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虛寫性愛 實寫人性社會性 我是這樣看《蝸居》的

作者:浪寬  於 2010-4-17 04:1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6評論

(原創)虛寫性愛 實寫人性社會性 我是這樣看《蝸居》的 

自己一直沒有靈感來寫《蝸居》的評論,但往往讀了別人的評論,就忍不住要說上幾句。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套對《蝸居》和其中人物的一些鮮明的立場。 

==========================

*** 《蝸居》是一部什麼樣的戲? 

**

《蝸居》我看了。這是一部近20年來難得一見的一部現實劇,我非常喜歡。只從你描寫的情形和我偶爾看一點的情節來說,電視劇和小說沒多少出入。

** 很多人沒真看懂這部戲,似乎只糾纏在愛情戲里了。我認為愛情在這部戲里只是個手段,是個幌子,用以揭示中國當今的現實。這是一部悲劇,是一部有深刻內涵的寫實文學,是對現實的非常冷靜而客觀的批判,只不過作者做的比較含蓄。 

這部戲可以說是一部中國現實的百科全書,有官場、商場、職場、娛樂場、情場等等,大到市委書記,小到保姆都有非常獨到的細緻的描寫。該雅的時候賽過紳士,該土的時候可以掉渣,生活氣息非常濃厚。 

**

我對悲劇美的理解有如下面這段話:悲劇是通過美好事物的毀滅去揭露醜惡。這是我們對悲劇最直接的一個了解。這就是《蝸居》的主題所在,其它的都是枝節。以我看,劇中的幾個主要人物都沒有什麼致命的錯,但在特定的社會背景下,就變得讓人不恥。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像海萍一樣的女性,也許你自己就是這樣的人,也許你自己的母親或自己的老婆就是這一類型的女人;如果你不出國,你或你的老婆也許還不如海萍。不管怎麼說,海萍是一個有血有肉,真實得不能再真實的女人了。 

記得很多年前看到一篇關於《白毛女》的評論,認為《白毛女》之所以好是因為此劇向人們揭示這樣一個道理:「舊社會將人變成了鬼,而新社會將鬼變成人。」《白毛女》是如此,《蝸居》又何嘗不是? 

眼下中國的現狀,就是一個大染缸,不管你原來是什麼人,最後都會被染成一種顏色:黑色。順著這個思路,就不難理解其中人物的命運走勢了。 

**

「《蝸居》的語言妙趣橫生,充滿活力,充滿想象力、創造力和智慧。除了小說底子堅強外,也和幾位改編者的共同努力分不開。」這句話說的對。套用一個老托的話:好的作品都是相似的,不好的作品卻各有各的不是。一部好的作品必須既有思想性,又有藝術性,還有娛樂性。文字的生動活潑既是藝術性也是娛樂性的重要部分,《蝸居》做到了。 

貪圖享樂是人的天性,如果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年紀大的時候有沒有很好的制約,那這個人不貪圖享樂才怪呢。人對精神世界的追求不是天生的,而是後來從生活閱歷中學得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文化檔次越高對精神層面的追求和嚮往也越強烈。 

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多國家,這麼多民族,他們的文化底蘊是不一樣的。雖然中國印度有很多古老的文明成果,但近幾個世紀,遠遠不敵西方,尤其是歐洲。大部分世界文學巨著和音樂巨著都出自歐洲,大多科學發現也都來自西方也說明了以美國為龍頭的西方文明對世界的貢獻。美國雖然也有很多人貪圖享樂,但很大一部分人仍有執著宗教信仰,對社會的進步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國人追求過信仰,但被騙了,因而現在什麼都不信了,這信錢和權。貞操值幾個錢?忠誠能當飯吃?中國人一是沒有信仰,二是不能堅持為真理而奮鬥,所以大家都隨大流,走捷徑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取得自己心目中的幸福。從這個意義上說,毛澤東那一代實際上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一個另類。我擔心,中國民族作為一個整體正在集體退化,因為我們再也見不到像毛澤東、彭德懷、李自成那樣的人了。

海萍自己就是從滿腔熱血開始,到完全失望告終,我們怎麼能幻想她來幫她的妹妹海藻?在社會的大潮面前,誰也不得不低頭。有兩種人可以不被社會大潮左右,第一種就是胸無大志的人,不管去哪都活得自在,不管在哪裡都能紮根,也從不和別人攀比,另一種可能就是精神不健全的人了。不管是海萍的無力,還是小貝的無力,抑或是蘇淳的無力,都是一個原因,個人永遠鬥不過時代。要恨,只能恨這個世道,它就是不讓你好好活呀。擁有自己一個房,一個家,怎麼會這麼難呢? 

