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的意義何在?(ZT)

作者:putongren10  於 2009-11-3 08:5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zt|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關鍵詞: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的意義何在?

  由於第一次戰役后美國沒有搞清中國軍隊的實力,認為在面對面的戰鬥中中國軍隊不可能是美軍的對手,所以繼續分兵冒進,結果大敗。在這次戰役中,以" 四野"為主的西線獲得全勝,三面包圍了美軍,但美軍在損失了大量人員裝備后,成建制地逃出了包圍,這點大家沒有異議。有異議的是東線,有人說以"三野"為主的東線在包圍了美軍后,自身損失慘重,而美軍最後衝破包圍,攜帶裝備和人員揚長而去,是中國軍隊的失敗。其實這隻說到其一,沒說到其二。

  當時在東線,中國軍隊缺衣少穿,還沒有重武器,但仍然毅然發起進攻,以自己的血肉之軀,譜寫了一曲英雄主義的讚歌。其意義如下:中國士兵排山倒海、奮不顧身的衝擊,徹底扭轉了美國對中國軍隊的蔑視,頓生敬畏。其"北極熊團"的被殲,使得美軍充分高估了中國軍隊的攻擊能力,從此,美軍一發現其側後有中國軍隊出現,就立刻撒腿就跑。

  在第二次戰役后,美軍從低估中國軍隊發展到高估了中國軍隊的實力,從清川江到"三八"線,西線美軍在沒有接觸的情況下向後狂奔了200多公里,東線的10多萬美軍也在只有少數中國軍隊逼近的情況下,銷毀了大量物資倉皇下海逃去。其實如果美軍憑實力節節抵抗,步步後撤的話,中國軍隊要打到"三八線"還不知要那年那月。戰役后,東線9兵團足足休整了5個月才重新投入戰鬥,很多戰鬥骨幹在嚴寒中失去了戰鬥力,但他們的對手美海軍陸戰隊第一師也是過了3個月才重新投入前線。冰天雪地中的中國軍隊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2個月的戰爭主動權。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7 16:4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