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大醫院出現的「熊卓為死亡事件」醫療糾紛,引發網路對中國醫療現狀的大討論,有讚揚熊的丈夫王建國為追求事實真相、改革中國目前醫療實踐現狀的不懈抗爭,也有質疑王建國索賠的動機和為北大醫院辯解的文章。
筆者對此不加點評,現將熊卓為的母校----同濟醫學院海外校友寫下的一封慰問信以及王建國本人的回信粘貼如下。
同濟醫學院海外校友會致王建國函
尊敬的王建國先生:
請接受同濟醫學院海外校友會全體成員為您「還原真相、追求真理」的不懈抗爭獻上的一份敬意,同時,也請您接受我們和您同感懷、共傷悲的心靈慰籍。
我們是您的亡妻熊卓為的校友。驚聞您的愛妻於2006年1月31日逝於脊椎手術併發症,我們感到萬分痛心,作為祖國醫學界培養出來的現代醫務人員,我們為無法拒絕死神從自己的手中奪走生命而悲哀,更為一些不正常的行醫行為導致的後果而難過,我們願意與您一起,為改善中國醫療實踐環境、促成祖國醫療事業規範化發展而努力。
正是因為您的抗爭,中國醫療實踐中的不良風氣和運行弊端才被引起廣泛重視。我們欽佩您的正義,我們支持您的行動,我們願意和您一起,為全中國的病患創造一個更好的診治環境、為與死神爭奪生命而貢獻我們的綿薄之力。我們相信,我們的校友、您的愛妻熊卓為的去世,在您的抗爭和努力下,不會死於無謂。
中國社會目前醫患關係緊張局面的形成,根本原因不在患者一方,這與醫務工作者職業道德水準下降、醫療實踐制度化不力、百姓需求與社會資源配備差距過大等多種因素有關,您不是在為亡妻抗爭,您是在為全中國的病患們謀福利,我們為校友熊卓為有您這樣一個理解她、愛護她的丈夫而高興,更為您那份幫助關心中國未來醫療事業的執著精神而感動,正是因為有您這樣對正義孜孜不倦追求的人們,中國的未來,才有希望,才有儘快盡善的可能。
看了卓為媽媽、一個88歲老人對女兒深切呼喚的信,我們潸然淚下。卓為的爸爸媽媽都是我們的老師,是我們極為尊敬的老一輩醫學專家,他們治學嚴謹、把學生當子女的行為操守,無不影響了我們後來的醫療衛生實踐,是我們職業生涯中一生的老師、一生的楷模,我們為有這樣的好老師而驕傲,我們為他們失去了自己的女兒、我們的校友同行而悲傷,如果這封信能夠帶給我們的老師一份慰籍,一份關懷,我們會感到無比的高興和巨大的安慰。我們以自己的拳拳之心,感謝老師曾經的關愛和呵護,雖然我們無法用太多的行動報答我們的老師,但我們一定會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把老師的道德操守和精湛技藝發揚光大。
建國兄弟,您的愛妻已經去世近3年,這1000多個日日夜夜,是您身心俱損的日子,您在承受愛妻離去痛苦的同時,還承擔著被誤解和指責等種種煎熬,我們不知道您是如何度過這些不眠之夜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沒有一個強烈的信念支撐,您一定會被其中任何一個打擊所擊潰,這個信念就是:為了更多的人避開愛妻的不歸之路。
這個信念,也是我們同濟海外校友會全體成員所持有的共同信念。
不過,在目前如此艱難的時刻,我們,作為卓為的校友們,在支持您的同時,很想提一點建議。
卓為已去,目前在對造成此次事件的責任追究中,您已經耗去了巨大的精力和財力,但源於種種原因,隨著時間的推移,追責已經成為一個次要的話題了,我們所共同擁有的一個重要話題應該是:「卓為事件」應該給中國相關單位和部門有怎樣的一個警醒?中國有關管理部門應該從此次事件中得到怎樣的啟發,並帶來怎樣的改進措施?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中國政府「以人為本」的實施方針不是僅僅限於口號,而是貫穿於社會實踐的方方面面,醫療實踐首當其衝。如果我們醫療衛生部門和單位都不能做到「以人為本」,那是我們時代的悲哀,會為我們的後人所唾棄。作為醫務工作者,市場經濟中的「一切向錢看」,不應該成為我們「草菅人命」的借口,因為,我們應該有成為「白衣天使」的驕傲,這份驕傲,是不應該被銅臭所污染的。
建國兄弟,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為消除中國醫療衛生世界的銅臭氣而努力,為社會百姓的福祉而行動,因為,我們愛曾經生我養我的那一方水土和父老鄉親,我們有義務為我們摯愛的父老鄉親奉獻我們的愛心和行動
請節哀,保重,我們的好兄弟。
同濟醫學院海外校友會
王建國回復函
XX,XX和卓為的同學們,校友們,
我忠誠的感激你們,也代表卓為感激你們。
卓為在天堂一定在看找你們微笑。我做的一切都是一個普通人應該做而且能夠做到的。卓為以她的生命和鮮血將挽救無數人人的生命,她的生命得到了無比的升華。我為此感到安慰。是她的偉大和善良鼓舞我為卓為也為人民的生命權利抗爭。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你們這位平凡而偉大的同學熊卓為。我為她感到驕傲!
再一次感激你們,我的朋友和同學們!
王建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