曾經聽說過一句話「不讓老實人吃虧」。一部《蝸居》說的就是「老實人吃虧」。從政府官員之間的阿諛奉承、爾虞我詐,到職員湊份子,到搬遷,到休病假,等等,等等。面對扭曲的人性,畸形的社會,一個老實人想規規據據的過日子有多難?從蘇淳被抓到被放還不夠有說服力嗎? 

還是那句老話:在社會這個大染缸里,人很難潔身自好,除非你把這個大染缸給砸碎,而要做到這一點,一個人的力量很顯然是不夠的。 

**

這個悲劇就是把一大堆本來很好的人、很正常的人、很純潔的心、很美麗的夢一個一個的吞噬,一個個的撕碎。你說這是人性的弱點也好,你說這是社會的弱點也好。傳統的悲劇理論在這裡已經不再實用,因為我們已經見不到多少真善美與假醜惡的搏鬥。假的、丑的、惡的東西可以暢行無阻,而且常常處於主導地位。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是一個更大的社會悲劇。 

**

你的問題也是我的問題,《蝸居》的作者到底最後想要說什麼?難道她內心沒有對美好的呼喚,沒有對正義的追求,沒有對真理的嚮往?讓中共書記來抓宋等貪官污吏會讓這部作品失去太多的思想,但可能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我想連六六自己也不會相信這個。 

我始終感覺,那個馬克是一個天使,也許那就是作者所寄託的希望吧。他原來對宋有恩,隨後讓海萍看到一線希望,後來又將海萍的丈夫救出(通過宋),最後他將絕望的海藻帶去美國…… 

**

我感覺蝸居需要有個續集,也許作者已經有了大致的底稿,只是目前還不到寫出來發表的時機吧。再過二十年,咱們來相會?也許二十年太久?總之,《蝸居》有沒說完的話,沒說清的事。很多東西一筆帶過,很多東西沒有交代,這不是一不長篇小說應該做的。 

針對海萍、海藻的命運,針對宋太的命運,針對小貝的命運,都有很多東西可以繼續寫下去。宋的死亡不是故事的結束,而是故事的開始。 

**

宋思明的結局有些唐突,《蝸居》的結尾有些勉強,可在當前的政治氣候下,其它的結局都免談。《蝸居》正是在這一點上與眾不同,沒有給我們一個大團圓的結局,也沒有讓宋思明被抓。 

**

我覺得20年在歷史長河中是很短暫的,絕不能因為20年的一點成就或挫折就蓋棺定論。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探討任何問題才能找到共同點。 

不管是「廢都」還是還是「蝸居」,抑或「苦戀」等等等等,都應當把它們放到歷史的長河中去衡量他們的貢獻,就像我們100年後再回頭看魯迅的作品那樣。 

「蝸居」的難能可貴在於它出生在所謂的「太平盛世」,20年來,我們沒有這樣的反思文學,即使有,也早就被洗掉了。 

有的人在美國呆了20年,以為找到了美國的致命傷,因此開始懷疑那些先人們的理想。我個人認為那是非常短視的。 

我想我們有生之年還能看到歷史的軌跡的。20年後我們再來看「蝸居」也許會是另一番感慨。 

**

釘子戶老太太和其他所有的受害人一樣,都是對這個社會的控訴。千千萬萬個現實中的釘子戶老太太老爺爺的悲劇仍然在天天上演,怎能不讓我們深思? 

*** 小貝可愛嗎? 

**
很奇怪,你怎麼會喜歡小貝這個角色?我認為小貝這個角色最不真實,最不可愛。 

在我看來,小貝如果恨宋思明,找他拚命,即使有這個意識,那也是好樣的。另外,如果真的很愛海藻,那就接受她,倍加珍惜,那也叫可愛。再其次,有點骨氣,發現海藻有問題后,斷然分手,不留尾巴,那也是條漢子,自己心裡再苦,也不要讓你的心上人跟你受苦,更不應當報復,最不應當不珍重。太離譜了,還不如宋思明。 

**

很高興秋的思念能贊同我的看法。一點沒錯:「小貝最不可愛,整個空手套白狼。真丟男人面孔,後來對海藻還如狼似虎,甚至粗暴強姦,令人髮指。說半天,海藻赴說半天沒有欠他,憑什麽呀?」 

