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世紀決戰的時候到了
桌別林們,美國該有希望了!!!!
我更希望美國走向計劃經濟,
這樣美國才能解決鋪張浪費,才能消滅肥胖症,才能消滅貧富懸殊,才能避免帝國的衰亡,才能解決債務危機,才能,才能.........
不出意料的話,民主黨已有足夠的票數.
共和黨已經絕望.
美國必需要有一個根本的改革才能有希望,
其中最大的一項改革就是貧富懸殊.
布希上任后,美國1% 的人口擁有近50% 的財富,
這是美國滅亡的根本,
美國這樣一個公民理性的社會,近年來,非理性事件不斷,就是這個制度的衰哀,
女教授開槍打死男教授,
工程師駕機自殺攻擊稅務局........
=================================
從西班牙到英國 那些不勞而獲的帝國們是如何倒下的?
勞動是保持財富創造力的根本
從經濟的角度看,人類社會的全部活動無非在做兩件事,一件是創造財富,另一件則是分配財富。創造財富的效率和分配財富的均衡決定了文明發展的軌跡,沒有財富的創造,也就沒有財富的分配。
如果說以勞動、生產、技術、自然資源與貿易市場為中心的實體經濟主要負責創造財富的話,那麼分配財富則存在著兩種形式:一種是以貨幣、信用、金融工具與金融市場所構成的虛擬經濟分配系統,另一種則是通過戰爭、掠奪、欺詐與殖民所形成的暴力分配系統。
大到國家,小到個人,擁有財富有兩種渠道,一是通過自身勞動創造,二是通過分配系統去分享。一個強大的國家和一個和諧的社會,必須在財富創造與財富分配的遊戲規則設定中,謀取一個穩定的平衡點。
財富歸根到底是人類有組織地和高效率地利用自然資源,通過勞動的過程所創造出的滿足社會最終需求的各種產品與服務,正是勞動將各種靜態要素在動態的過程中整合在一起並形成了最終的財富,虼死投?攀遣聘壞謀駒礎?
勞動使人們保持了良好的生活與工作習慣;勞動使人們的興奮中心始終圍繞著如何降低生產成本,使用先進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從而生產更多的產品;勞動使人們保持並持續提高創造財富的能力。事實上,財富的創造力要遠比擁有財富本身更重要。
不勞而獲的帝國們是如何倒下的
16-17世紀,強大的西班牙帝國曾一度擁有1.8萬噸白銀和200多噸黃金,佔世界金銀總量的83%,可謂富甲天下,全世界都在為西班牙打工。當一個國家擁有如此之多的財富時,財富本身將會腐蝕這個國家創造財富的能力。
1545年,西班牙的製造商手中積壓了來自新大陸的訂單量達6年之久,在強大軍事力量的保護下,這些海外訂單隻能由西班牙生產,高額利潤唾手可得,西班牙所擁有的巨大財富已經使她的製造商失去了吃苦耐勞從事艱辛生產活動的慾望和壓力,於是開始大量轉包製造合同,英國的紡織、荷蘭的造船、義大利的農產品、北歐的捕魚業紛紛開足馬力從事苦累臟差的勞動生產。
西班牙的製造商們在最終產品上貼上自己的商標出口各國,形成了最早的代工和外包生產模式。其後果是,勤勞勇敢的英國人在勞動中精益求精,大量使用先進技術和生產組織模式,提升了自身的財富創造力,並最終將坐擁巨額財富、鋪張揮霍、肆意擴張、生產萎縮,財政破產和失業嚴重的西班牙帝國趕下了世界霸主的寶座。
19世紀末20世紀初,靠製造業起家的大英帝國,在取得了全球海洋軍事霸權和金融霸權之後,已達到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勢力範圍。在非洲,英國的勢力範圍包括大部分非洲大陸,多達21個國家臣服於大英帝國,大量原材料和自然資源任由英國取用;在中東,英國控制著從巴勒斯坦、沙特到伊朗、伊拉克的大部分中東地區,掌握著中東石油的源頭;在亞洲,英國統治著從印度(含巴基斯坦)、馬來西亞(含新加坡)到緬甸、中國香港的大片地區,龐大的人力資源、自然資源和戰略要道悉數被英國控制著;在大洋洲,有澳大利亞、紐西蘭等英聯邦附屬國作為工業原材料後盾;在美洲有加拿大、蓋亞那、牙買加、巴哈馬等為大英帝國提供著從海軍基地到自然資源無窮無盡的戰略補給。
