,「盛世」哪能沒有「祥瑞」的出現?最後,文 人們也攀附其後,開始製造一系列「文曲星」下凡的神奇故事。例如,在《儒林外史》中,胡屠父打了中舉的范進之後,胳膊不就抬不起來了嗎?如今,在堂堂最高 學府之中,居然仍然流行這樣的低級的迷信觀念,真讓人對北大的學術氛圍和理性精神深感失望。


在此次祝壽大會上,諸多重量級的學者名流亦發言祝賀。如果僅僅是討論季氏個人的私事,我不會有興趣。他們討 論的話題大都圍繞季氏近年來鼓吹的「東方文化救世界」之學說展開,九十年代以來北大是「國學熱」的始作俑者,季氏亦配合此潮流發表了不少高見。且看這些著 名學者是如何應和的:

人文教育是季先生一貫關心的,所以今天的慶賀會加入了人文教育的主題。周汝昌教授首先以陶淵明的詩句「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為先生祝壽。他說,菊花可以延年益壽,是最祥瑞的東西;我們為人祝壽時常說「壽比南山」。周老希望能有學術團體經常創造些機會,「讓我們幾個 老書生見見面,同時也讓人文科學在社會上更受重視。」


楊叔子是到會的唯一一位中科院院士、教育部人文教育委員會主任,目前正在北大蹲點。他回憶了季先生曾說過的一句話:中國的人文精神是什麼?一是愛國,二是有骨氣。他說,季先生對我國人文教育的貢獻值得我們永遠感激!

金開誠教授是帶病前來為季先生祝壽的。前不久聽說季先生急診住院他很擔心。當看到已經擺脫了病魔的季先生臉色紅潤, 精神矍鑠,金教授非常高興。他說,什麼叫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就是要把人教育成文明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讓人有榮辱感。季先生並不為自己追求什麼榮譽,但他 以自己的言行、成就贏得了崇高的榮譽。

來給季先生祝壽的還有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他說,任何人都生活在人際關係之中,商場不是戰場。戰場你死我活,商場「和解就是雙贏」。今天是對手,明天就可能是合作夥伴。漢民族是個寬容的民族,當你看到「和解就是雙贏」的局面時,你就會感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偉大。

葉朗教授的發言滿懷深情:加強人文教育就要在大學營造一種氛圍。北大之所以有一種特殊的氛圍,就是因為有季先生這樣一批大師。他們的人品、學問、胸襟、氣質以及驚人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北大的學生。


郭預衡教授認為,現在一些人文教育的文章太深奧,讓人看不懂。如果能像季先生那樣實實在在做人,朴樸實實做學問,寫出一些平易近人的文章來就好了。

本來,侯仁之、張岱年、林庚三位老先生也要來祝壽,季老連忙定下一條原則:比他年紀大的都不許來。結果,三老都捎來了賀信。

在慶賀會臨近結束時,陳祖芬女士代表大家向季先生獻上一束盛開的鮮花。季先生感謝大家的鼓勵,並介紹了他近期將發表的一篇學術文章。他說,將來人文科學的發展,必定是西方的分析加東方的綜合。

諸位先生的發言大都是老調重彈——老調何時才能談完?

楊叔子院士當過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主持該校之「人文精神」論壇,獲得不少好評。但此時此刻,楊院士居然聲稱認同季氏 所說的「中國的人文精神中第一要義乃是愛國」的觀點。發現「愛國」和「骨氣」居然成了了不起的創見,居然成了對中國人文精神教育的巨大貢獻,這是否也說明 我們的學術和教育水準太低了呢?

說到「愛國」,我不知道中國的古人愛的是什麼樣的「國」,因為直到二十世紀初中國人的民族國家觀念才逐步形成。中國 歷代王朝,只有「天下」(而且是「家天下」)的概念,從無「國家」的概念。所謂「愛國」,其實也就是「愛皇帝、愛皇后、愛貴妃們乃至愛服侍皇帝的太監們 」(如方孝儒式的愚忠)。在我看來,這樣的愛不過是一種被統治者洗腦之後的「愚忠」而已。在中國古代的「家國體系」當中,個人的自由和尊嚴根本沒有位置, 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這叫什麼「人文精神」呢?

諸位學者不惜使用最美好的言辭來美化中國傳統文化,以及這種文化在季氏身上的「活的體現」。金開誠教授所謂的「知榮 辱」、郭預衡教書所謂的「樸實」、厲以寧教授所謂的「寬容」、葉朗教授所謂的「驚人的創造力和生命力」,看起來全都頭頭是道、美不勝收,但我認為,這些言 辭無論是對中國傳統文化還是對季老而言,顯然都是過譽了。

比如,我們不妨追問一下:中國的傳統文化真的像厲以寧教授所說的那樣寬容嗎?難道焚書坑儒是一種寬容嗎?難道「罷黜 百家、獨尊儒術」是一種寬容嗎?自古以來,中國僅有帝王一個人的言論自由,而無士大夫和老百姓的言論自由,在文字獄的血雨腥風裡,哪裡有半點的寬容可言? 當歐洲國家先後頒布人身保護的憲章的時候,中國的大臣們還在忍受著廷杖的苦楚。如李慎之先生所說,中國傳統文化乃是專制主義為主體的文化,其中「寬容」的 元素極其稀缺。中國人真的懂得「和解就是雙贏」的思維方式嗎?中國只懂得「成王敗寇」的最簡單的道理。