**

有些女性對小貝欣賞有加。實際上,人是很難以好壞來分的。作家把小貝塑造成了一個比較讓人能夠喜歡的角色。他對於海藻的一往情深、呵護備至,他對於海藻的姐姐的幫助都很讓人欣賞。可最後讓海藻徹底沉淪的元兇其實也是小貝。這一點我以前也談過了。如果小貝用任何一種別的方式去處理他和海藻的關係,其結果可能都比據中的方式要好。他不恨宋,或不敢恨宋,而只有本事在贏弱的海藻身上發泄這種仇恨,讓人覺得他好像關心的不是海藻這個人,而是他自己對海藻的佔有是不是完全。在海藻最困難的時候,小貝帶給海藻的是無情的折磨和冷酷的虐待。我作為男人無法忍受,不能理解何以女人會忍受甚至讚賞? 

**

你說的沒錯,小貝這個人物很真實,我一點都不否認。小貝的行為完全合理,我也不否認。我的一切關於小貝的爭論其實是針對某些人說小貝是他(她)們最喜歡的角色來說的。我的論點是小貝並不是那麼可愛,因為他選擇了一種我最不喜歡的方式來報復海藻。說小貝不可愛,並不是說小貝不真實、不合邏輯。我也承認男人對女人都有「完全佔有」或「只能獨享」的願望,這也是神聖的愛情的本來涵義。然而,如果小貝真的像他說的那樣愛海藻,他可以不像劇中的小貝那樣對待海藻。可愛的選項應當是有的。 

第一種,因為愛之深,所以恨之切。從一開始就和海藻斷絕關係,不拖泥帶水,也算一男人。既然她不屬於自己,不如給她自由,給她幸福。 

第二種,因為愛之深,所以不放棄。和宋思明干仗,把宋思明打敗。從靈魂深處去理解海藻,幫助海藻擺脫宋思明的糾纏。 

第三種,因為愛之深,所以不妥協。與宋思明玉石俱焚,或與海藻同歸於盡。這有點暴力,有點悲壯,但很有戲劇效果。 

第四種,因為愛之錯,所以不回頭。自己有眼無珠,當初看錯了海藻,原來海藻不是自己喜歡的女人,因而只能怪自己。忘記過去,重新開始。 

*** 結局好不好? 

最後的結局是唐突了一點,但對揭示主題也就夠了,也省去許多不必要的糾纏,比如把宋抓起來,然後就是別人對他的指證,我覺得沒有必要。 

**** 誰是最可愛的人? 

整劇里最可愛的人是誰?我認為是美國的馬克。作者也是用心良苦吧。設想一下馬克在那樣的誘惑下都可以堅守純潔的友情,沒有乘人之危,道德的力量有多大!馬克和美國是作者心中正義的化身,也是像海萍、海藻這樣的女人最安全的港灣。 

*** 海藻善良還是邪惡? 

**

海藻確實很善良,可在作者心裡,海藻代表的是整個一群善良的中國老百姓,他們忍辱負重,我了自己的親人,做出了所有的犧牲,最後連靈魂也出賣了,卻渾然不知。作者夠厲害吧。宋對海藻的佔有暗示什麼?

**

海藻這個人物的確比較複雜。如果說在20年前,人們對海藻可能大多持否定態度,那麼20年後的今天,大多數人卻很能理解她了,尤其是年輕人,也許會羨慕海藻式的生活。我說這話,至少有一個顯赫的例子可以作證,那就是前不久熱鬧一時的趙姨娘章子儀事件中的趙姨娘。 

**

海藻和小貝的關係就是一個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戀愛關係,別說這種關係經受不了任何風雨,就是沒有風雨,恐怕也會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遷而變質。所以,小貝註定不是宋的對手。宋只用了不到10%的力氣就打敗了小貝了。正如宋本人所言「凡是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既然海藻只區區6萬就打發了,還何言愛情? 

