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2月7日:德國日本在歷史上的巧合,德國日本在歷史上的差別

作者:戶人  於 2009-12-13 04:2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歷史文化|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10評論

 
12月7日,對於德國和日本來說,都是一個有具有歷史意義的日子。這天都與兩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表現有關,但兩國在戰後對這次戰爭的態度卻截然相反。
 
在美國,這是一個「恥辱日」。因為就在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帝國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突然襲擊了美國海軍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將美國拖進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這次行動的最終結果導致了日本的徹底失敗,但是直到今天,日本仍然對其發動戰爭、在二戰中侵略、欺壓和屠殺東南亞各國人們的事實死不認罪。這種態度也直接影響到直到今天亞洲各國人民對日本的態度。
 
與此做法截然相反的,是另一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德國。德國(或是以前的西德)對自己發動戰爭的罪行絲毫不掩飾,其認罪態度與日本可謂是天壤之別。其中最令前世界人民震撼的,是1970127日,西德總理勃蘭特在訪問波蘭華沙猶太死難者紀念碑時下跪的照片。
 
 
圖:1970127日,西德總理維利·勃蘭特(Willy Brandt )在訪問波蘭華沙猶太死難者紀念碑時下跪的照片。
 
 

這天是西德總理維利·勃蘭特(Willy Brandt )一行來到波蘭進行訪問的第二天。按照總理訪問的行程安排,這一天應該前往地處華沙的猶太人隔離區,在死難者紀念碑處為二戰時遇難的猶太人獻上花圈。

 

在迎接儀式上,聯邦德國(西德)國歌緩緩奏起,周圍的波蘭人民抱著複雜的心態,眼中飽含著悲憤的淚水。這個歌聲對於波蘭人民來說不同尋常。當年,德國納粹也正是奏著這個歌聲入侵波蘭,將大批波蘭人和猶太人屠殺。雖然從1945年德國無條件投降至今已有25年了,但波蘭人民不會輕易忘記他們在納粹統治下飽受的蹂躪和摧殘!30年前(19399月),法西斯佔領波蘭,蓋世太保頭目海德里希就依照希特勒的指令下達了慘無人道的滅絕猶太人的命令--「最終方案」。德國法西斯加緊了對猶太人的迫害,建造大量的猶太人隔離區和集中營。其中,華沙地區的猶太人隔離區(不到城市面積4-5%)中就有占華沙人口25%以上的猶太人以及周邊地區抓到的猶太人和非猶太人。最多的時候,這裡關押了40多萬的猶太人。在隨後的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這些猶太人幾乎全部遇難了。
 
為了紀念這些遇害的猶太人,樹立了這座死難者紀念碑,讓歷史永遠不要忘記。

勃蘭特走到紀念碑前,先向死難者敬獻了花圈,之後肅立在高大的紀念碑前,低下頭向死難者哀悼。突然,他跪倒在石碑前,併發出祈禱:上帝饒恕我們吧,願苦難的靈魂得到安寧。勃蘭特以此舉向二戰中無辜被納粹殺害的猶太人表示沉痛哀悼,並虔誠地為納粹時代的德國認罪、贖罪。

這個場面令所有隨同人員意外,就連在場的波蘭官員和波蘭群眾也都被這個突然的舉動驚呆了。各國記者也都先是驚愕地愣在那裡,隨後突然回過神來,拿起拿起相機記錄下這珍貴的一刻。第二天,這幅歷史性照片震驚和感染了全世界!

這個著名的華沙之跪為聯邦德國與東歐各國重修舊好鋪平了道路,也為聯邦德國日後加入聯合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個勇敢的舉動成為勃蘭特政治生涯中的經典定格,也為他贏得了1971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其實,如果作為個人,勃蘭特的戰前和戰時都是一直在同納粹法西斯鬥爭,並遭到迫害而不得不逃到丹麥的。
 
勃蘭特於19131218日生於德國北部的一座海港城市呂貝克。他是一個私生子,母親是一位售貨員,生他時只有19歲。他從小就跟母親的姓,與外祖父相依為命。這位外祖父是位社會民主黨(SPD)人士,所以在他稚嫩的心靈中,社會民主主義的思想逐漸紮根了。時他成為了社會民主黨的一員。
 
1931年,他加入了社會主義工人黨,擔任呂貝克地區分部主席。不久,希特勒上台,對一切進步人士進行瘋狂的逮捕。赫伯特被迫改名為維利·勃蘭特(這名字一直使用到逝世),並轉入地下鬥爭。隨著形勢越來越緊張,他不得不偷渡到丹麥,開始了12年的流亡生涯。後來他又從丹麥轉到了挪威,在那裡繼續進行反法西斯的鬥爭,並於1937年作為戰地記者參加了西班牙內戰。
 
1940年,德國侵入了挪威。勃蘭特又轉到了瑞典。在那裡他加入了瑞典國籍,並仍然作為一名記者,及時報道了德國入侵挪威的情況。

戰後,勃蘭特回到了祖國,並恢復了德國國籍。1957年,他當選為西柏林市市長。他 政績卓著,受到四方的讚譽,被世人稱讚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市長
 
 
圖:美國《時代》周刊封面人物,1959年5月25日
 
 

圖:1962年2月23日,西柏林市長維利·勃蘭特陪同來訪的美國司法部長羅伯特·肯尼迪參觀柏林牆。

 