在我看來,評估一名知識分子是否真的優秀,其衡量標準之一便是他是否達到了「知行合一」的境界。季羨林教授恐怕並未 做到「知行合一」,他並沒有那麼「實實在在、朴樸實實」,至少與金克木先生是無法相比。金克木先生從來不出席文山會海,不作官和商的花瓶。近年來,季氏則 堪稱「老電視明星」,時時在電視鏡頭前對那些自己根本沒有研究過的領域發表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的「高見」。季氏本來是一位研究梵語和印度文化的語言學家及 翻譯家,卻對媒體張冠李戴地賦予的「國學大師」的稱號安之若素。季氏看似清高,與權力之間卻保持著一種微秒的若即若離的關係。記得當年我在北大念書的時 候,北大校刊上還登過這樣的一則消息:季老雖然不是黨員,卻不顧嚴寒,精神抖擻地去「列席」北大黨代會,並受到專程來北大的北京市市委書記的接見。當年我 讀季老之《牛棚雜憶》,並未感受到多麼強烈的「榮辱感」,其中並無幾分深切的懺悔精神,有的只是對自己曾經「積極」參與文革初期的造反活動的辯解,以及對 飛揚跋扈的「老佛爺」聶元梓的種種憤怒和譴責。對於北大近年來的若干「怪現狀」,最為「德高望重」的季老也從未發表過什麼批評性的意見。老先生是否過於愛 惜自己的「羽毛」呢?

作為九十年代以來「國學熱」的熱烈鼓吹者,季老到處「放炮」,「東方文化救世界」之說駭人聽聞。然而,究竟什麼是「 東方文化」都尚未釐清,便洋洋得意地宣稱「東方文化」要「拯救世界」,這難道是一個嚴肅的學者所當行事的嗎?究竟誰能代表被吹捧得天花亂墜的「東方文化」 呢——是印度,日本,還是中國?此三種「東方文化」可是風馬牛不相及啊,它們之間的差異,根本不亞於其中某個國家的文化與西方文化之間的差別。比如說,印 度近年來的經濟奇迹,不是得益於它的以種姓制度為核心的傳統文化,而是得益於軟體產業、英語水平以及英國殖民時代留下的有效率的管理制度,這些可全都是西 方文化啊。可以說,在印度、日本和中國,已經沒有什麼東西是純粹的「東方文化」了,「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已經交融在一起了。在這樣的背景下,過度宣 揚「東方文化」,便是出於一種封閉狹隘的心理狀態。我不相信某一種文化便能夠拯救今天的世界,而曖昧不清的「東方文化」如何像超人那樣拯救世界,季老卻又 語焉不詳。

荒謬的是,季羨林先生甚至將「天人合一」的學術解釋成「環保主義」,稱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環保觀念。然而,他卻對中國 目前是全球環境破壞最嚴重的國家的這一事實視而不見。如果說中國人真的有環保意識,會把自己的國土弄得如此不堪嗎?沙漠離北京中心僅有數十公立遠,我們每 天生活在沙塵暴的陰影之下,還奢談什麼「天人合一」?在意識形態的層面上,「國學熱」與全球民主化的大潮流背道而馳,而與民國初年袁世凱所倡導的「讀經運 動」如出一轍。對於這股已經蛻變為對「王道政治」的宣揚的腐屍般的思潮(它又與大言不愧的種種「後學」巧妙合龍),我個人是無比厭惡的。我一直認為,我們 對傳統文化不是批判得過頭了,而是批判得很不夠。在今天許多人否定五四的背景下,我們更要繼承五四的真精神,將一切不讓人好好活著的「國學」全都扔到垃圾 堆里去。作為五四的搖籃和發源地,不應墮落為「國學」的大本營。

如此搞笑版的祝壽大會,並不符合北大的真精神。

2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

回復 SirCat 2009-7-20 10:11
不少觀點亦不為錯,顯然出發點不是」老爺,您的袍子髒了。」更是「扒下來燒了,改穿西裝算了。」呵呵
不過,前些年肆虐京城的」沙塵暴「好像有消褪的跡象,隨著西北植樹的努力,這兩年好像減輕了許多,今年就沒有來。
不是說中國的環境沒有嚴重破壞,也不敢說沙塵暴就不會再來。而是說在痛批中國的一切的時候,也該看到實在的進步。
再者說了,中國加入西人的資本主義遊戲之前,窮歸窮,可還是山青水秀的呀。
呵呵
回復 宜修 2009-7-20 10:19
SirCat: 不少觀點亦不為錯,顯然出發點不是」老爺,您的袍子髒了。」更是「扒下來燒了,改穿西裝算了。」呵呵
不過,前些年肆虐京城的」沙塵暴「好像有消褪的跡象,隨著
Good point!
回復 ww_719 2009-7-20 10:39
SirCat: 不少觀點亦不為錯,顯然出發點不是」老爺,您的袍子髒了。」更是「扒下來燒了,改穿西裝算了。」呵呵
不過,前些年肆虐京城的」沙塵暴「好像有消褪的跡象,隨著
AGREE!!
回復 yulinw 2009-7-20 18:41
夠犀利!什麼事兒一成了風,就沒什麼大勁了。
回復 竹葉連 2009-7-20 21:48
yulinw: 夠犀利!什麼事兒一成了風,就沒什麼大勁了。
有陰謀在焉。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06:4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