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了孩子都會對他們有個期待,這些期待又大都和自己的成長經歷有關,比如自己受過欺辱的,就會期望自己的孩子強勢一些;自己被家暴過的,就大多會盡量少對孩子動粗;自己受過苦的,就希望孩子有個好的生活;自己受過傷的,就希望自己的孩子少受些傷害;自己成就不大的,就希望孩子成龍成風;自己文化淺的,就希望孩子多讀書;自己茅塞頓開的,就希望孩子也盡量明白。(當然也有相反的了)不都是希望孩子更好么!
於是父母們就盡量按照自己的希望和能力去教導孩子,可是經常教著教著,就覺出自己也是在矛盾和錯誤中,或者家長自己的覺悟有了大大的提高,就要調整。(還有社會的呢。)
俺自己就深有體會,從小希望自己的女兒不出頭,學習一般般,不低過10人中游就行;(壓力盡量的少,快樂心寬;善良有責任感;能夠按照自己的願望選擇生活,自食其力就好。)
俺也是這麼做的,女兒小1的時候,年級長跑倒數第2。俺說:「好好,跑不動走完也行。」小2的時候,女兒倒數第1,是用走的。俺趕緊調整:「丫頭,做人做事要向前看,和比自己棒的比,不然就會越來越差,越來越后。」小3的時候,年級長跑完,女兒高興的告訴俺:「Mommy,我是第3名—從後面數的,我有進步!」俺也挺高興,因為俺調整的對。
可是還沒完,女兒考上精英中學(中游的)學習從中上游一路下滑到下下游,還有歪道理:「Mom,如果有同學在我的後面,她就會很難受,我不怕,我心裡好,我不難受。」這回是俺和學校一起調整:「講責任,樹榜樣,要向上攀,不要和差的比。」現在女兒一點點的回到了中游。
這回接受教訓:俺準備好了各式各樣的一大堆好的強的榜樣備用!
小到孩子、家庭,大到工作、人生,道理都適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