1966年,勃蘭特當選為聯邦德國外交部長。1969年,勃蘭特在總理大選中獲勝,成為聯邦德國新一屆的總理。當時,美國領導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與蘇聯領導的「華沙條約組織」的關係十分緊張,而東德和西德正好就處在這東、西方兩個陣營的最前沿。所以,勃蘭特就是要試圖緩和西歐與東歐之間的關係。他的這套政策被稱之為「東方政策」(Ostpolitik - East Policy)。
 
 
 
圖:美國《時代》周刊封面人物,1969年10月10日
 
 
1970年,勃蘭特出訪了民主德國(東德),並在談判基礎上籤訂了兩國關係基礎條約。隨後,他還陸續出訪了蘇聯、波蘭、捷克,並與這些國家簽訂了歷史上統稱為《東方條約》的一系列條約,條約內容包括放棄使用武力、承認戰後邊界和領土現狀、促進相互關係正常化等。這些條約的簽署大大改善了聯邦德國與蘇聯以及其他東歐國家的關係。
當然,勃蘭特的這一系列政策在當時的西德仍然有不少人反對。當時的一個民意調查顯示,48%的西德人民認為他的華沙之跪」是在「做秀」,是不必要的。
 
 
圖:德國《明鏡》周刊標題:「維利·勃蘭特可以下跪嗎?」
 
 
 
 
 
圖:美國《時代》周刊「1970年年度風雲人物」,1971年1月4日
 
 
儘管國內的反對聲很大,但做為一個偉大的領袖人物與常人的最大區別之一就是其遠見和膽識。三年後,當勃蘭特接受著名義大利女記者奧莉亞娜·法拉奇的採訪時,問他為什麼在敬獻花圈之前沒有安排這個儀式,而自己卻突然作了這個決定。勃蘭特說:「儘管我很早就離開德國,二戰期間在國外從事反法西斯的鬥爭。但是現在我是西德的總理,我對希特勒上台搞法西斯主義覺得有道義上的連帶責任。那天早上醒來時有一種奇異的感覺,我覺得不能只限於給紀念碑獻一個花圈。我本能地預感到將有意外的事情發生,儘管我不知道是什麼事情。獻完花圈后,我突然感到有下跪的必要,這就是下意識吧。」勃蘭特解釋他的下跪之舉「不僅是對波蘭人,實際上首先是對本國人民」,因為「太多的人需要排除孤獨感,需要共同承擔這個重責……承認我們的責任不僅有助於洗刷我們的良心,而且有助於大家生活在一起。猶太人、波蘭人、德國人,我們應該生活在一起。」

 

這時,勃蘭特想到的是人性、良知、和公道。他是代表著德國向正義和公道下跪,向數千萬被納粹殺害的猶太人的靈魂下跪。

 

也許世界就在那一刻原諒了德國。這一跪也無疑成為人類歷史中的一段光輝。也正是這一跪,讓猶太人接受了新的德國。勃蘭特這一勇敢的行為在他傑出的政治生涯中畫上了濃重的一筆。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正當勃蘭特躊躇滿志的時候,1974年他因助手泄密案件被迫辭職,結束了他的政壇生涯。

 

辭職后的勃蘭特並沒有銷聲匿跡,仍舊活躍在國際舞台上。他先後擔任德國社會民主黨主席、名譽主席等職。1976年他又被選為社會黨國際主席。他上任后對社會黨國際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修改了社會黨國際章程。為社會黨國際規定了三大新任務:為爭取緩和與裁軍而鬥爭,為在南北關係上建立起新的世界經濟秩序而鬥爭,以及為人權而鬥爭。勃蘭特還經常以社會黨主席和社會黨國際主席的身份訪問世界各國,足跡遍及歐、美、亞、非。輿論稱他為一位「和平使者」。

 

1992108日,著名的國際活動家、前西德總理維利·勃蘭特在家中溘然長逝,享年78歲。德國人民紀念他,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也懷念他。

 

 

 

圖:勃蘭特紀念金幣

 

 

圖:勃蘭特紀念幣 -- 西德的2馬克硬幣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0 個評論)

回復 來美六十年 2009-12-13 04:29
戶兄: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上午十時,小弟目擊日本飛機轟炸香港,拉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序幕.
回復 yuxin_9605 2009-12-13 05:00
偉大的政治家~
回復 戶人 2009-12-13 06:21
來美六十年: 戶兄: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上午十時,小弟目擊日本飛機轟炸香港,拉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序幕.
您是抗日的見證人
回復 戶人 2009-12-13 06:22
yuxin_9605: 偉大的政治家~
的確,能做出這種舉動的人是偉人。很難想象。
回復 來美六十年 2009-12-13 06:33
戶人: 您是抗日的見證人
是抗戰期間一個受難者.
回復 水影兒 2009-12-13 08:01
長見識了,鮮花一朵。
回復 cronus 2009-12-13 12:02
很受教育
回復 戶人 2009-12-13 14:29
來美六十年: 是抗戰期間一個受難者.
當時幾乎整個亞洲都處在日本的侵略之中。
回復 戶人 2009-12-13 14:29
水影兒: 長見識了,鮮花一朵。
謝謝!
回復 戶人 2009-12-13 14:29
cronus: 很受教育
謝謝!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23 23:1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