作為全球霸主的大英帝國再次面臨當年西班牙帝國一樣的選擇,是繼續通過自身艱苦踏實的勞動去創造財富,還是利用軍事和金融霸權去「分享」別人的勞動成果?財富本身再度腐蝕了財富創造力,富裕的英國已經厭倦了枯燥和艱苦的勞動,開始向美國大規模投資,輸出工業生產技術,讓美國人去干苦活和累活,自己坐享龐大的投資回報,開始了食利資本主義的美好生活。此時,英國決定著世界資金成本,壟斷著世界資源價格,控制著全球訂單流向,劃分著世界市場需求,保護著貿易航運通道。這五個戰略制高點牢牢掐住了美國的喉嚨,美國就永遠只是大英帝國的全球生產車間,而且控制車間的股東還是英國資本。一句話,英國將自己定位成全球市場的組織者,而美國僅僅是生產者。只要沒有顛覆整個世界格局的大規模戰爭,英國完全不必擔心美國試圖「篡權」。
結果,兩次世界大戰徹底將大英帝國的「日不落」夢想掃進了歷史的博物館。
「美帝國」的歷史輪迴——財富創造力不可逆轉地受到傷害
歷史總會不期然地出現驚人的相似。美利堅帝國通過200年艱苦勞動所形成的巨大的財富創造力正在被自身輕易擁有的財富所侵蝕。1971年,當尼克松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美國擁有了當年西班牙與英國連想都不敢想的巨大的財富霸權,這就是美元發行!當年西班牙擁有財富還必須遠涉重洋開疆闢土去掠奪黃金和白銀,大英帝國也必須以「誠實的英鎊」從事投資才能獲得食利的特權,而如今的美國僅僅通過印刷美元鈔票就能輕易獲得世界各國豐富廉價的自然資源和勞動產品,這種史無前例的財富霸權具有著無法抵抗的誘惑,它使得一切誠實的勞動成為多餘,它刺激著空前的財富貪婪遊戲瘋狂擴張,它顛覆了美國立國的清教徒艱苦創業的精神體系,它瓦解了美國作為一個強國的工業基礎,它加劇了世界範圍的貧富分化,它成為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真正策源地!
很多人認為美國目前的問題只是技術問題,美國的制度擁有強大的自我糾錯能力,就像美國歷史上發生的各種危機一樣,美國最終都能成功渡過。其實,美國的危機並非制度上的危機,而是更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整個國家被龐大和輕易獲得的財富逐步腐蝕,從而喪失了對勞動的熱情,財富創造力已經不可逆轉地受到了傷害。從1971年開始的長期不斷擴大的貿易逆差已經無情地表明,美國人生產的可以用來與其他國家交換的產品越來越少,伴隨著美元發行特權而獲得的驚人的全球鑄幣稅收入和巨大的投資收益,使得美國持續不斷地將本國產業外包,這與當年的西班牙和英國並無二致。在獲得高額利潤的同時,卻瓦解了本國人民的財富創造能力。美國50、60年代最受社會尊重的是科學家與工程師,70、80年代是醫生和律師,90年代以來則是華爾街金融家。如果一個大學生進入華爾街遠比當科學家和工程師掙得多,這個社會還有誰願意從事艱苦的研究工作和枯燥的工廠生活?美國能夠向其他國家出口醫生、律師和金融家嗎?也許能,那就是昂貴的醫藥、劣質的金融產品和曠日持久的索賠法律服務。
當鉛華洗盡,全世界忽然發現一個曾經擁有碩大胡蘿蔔和大棒的國家,現在只剩下光禿禿的大棒了,也許還有57萬億美元的各種負債,和100萬億美元醫保社保基金潛在虧空的債務堰塞湖。全世界最終會問:一個14萬億美元的經濟體拿什麼去償還這些10倍以上的龐大負債呢?更何況這些債務利滾利增加的速度遠高於經濟體增長的速度。
正如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在美國《新聞周刊》2009年12月封面文章「帝國的衰落」中指出的那樣,歷史經驗表明,當一國財政收入中的20%用於債務本息支付時,國家財政將面臨嚴重危機。
西班牙:1557-1696年,沉重的債務負擔導致14次國債違約
法國:1788年,法國大革命前夕,法國62%的財政收入用於支付債務本息
奧斯曼帝國:1875年,50%的政府財政收入支付債務本息
二戰前夕的大英帝國:44%的財政收入支付債務本息
這些曾經不可一世的帝國最終都倒在了過度的債務十字架之下。是什麼導致了負債過度呢?歸根結底是財富創造力的下降和維繫帝國存在的成本在上升。
============
問答方式詳解:眾議院通過醫改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綜合新聞
問答的方式詳細解釋了這個法案:
1.誰必須購買醫療保險?