**

作家把海藻塑造成一個非常純潔善良的小女孩,為了姐姐的幸福,不惜犧牲一切。這時我們看到一個白色的海藻,無暇的海藻。可是在誘惑面前,海藻和千千萬萬個普通女孩一樣,會抵檔不住,做了二奶,並願意為他生兒育女。 

我們能怪海藻嗎?當然不能。有這麼好的土壤,你想不讓海藻出現也難。如果我們不出國,誰能擔保自己的後代不會成為海藻第二,第三?中國以前有、現在有,將來還會出現千千萬萬個海藻。這是大勢所趨,其他國家也一樣,沒什麼奇怪。只是像中國那樣在短時間內讓「笑貧不笑娼」那麼深入人心,比較少見。 

**

你也不能說海藻和宋之間沒有愛情,海藻不止一次說過,她喜歡宋,不管是對宋的崇拜,還是對宋手中權力和金錢的崇拜,抑或是對宋床上功夫的依戀。從某種意義上說,兩個人互相分不開,這就是愛了。 

如果再深入一步,老宋玩海藻得心應手,玩得她無怨無悔,黨玩中國善良的百姓這麼多年不也是一樣嗎? 

**

我很同意你對《蝸居》里幾個人物的總結。海藻「是這個世代的犧牲品,反映著這個時代不叫靈魂的靈魂,展露著一個有著不是信念的信念和不是道德的道德的赤裸裸的女性。」 

**

我只看出郭海藻可憐的一面,至於可嫌,我沒有你那麼強烈。「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在這裡同樣適用。其實,海藻如果是一個無心無肺的人,她蠻可以和小貝過上一個安寧小康的生活。她之所以會越陷越深,還在於她過於善良,過於天真。我們為其哀,因其怒,卻沒有半點理由去嫌棄海藻。不能因為她是二奶,女人(大奶)就不能諒解這麼個弱小的海藻。 

**

是啊,海藻很單純,很天真。人都是自私的,小貝不可能把自己的一切都無償的奉獻給她的姐姐,她不理解這一點,一是因為她對她的姐姐的確做到了無私奉獻,這也才有後來發展到她會為了她姐姐、姐夫「用肉償」宋思明的一步戲。 

我認為小貝對幫助海藻姐姐來說做的已經相當不錯了,沒有什麼可挑剔的。這就是海藻和小貝的反差,也就是這個反差導致後來一系列的效應。 

*** 你看《蝸居》窩心嗎? 

我比較糊塗,一部在美學里非常有價值的藝術片怎麼會讓人看了窩心?好像不至於吧。 

*** 對話和獨白尤其精彩 

正如你文中所引,我也有同感,這部戲里精彩的對話和獨白比比皆是,真希望有人把它們都收集到一起。這些對話有的俏皮,有的深刻,有的很有哲理,有的切中時弊。難得,難得。 

*** 什麼是美滿的婚姻? 

**

我的看法「美滿」不「美滿」只有自己知道,其實世上根本沒有十全十美的婚姻,如果當時宋認為是美滿的,那就是美滿的,不能後來反悔吧。理論上講美滿不美滿全是瞎擺,難道宋和海藻就美滿了? 

*** 宋思明到底何許人也?他愛海藻還是玩海藻? 

**

我也認為宋對海藻有真愛的成分,可這裡又有那麼點說不出來的感覺。我們不禁要問,什麼是真愛?誰能講清楚?如果按照傳統的概念,你老宋既然愛小海藻,那你為啥不娶她?不是說為了愛情,生命都可以拋棄嗎?可見愛情在當今也有了新解:愛情是可以折衷的,可以是三心二意的。 

我說「既然海藻只區區6萬就打發了,還何言愛情?」這是針對海藻和小貝的。在以往的文學作品中,我們也不止一次看到過為了家庭,女子不得不嫁給自己不喜歡的人而與自己的心上人訣別的情形,但古代的女子沒有海藻這麼豁達,她們大多很悲壯。 

我不知道我們到底是應該提倡哪一種愛情? 

**

宋在這部戲里是最最主要的角色,無人能及。可以說作家是飽蘸濃墨,著意塑造的一個很完美的男人形象。我非常驚嘆,一個女作家能把一個男人寫得這麼活靈活現,這麼豐滿,這麼獨到。應當說演員選得好,演的也好。 

作家通過宋這個人物向讀者灌輸很多官場哲學、人生哲學、愛情倫理、朋友之道,應有盡有,幾乎包羅萬象。宋一本讀不完的書。作家為這個人物費盡了心血。 

作為一個男人,我根本恨不起宋思明,因為從他身上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同樣作為一個男人,我也看不上宋思明,因為從他身上我也能看到自己的陰暗。 

宋思明,他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一群當今社會被扭曲了的靈魂組合體。 

你如果以為宋真的愛海藻,你就錯了。你如果以為宋真的不愛海藻,你也錯了。 

**

姑娘們喜歡宋這樣的人沒有什麼錯,一輩子能有一知己為自己肯付出除了家庭以外的一切,你還想要什麼?在這個世界上,一個沒有合法性的婚姻並不是不幸福的理由,更不是不道德的前提。 

如果說20年前,一個處男可能會有所謂的處女情結我相信,而如今,誰還會在乎這個?很多交際花一天可能陪好幾位顯貴。只要漂亮、功夫好,討人喜歡,誰會把是不是處女放在心上? 

