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石油150年,路向何方?

作者:BST2009  於 2009-8-28 06:2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能源|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1評論

關鍵詞:

150年前的今天,一個叫Edwin Drake的人在賓夕法尼亞州的Titusville小鎮挖了第一口油井。這之後的一個半世紀,這種物質成為了現代社會發展中生生不息的血液,在建立工業文明的過程中居功至偉。

然而現在石油的中心地位正面對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首先是政府擔心的能源安全和穩定供給的問題。採取措施應對氣候變化的威脅已經刻不容緩,而化石燃料這個「罪魁禍首」自然會受到詬病。另一方面是近年來常常聽到的哈伯特頂點Oil Peak理論——即世界上一半的石油儲量已經被挖出,世界石油產量將會走下坡路,而這與全球增長的能源需求構成矛盾。過去高企的油價也迫使人們考慮「后石油時代」的出路。

 石油時代還能持續多久?周一《紐約時報》的評論版刊登了石油產業分析師Michael Lynch一篇文章,稱哈伯特頂點只是杞人憂天。他認為新的油田和開採方式會不斷湧現,石油危機並不會那麼快到來。他的論證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一家關注能源的論壇The Oil Drum 也提出了針鋒相對的反駁,它列舉了自1964年以來的石油儲量勘探數據,證明新發現的油田數目和儲量一直在下滑。Oil Drum還指出,即使可以用新技術開採石油,也只是在透支未來,並引用數據,證明近一百年來石油開採的能量投入產出比(即用多少能量換回相當於多少能量的石油)已經從20世紀30年代的10011100),下降到到70年代的301,再到2000年的111

另一方面,對石油的關注還有外交方面的考量。一方面是保持足夠的能源自主性,另一方面則仍需對石油保持一定控制——這篇文章里,作者認為奧巴馬在發展新能源之外也要對此傳統能源的走勢保持警覺。

無論怎樣,借用能源分析師和石油歷史研究者,Daniel Yergin的話,「這種最重要商品的未來正被極度認真地質問,辯論和挑戰著,即使世界將來對它的需求還會更大。」

事實上,在佔據統治地位150年後,石油退出歷史舞台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崛起的新能源目前在產能數量上也無法和石油抗衡。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石油的開採和使用成本正在不斷增加。由於經濟危機而下跌的油價現在又開始回升,而為了地球日漸脆弱的生態系統,清潔能源也是將來的必然趨勢。在此情況下,石油在能源中的比例會慢慢減少直至達到下一個均衡。如果我們的能源體系能實現優雅轉身,我們也仍會銘記石油的曾經輝煌,並道一聲「走好」。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fanlaifuqu 2009-8-28 09:01
才150年就用了這麼多,往後日子難過。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12:0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