民主黨提出的新醫改法案覆蓋了絕大多數美國公眾,合法居民可以為他們自己購買「最低限度的保險」。 他們可以從僱主那裡獲得醫療保險,如果僱主不提供這個條件,他們也可以到專門為個人和小商業者新設的場所購買,這些場所被稱為「健康交易所」。
2. 誰將獲得補助保險?
按照新醫改法案,大多數美國民眾都被要求購買醫療保險。但失業者、個體戶以及未獲得僱主提供的醫療保險者,可以到「健康交易所」購買不同種類的保險。聯邦政府的補助有不同標準,那些最貧困家庭可以獲得政府最多補助,他們只需要付出家庭收入的10%就可以買到全額保險。
3.什麼是「健康交易所」?
新醫保法案要求每個州都要設立「健康交易所」或者市場,那些沒有獲得僱主提供醫療保險的個人可以到這裡購買保險。這些交易所由政府機構或者非盈利組織代管,而聯邦政府為它們提供啟動資金。
4.醫療改革持續多長時間?
即使國會通過這個新法案,奧巴馬總統也簽署下發,但它也不可能立即見效,整個醫療改革可能持續數年時間。新法案中的最重要條款可能要到2014年啟動,甚至更晚。畢竟,醫保改革是一個艱巨、緩慢而長期的任務,需要時間設定以及書寫規則等。
5.誰將為醫改買單?
對於美國來說,新醫保法案的通過代表著美國國內政策10年來發生的最重大轉變。將覆蓋3200萬沒有保險的美國人,這幾乎佔了美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但是這個法案前十年,至少需要付出9400億美元的成本,包括對小商人400億美元的課稅扣除。這些錢主要來自新稅收、醫療衛生行業的相關收費以及當前美國政府醫療保險體系中削減的支出。
6.醫改對商業有什麼影響?
很多批評人士稱,新的醫改法案就是一個「工作殺手」,它將對商業造成嚴重影響。實際上,對於那些員工不到50人的小公司來說,新的法案十分有利,幾乎不受到什麼影響。但是對50人以上的公司,如果不為員工提供醫療保險,他們必須向聯邦政府提交每個員工2000美元的費用。即使為員工提供保險,還要採取額外行動幫助那些極度貧困的工人買保險。或許有人可以找到為你提供醫療保險的工作,但公司的醫療保險如果太貴,他們可以到外面的「健康交易所」自己購買。而作為僱主,必須為員工提供「免費選擇證明」。
================================
3月21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國會山,美國國會眾議院投票通過醫改法案,完成眾議院醫改立法「兩步走」中的第一步。
美國政府今後10年將投入9400億美元,把3200萬人納入醫保體系。將覆蓋率從85%提升至95%,接近全民醫保。其中,數以百萬計居民將入列醫療補助項目資助對象。對那些數以百萬計無法從工作單位獲得醫保的人,聯邦政府將提供減稅,以幫助他們購買保險。
這份法案將在10年內耗資9400億美元,它在生效后的第一個10年內有望使美國政府預算赤字減少大約1380億美元,在第二個10年內減少約1.2萬億美元。
可最近我們貝殼村裡的文章,對此很多都是持負面態度,感到有必要澄清一下奧巴馬健改的實情。
一、美國醫療保障體系概況
美國現有醫療保障體系是由私人和政府共同建立起來的一種混合模式,保險公司提供的商業醫療保險和政府建立的公共保障體系是美國人獲得醫療保障的基本來源。
(一)主要構成
廣義的醫療保險,一般包括任何幫助人們支付醫療費用的項目,包括商業保險、社會保險或者由政府建立的非保險手段的社會福利項目。
美國統計局2007年數據顯示,67.9%的美國人通過商業保險公司獲得醫療保障,27.8%通過政府獲得醫療保障,另外還有約15.3%(約4568萬)的美國人沒有任何醫療保障。在擁有商業醫療保險的人中,60%通過僱主以團體保險形式購買,僅有9%由個人直接購買。
(二)公共醫療保障體系
政府提供的公共醫療保障體系主要服務特定人群,如老年人、殘疾人、兒童和部分低收入者。此外,聯邦法律還規定,急診病人無論是否有支付能力,醫院必須給予救治。