宋喜歡海藻,倍加疼愛海藻不是因為他發現海藻是處女(且不說這個結論對不對),而是這一滴血讓他意外驚喜,也有意外的罪惡感:人家是有男朋友的人,竟然能長期守身如玉,我這樣把人家那個了,太卑鄙了。為了證明自己不是那麼卑鄙,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真心的愛她。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宋不是個沒良心的壞蛋,他有良心的發現。如果海藻沒有那滴血,他可能把海藻和他以前可能玩過的無數女人歸為一類,也許不會有進一步的發展。 

宋思明在外面鬼混以後,回到家再來補償老妻,是一種很平常的舉動,再次說明宋很聰明,也不是十惡不赦。他至少還在乎身邊的妻子。你說他虛偽也好,你說他噁心還好,他就是這樣做的,而且很多有婚外性生活的人都是這樣做的。 

男人在外面吃的是「小灶」,回家交的是「公糧」。據稱,在外面玩的越花的男人,回家交公糧也越積極。所以,這個時代,老公如果反常的對你殷勤,做妻子的反而要當心。 

這也進一步證明了宋並不是真愛(我是指那種專一的理想型的愛)海藻,否則,宋可能不會這麼做。 

**

男人本來就是感性重於理性。男人對女人首先是生理的要求,然後才是其他考量。一個正常的男人不會見著妙齡少女不動心,好色是男人的天性。男人對女人的要求絕不只是一個。我從來不相信一個男人只願意和一個女人發生肉體關係。對男人來說愛情和性生活那是兩碼事。你可能會愛上一個醜八怪,但你絕不會不想和一個美女發生雲雨之歡,除非你了解了這個女人的其它缺陷(外表之外)。 

當然,我不否認人世間有一種叫做刻骨銘心的愛,但那種浪漫是往往是短暫的。如果沒有道德、禮儀、義務、良心的約束,自一而終的愛情會更少更少了。 

中國的現狀是,上面的很多約束都在減弱,所以出現宋思明、郭海藻這樣的組合完全不足為怪。 

**

我認為,宋思明確實「是時代的受害者」。這一點我在其他博主中的評論中也都說過了。如果宋思明當初在美國不回去,他可能比你我還要驕傲,他可能比你我還要更看不上宋思明。依我看,你越是把宋思明罵得一無是處,就越是暴露了你自己的狹隘和對作品理解的偏頗。如果我們不能對當今中國的社會的思潮和統治者的錯誤引導做最深刻的批判,那麼對任何一個人或一群人的批判都將是軟弱的和蒼白無力的。正如我以前說過的那樣,一個貪官倒下去,千萬個貪官站起來,你能如何?沒有宋思明,還有王思明、馬思明。  

宋思明在最後關頭那種視死如歸的行為,是人性的最精彩的表露,我們沒有理由不為六六的神來之筆而喝彩! 

這裡還要回憶一下宋思明在得知他的岳父病重時的表現,是不是和他生命最後時刻的表現很相似?宋思明人性本善,六六在作品中,用她的筆一再向我們傳遞這個信息。那麼是什麼讓宋思明走上這個不歸路?? 

*** 海萍和蘇淳 

**

海萍和蘇淳這一對是中國千千萬萬個家庭的縮影。不是老有人說中國是陰盛陽衰嗎?這就是陰盛陽衰。老婆在家裡是老大,丈夫卻只能服從,很多家庭都是這樣。當老實巴交的丈夫娶了個潑辣的妹子,想不陰盛陽衰也難。所以女人大都是家裡大老闆。中國男人這幾十年就是這麼過來的,直到最近才有些改善,那就是因為男人有錢了,女人就管不住了。男人不僅在家裡說一不二,還可以在外面搞金屋藏嬌那一套。所以說經濟地位決定上層建築,其實就這麼簡單。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女人天天擔心自己的男人不上進,天天盼著男人發達,可男人真的發達了,女人又有了新的擔心,就像宋太和他的朋友們那樣。女人好像橫豎討不到好,討不到尊嚴:要麼你沒有社會地位和尊嚴,要麼沒有人格尊嚴。 

