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是互補貿易,恰恰是這些中國所需的產品和商品,美國給與管制起來,
這是中國對美貿易逆差的主要來源.
(二)中國成為世界的加工廠
原先世界各國和地區對美貿易順差轉移到中國, 尤其是亞洲四小龍發展進入瓶頸,生產成本大幅上升后, 人口眾多的中國在在初級產品加工貿易上替代了這些國家.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2005 年,我國分別吸收韓國、馬來西亞、泰國當年出口的21.8 %、11.5 %和8.3 % ,對美國和歐盟的出口分別占我國出口總額的21.4 %和18.9 %。與2001年相比,2005年東盟、韓國等在我國進口中的份額也分別上升,其在美國出口中的份額則分別下降了1、1.1 和0.7個百分點。而同期,我國在美國進口市場的比重上升了5.8個百分點(6)。
(三) 兩國勞動力成本差異導致中美貿易逆差。
在初級加工貿易中,勞動力成本是中美貿易逆差的關鍵.
中國勞動力成本約為美國的1/40 和亞洲一些主要國家為1/8-1/77,這又促使美國跨國公司將一些在亞洲國家已經喪失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中國,由此形成了中國從這些國家和地區進口原材料和零部件等,在國內進行加工組裝后出口到美國的加工貿易格局,美國因此減少了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進口,增加了從中國的進口,從而促使中美貿易逆差加大,對亞洲一些主要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逆差減少.
(四) 全球一體化。
國際貿易雖然在各國種種國家利益的驅使上,保護主義色彩極為嚴重,
但是一方面面,美國是當今世界上大眾產品貿易最為自由的國家,另一方面資本在國際貿易中更據有利益的嗅覺.
二戰以來,美國在世界經濟中始終保持領先地位。美國企業為了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競爭和生存環境, 根據成本和效率的高低不斷對各生產部門、生產環節,甚至生產要素進行調整,保留競爭力強,附加產值較高的部門和產業。美國經濟結構經過產業高級化調整后,一些初級產品如日用品、原料加工和工業半成品的生產都轉移到了發展中國家,而這些產品又是生產和生活消費所必需,這就決定了美國從國際市場進口的大多是這些初級工業產品。我國工業是在承接產業轉移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產業和產品結構都比較落後,大多數企業都是以加工貿易的形式為跨國公司進行配套生產。因此,中美貿易順差主要體現為加工貿易的順差。加工貿易超過一般貿易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方式。加工貿易賺取的是出口和進口之間的增值部分,這就決定了加工貿易必然出現順差。
三.中國美元貯備管理的策略問題
假如沒有本次金融危機,中國的巨大美元儲備,就成了燙手山芋,
但本次金融危機使得這隻燙手山芋成了香餑餑的餡餅(為什麼?讀者思考).
中美貿易順差的擴大與美國「對華出口管制政策」密切相關,
溫家寶總理明確表示:外匯必須用在國外,用在對外貿易和對外投資,因此「我們希望用外匯來購買中國亟需的設備和技術」。
一方面,我們想進口的,無法得到滿足,另一方面,我們出口的在不斷擴大.
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未來的中國外匯儲備將繼續增加 .
因此認真對待中國外匯儲備已到了非常重要的時刻.
中國外匯儲備歷年表:
[
www.safe.gov.cn]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早些時候指出:應對金融危機必須有足夠的規模刺激經濟增長。我可以把我們一攬子計劃概括為五個方面。第一,擴大內需,大規模增加財政投入。第二,調整和振興產業。第三,大力推進技術改造。第四,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第五,保持金融的穩健以支撐經濟.
除了外匯的運用方面正如溫家寶總理講的那樣增進我國急需的物質進口,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外,建立新興的外匯儲備管理尤其重要.
首先要確立外匯儲備管理新興的理念,由於中國在理財方面還處在初級階段,外匯儲備管理以最原始的理念為指導,即以保值為方針,這就不難看出為什麼中國的外匯儲備中有近一半為美國債券,因為相對於其他國家,美國國債最安全,最原始的理念基於保證收入的模式.
其次要確立外匯儲備管理的機制,中國現在是世界經濟和外匯儲備大國,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沒有話語權是說不過去的,有了機制,有了話語權再加上自身的實力才能立足於國際經濟舞台.
四.立多樣化管理外匯儲備的操作機能,這些操作機能包括:
(一)各種外匯的操作
把外匯貯備投入到不同的國家貨幣中;
(二)黃金儲備其他戰略物質的儲備;
利用手中的外匯貯備,增加黃金和其他各種戰略物資的貯備;
(三)直接投資;
在國外直接設立公司,收購外國企業;
(四)間接投資
投資於各種外國債券.
五.外匯貯備管理模式的探討
(一)傳統模式
傳統模式以保值為基礎,原則上以政府債券為基本投放對象;
(二)社安基金管理模式
近年來,由於社會老年化的趨勢,社安基金開始打破傳統模式,擴大風險範圍,加入到其他相對平穩的投資中去,如商業和民用抵押貸款上;
(三)保險公司管理模式
保險公司更擴大了其風險範圍,年金以成為一種相當普及的方式;
(四)共同基金管理模式;
共同基金已經把股票作為其的重要投資工具,但管理相當規範,美國的證券交易委員會規定共同基金不能作空,
不能把其基金總額的5% 投放到一家股票上,也不能在某一股票上的投資比例超過該股的10%;
(五)對沖基金管理模式
對沖基金相當於中國的私募基金,在管理上很鬆懈,可以從事各種合法的投資活動,風險非常高,但是收益也是相當誘人。
六.外匯貯備的操作方式
(一)多頭
逢低買進股票,逢高出售股票以獲取利潤;
(二)空頭;
逢高賣出手中沒有的股票,期待該股價格下落時買進以獲取利潤;
(三)期貨;
期貨交易是在交納一定數量的保證金后在規定時間內按照規定的價格買賣各種實物商品或金融商品的交易,以期待不同時間內,因價格出現的差異而獲取利潤;
(四)期權
期權在未來一定時期內,以事先規定好的指履約價格,購買或出售一定數量的特定標的物的權力,但不負有必須買進或賣出的義務。
七.建立管理外匯儲備的風險控制
2005年國慶后,LME銅價突破每噸4000美元。背後的原因是中貯局的劉其兵違規交易。
這在管理體制上,把風險控制的觀念進一步帶入交易模式中來。
風險控制雖然有許多不同的模式和方式,但其核心內容不外乎兩點:
一是建立一個專業的操作團隊,另一個是建立一個專業的監督團隊。
操作團隊按照嚴格的內部操作要求和規定的職能完成交易要求;監督團隊按照規定的要求進行當日,當月,季度和年度的盈利和損失評估。
八.結論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國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上升,中國,尤其是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以
指日可待,中國外匯管理的方式要以現在的被動模式轉為主動模式,我各人的建議是以共同基金的方式管理中國日益增加的外匯貯備,並配以專業的操作團隊和專業的監督團隊。
這是中國現在必須跨出的第一步,這不僅能使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擁有話語權,更重要的是中國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上海在2030年替代紐約的必要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