公共醫療保障中,最主要的兩個項目是「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和「聯邦醫療補助」(Medicaid)。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是一種社會保險,專為65歲以上美國公民和永久居民提供醫療保障,覆蓋了美國13.8%的人口。聯邦醫療補助(Medicaid)則是一種專為某些類別的低收入人群提供的非保險手段的醫療福利,包括兒童,孕婦和殘疾人等,覆蓋了美國13.2%的人口。其他社會醫療保障還有專為不符合Medicaid的低收入兒童提供健康保險的聯邦兒童健康保險項目(State Children's Health Insurance Program,簡稱SCHIP),為聯邦僱員提供的各類健康保障項目、以及為現役和退伍軍人提供的醫療保障等。
(三)商業醫療保障體系
商業醫療保障體系是絕大多數普通美國人獲得醫療保障的來源,相對於公共醫療保障體系,私營的商業醫療保障體系在現有美國醫療保障體系中有著更重要的地位。根據Medicare和Medicaid服務中心的數據,幾乎100%的美國大企業都為僱員購買商業醫療保險。一般情況下,僱主支付大部分保費。2008年僱員平均支付單人醫療保險保費的16%、家庭醫療保險保費的27%,這個比例自1999年以來一直很穩定。僱主提供的醫療保險福利可以享受稅收優惠。近年來,僱主支付醫療保險成本在不斷上升,家庭醫療保險的保費自2001年以來漲幅高達78%,而同期工資的增長僅為19%。2008年包括僱主和僱員合計支付的平均保費是:單人保險4704美元,家庭保險12680美元。
個人醫療保險產品和團體醫療保險大致相同,但是個人保險市場上自負額和共同支付額都較高。重大疾病保險是個人最經常購買的醫療保險。個人保險市場上,個人支付所有的保費。個體經營戶購買醫療保險可以享受稅前扣除,但是絕大多數個人保險市場的消費者無法得到稅收優惠。
二、美國的醫療改革
(一)醫療改革的背景
美國每年醫療開銷高達2.2萬億美元,平均每人8千美元,2007年醫療開支占GDP的比例高達16.2%,是世界上最昂貴的醫療體系。儘管醫療成本以驚人的速度持續增長,但人們健康狀況卻落後於許多發達國家。美國也是世界上唯一沒有實現全民醫保的發達國家,醫療債務是導致美國家庭破產的主要原因。
從西奧多•羅斯福以來,數屆美國總統都信誓旦旦要實現全民醫保,但均以失敗告終。其中,只有1965年7月約翰遜總統簽署的Medicare立法,以及1985年《聯邦僱員退休收入保障法案》(Employee Retirement Income Security Act)算是小小的成功。
2008年大選中,奧巴馬主張建立一個覆蓋全民的醫療保障體系,這也是他最重要的競選承諾之一。
(二)改革方案的主要內容
全美醫療保險交換系統:
個人和家庭收入在133%到400%的貧困線之間,其無保險及自雇者將能夠通過國家健康保險交易購買保險與補貼,
為小企業創造健康保險交易以利其購買保險 - 2014年生效。
100%- 400%聯邦貧困水平個人和家庭,符合健康保險交易的,想要購買的自己的健康保險,有資格享受補貼。他們不能同時享有醫療保險,醫療補助,不能由僱主支付。合資格人士會收到PREMIUM CRIDIT,並保證其保費自付的上限。
聯邦貧窮家庭四口之家的標準是22050美元。
支付計劃:
醫療保險工薪稅的投資收入 - 在2012年開始,醫療保險工資稅將擴大到包括非工資收入。這將是對投資作出個人超過每年$ 250,000($ 200,000家庭收入的3.8%)。
消費稅 - 在2018年開始,保險公司將支付所謂的「凱迪拉克」高端保險計劃40%消費稅,「凱迪拉克」高端保險計劃指總值超過10 200美元個人保險,或總值超過27500美元家庭保險。牙科和視力除外。
晒黑稅 - 百分之十室內晒黑的服務消費稅。