*** 中國的現狀與我們的反思 

**

最近正好我在看近代史,讓我驚訝不已的是,現在的中國現況與鴉片戰爭后、5-4運動前很像,唯一不同的是中國比以前強大。從社會分配、人們的思想狀況來看,我沒找到太多的區別,這讓我出了一身冷汗。 

孔孟之道是五四時期批的最凶的,現在已經大部分復活了。我還是認為,中國人被孔孟之道毒害太深了。毛主席說的很對孔孟之道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而不是為老百姓服務的。中國要進步,就不能抱著孔孟之道不放。 

我很困惑的是,中國經過了文革那樣折騰,孔孟之道這麼快竟然能夠復活。而台灣沒有這個運動,卻可以這麼快拋棄孔孟,接受西方的價值觀。中國這60年幾乎是原地踏步,而其他幾條小龍已經跑得很遠了。我不禁問自己:五四運動到底在中國的歷史上有多大價值?德先生、賽先生到底有沒有來到中國?但是我始終堅信,德賽兩位先生的確是中國所需要的,而不是孔孟之道,也不是共產主義。 

**

你對中國現階段的以至於幾千年的魚肉百姓的帝王父母官批評很到位,我不禁要喝彩了。這也就是我在前面的跟帖中提到「孔孟之道」是為統治者服務的理由。當然,「孔孟之道」的有些精華我們要繼承,但必須先把它的糟粕去乾淨。這一點上,我們要學亞洲其他的國家。依我看,西方的民主和科學(德賽兩位先生)仍然是治病的良藥。西化有什麼不好?為什麼統治階級那麼害怕西化?他們實際上已經讓人民生活西化了,卻不讓人們的思想也西化,所以中國人成了個四不像。 

**

說實在的,我喜歡《蝸居》前半段勝過後半段。看到黨委書記在裡面攪和我不很舒服。 

電視劇有一個情節大家都沒有提到,那個紀檢委的書記指使宋思明的同學在外地搞同學聚會,有意誘使宋思明上鉤--帶海藻去參加聚會。這場戲讓我覺得噁心,宋思明被朋友同學出賣,和文革時沒有兩樣。你最信任的人正是可能出賣你的人,好不悲慘!人性的扭曲可見一斑。 

**
你說「(宋)並不是平時他不懂這些道理,人生基層的東西,常常是要在人面對生死存亡關頭的時候才會壓倒燈紅酒綠,凸顯出它的本來意義。」這些道理每個人都懂,只是有些人在得志的時候、順利的時候總是把人間最珍貴的東西視為糞土,而到了失意的時候又想回頭撿便宜,世上那有這樣的好事?
 

在美國生活,我們常常接受這樣的熏陶:自己有能力的時候要學會感恩,盡自己的所能回饋社會,關心弱勢人群。我們的孩子從小就被引導去做義工,為學校和慈善募捐。中國缺少的就是這點。天天喊「為人民服務」,最後的結果卻是「人人為我服務」,為什麼? 

**
雨果在《悲慘世界》里描述了19世紀的三大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蝸居》里也概括了現在的三大問題:金權讓官員腐敗,貪婪使男人墮落,空虛使婦女羸弱。這難道不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悲慘世界的畫卷嗎?當然,我不是說《蝸居》在成就上能與《悲慘世界》相提並論。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

回復 yulinw 2010-4-17 09:57
也喜歡「蝸居」的深刻
回復 xqw63 2010-4-18 11:54
字太小,文章太長,讀者就太少啦
回復 浪寬 2010-4-18 12:02
xqw63: 字太小,文章太長,讀者就太少啦
謝謝你的提醒。這篇只給知音看,一般人不會看的,因為《蝸居》熱過了。這只是將以前的評論放到一塊。
回復 xqw63 2010-4-18 12:09
浪寬: 謝謝你的提醒。這篇只給知音看,一般人不會看的,因為《蝸居》熱過了。這只是將以前的評論放到一塊。
蝸居曾經在村裡鬧騰過一陣
回復 老阿姨 2010-4-21 19:42
好文,傾注了心血的評論,佩服。
回復 浪寬 2010-4-22 08:20
老阿姨: 好文,傾注了心血的評論,佩服。
謝謝。過獎了。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1:4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