聯邦醫療保險
到2020年,醫療處方藥物「甜甜圈洞」計劃將取消。受影響的老年人,到2010年將獲得250美元的回扣。
2011年開始,在老年人的差距將收到一份關於品牌葯的百分之五十的折扣。該法案還包括用於在未來10年內削減醫療保險5000億美元。
聯邦醫療補助:
擴大MEDICAID醫療補助至133%聯邦貧困水平的家庭。
2014年開始,要求各州擴大MEDICAID醫療至沒有孩子的成年人。
聯邦政府支付新合資格的人士全部費用至2016年。
保險改革:
通過6個月後,保險公司再也不能拒絕先前有病的兒童。
2014年起,保險公司不能拒絕先前有病的任何人。
保險公司必須讓26歲及26歲以下的孩子留在父母的保險計劃中。
個人義務:
在2014年,每個人都必須購買醫療保險,否則將面臨每年罰款695美元。低收入的人有一些例外。
僱主義務:
超過50名僱員必須提供醫療保險或支付每人2000美元的罰款。
移民:
非法入境者將不得購買全美醫療保險交換系統 - 即使他們完全用自己的錢支付。
總結
奧巴馬規劃的醫療改革旨在「降低醫療成本,確保所有的人都享有可以獲得的,負擔得起的醫療保障。」,奧巴馬提出了三項主張:
主張一:降低成本。措施包括:
(1)採取先進的醫療信息技術系統;
(2)確保病人獲得最好的治療,包括預防保健和慢性病護理服務;
(3)改革市場結構,促進競爭,為僱主提供應對突發和重大疾病的聯邦再保險,免於其無力支付災難性疾病醫療費用,或者遭到商業保險公司拒保。
主張二:為所有人提供支付得起並能夠享有的醫療保障。
(1)確保所有醫療保障計劃的獲取資格。無論投保人目前和以往的健康狀況如何,保險公司都應按照公正且穩定的費率為其提供全面醫療保障;
(2)建立一個全美醫療保險交換系統(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Exchange),幫助美國人和企業購買商業醫療保險。在這個系統中既有目前的私營保險公司,也將建立一個公立保險保障計劃。通過這個系統,任何一個美國人都能夠獲得新的公立醫療保險保障或者經許可的私人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障。
(3)向無力負擔保費的家庭提供新的稅前扣除,鼓勵小企業為僱員提供健康保險,給予他們稅收抵免,最高可覆蓋保險費的50%。
(4)要求大企業為一定比例的員工提供醫療保障,或向醫療保障體系繳納一筆最低費用。有些模式被稱作「提供保障或繳費」(Pay or Play),即企業要麼按照既定的標準為員工提供醫療保障;要麼繳納一定的費用給政府基金,以幫助更多的美國人獲得醫療保障。
(5)為所有兒童提供醫療保障。
(6)擴大Medicaid和聯邦兒童健康保險計劃的保障人群範圍。
(7)允許各州的醫療改革具有一定靈活性。
主張三:促進和加強預防保健性的公共醫療。強調個人、家庭、學校、僱主以及醫療衛生服務部門、聯邦和州政府要負起責任並密切合作,共同創造條件,允許和鼓勵美國人採取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醫療改革前途難卜
美國曆次醫療改革失敗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意識形態,二是利益集團。在意識形態領域,出於特定的政治和文化原因,美國對「社會主義」有著神經質一般的恐懼。紮根於很多美國人心中的價值取向使得他們擔心,如果讓政府掌握醫療,美國就會從「自由世界」變成社會主義。比意識形態的作用更大、更現實的是利益集團。對歷次改革反對最有力的利益集團是保險公司、藥品企業和醫生協會。1993年柯林頓醫療改革就是被保險業遊說團體扼殺掉,其方案中提出建立由政府運營的醫療保障體系對保險業來說是致命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