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閑話上海

作者:putongren10  於 2009-5-28 23:2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情感|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147評論

閑話上海(1)

想要深入了解上海,除了學說幾句上海話之外,
還得瞧瞧上海弄堂的里弄生活,
還得逛逛老城區的市井風情。
走走上海的淮海路和逛逛上海的紫金路才會領略到過去上海所謂的「上只角」和
「下只角」。

一句「上海外灘外白渡橋」就能區別出真上海和大興上海人。

上海早晨街攤上的「大餅」,「油條」和「豆槳」;
家裡聞到的「泡飯」,「鹹菜」和「腐乳」;
城隍廟的「五香豆」,這些都伴隨了我的整個童年。

上海夏天晚上的」外灘「和「人民公園」,對對情侶的情誼綿綿,這些在我的記憶中都留下美好的回憶。

上海是生我養我的故鄉。

 

閑話上海(2)

雖然時間永遠回不到過去,但我們的回憶永遠是過去。
雖然上海的石庫門房和里弄現在已僅存無己,但石庫門房和里弄卻是上海文化的象徵。
有人說:「上海女人市民」;
又有人說:「上海男人懼內」。
原來,這些都出之於石庫門房和里弄文化。
市民的女人即講面子又講實惠。所以說,好多上海女人在外面是把一家的家產都穿在了身上,一回到了家就通通藏起來而且平時斤斤計較。可是,上海女人很少欠債的,她們總把家裡安排的井井有序。上海女人,大多數是一家之長,里裡外外一把手。

懼內的男人很顧家。許多上海男人的第一大特點就是會作飯菜。現在流行的一種說法就是:「一等男人在家作飯吃;二等男人陪領導外面吃;三等男人獨自外面點菜吃」。如今的上海男人也象紳士一樣,女士坐下前,先把椅子抽出,女士起身前,先把她的衣服拿起。用上海人的話說:「忽要太嗲噢!」。

石庫門房和里弄文化造就了成千上萬個上海老公和老婆。

弄堂是上海特有的住宅群聚形式,從19世紀下半發展以來,已在不同時期形成各種樣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屬於石庫門裡弄。

最先的石庫門房以西式連排住宅為原型,內部設計有中式天井、巷弄,外部復加上中式的石雕門框、烏漆的厚實大門,有所謂的前廂房,中廂房和后廂房。

 20世紀初期鋼筋、混凝土進入中國后,出現一批鋼筋混凝土的弄堂住宅,後來演進為石庫門弄堂、新式弄堂、公寓式弄堂、花園式弄堂等各種形貌。從最早巷弄狹小,居民生活必須與鄰里緊密結合,演變為具有較多的私密性,更多公共空間,這跟當時上海成為大都會,住宅居民由大家庭解體為小家庭都有關。

但總的說來,過去,上海人的居住面積是很小的。在七,八十年代,上海流行的一句老話是:「只要房子到手,半個老婆在手。」


 行走在上海弄堂之間,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巷弄內的聲音、氣味和光影。許多上海人家把洗過的衣服、棉被晾在竹竿上,由自家窗口徐徐推出,街道上緩緩滲著[滴答、滴答]流下的水漬子,你遙望天空,彷彿你頭頂上彩旗飄飄。
你還會不時地聽見樓下鄰居在叫喚「張家姆媽,儂卧里個拖分(拖把)水落了我衣裳上,一塌糊塗。」

閑話上海(3)

當你剛剛穿過上海弄堂,雖然頭髮上還帶著被晾在竹竿上的衣服滴下之水跡,你已經來到了上海老城區。

上海老城區是一個由人民路和中華路構成的舊城區,區內除了古董市場、大型商城、還有城隍廟及豫園、湖心亭等江南園林勝景,老城區建築不論新舊,都以飛檐翹角等中國傳統式樣為特色。

在昔日的上海,相對於象淮海路,南京路等法租界、英租界的「上只角」,老城區就是一個純然中國庶民生活的區域,從老西門、小南門、老北門,紫金路等地而構成的「下只角」,從中可以看出「老城」的建構與規模,除了內圍目前被劃為觀光集市區,在城區外圍的上海市井生活依然歷歷在目,跟上海市區的摩登風味迥然不同。這裡是上海最有「古意」的所在。窄窄的巷道內,迎風飄揚著「茶莊」、「筷子大王」、「扇子大王」、「刀剪大王」等庶民生活用品的「專賣店」。在摩肩擦踵的市街人潮里,中國人的歷史和習俗就在一幅又一幅的檀香扇面,和一雙又一雙形色各異的筷具里流傳下來。

吃在老城區是一大傳統。在湖心亭附近的南翔饅頭店,賣的就是最家常不過的小籠包子。賣的是更為精緻的「蟹粉小籠」。只要從排隊等候的人群里向前望,看到的是廚房玻璃窗前,一個又一個身著白袍,頭戴小帽的廚師,正聚精會神將蟹殼裡的細碎蟹肉,一絲接一絲地挑揀出來。食客口裡細膩鮮香的小籠包子餡,就是這樣一絲一縷得來不易。

老城區最富盛名的景點,除了美食、品茗,恐非「豫園」莫屬。從湖心亭旁的入口走進像迷宮一般的豫園,曲曲折折的小徑,布滿奇石、假山的花園,代表了中國江南的古典園林藝術的境界。園裡古木參天,望之儼然,走進花園裡的微型山水,幾乎是一轉身,穿過又一條迴廊,就有太湖奇石抑或樓台水榭的另一番風景,每每引起遊客的連連讚歎。這裡具體而微的山水勝景,是熙攘的上海市區里,一處難得清靜優雅的園林。

過去老城區的店員十分排外。如果你不會講上海話,他們會認為你是鄉巴佬。
你付錢慢慢吞吞,他們會認為你是拎忽清。
在他們一張張打扮的乾乾靜靜和漂亮的臉上始終流露出那種大城市姑娘的自豪感!

閑話上海(4)

逛逛上海老城區,嘗嘗南翔小籠包,燒一株香,然後買些特產,該是你結束遊覽老城
區的時間了。也許,你會覺得老城區就「那麼回兒事」。確實這樣,這裡只是真實
地反映了上海市民的普通生活。
出了老城區,沿著人民東路往西走,就到了河南南路,穿過金陵東路和延安東路,
你來到了福州路,這裡是上海書店的總匯。新華書店,外文書店,思考樂應有盡有。
步行在書店街往往讓你留連忘返,那麼多的好書,那麼便宜的價格把你不知不覺地
帶入了「夜上海」。

琳琅滿目的店堂,車水馬龍的街頭,雖然,這裡沒有拉斯維加斯的「夜秀」,雖然,
這裡沒有迪斯尼的「水上電影」,但這裡的熱鬧和繁華也讓人永遠難忘。

順著南京東路往西走,你就來到了「人民公園」。「人民公園」雖然不大,但它是
上海的中央公園。這裡曾是英語角的發源地。每到周末,男女老少聚集
在一起,用英語互相交談。
更重要的是:「人民公園」是上海人愛情的發源地。每當夜幕降臨,星羅密布
在公園的四人長凳已成對對情侶談情說愛的最好場所。如果你去晚了點,你一定很
難找到一塊立足之地。有的坐在一條長凳上的兩對情侶紛紛做著自己喜歡的動作,
互不干涉。有的情侶,女方踮起腳尖,男方兩手環抱,互相傾吐情感。路過的行人
也不會為之大驚小怪,因為在昔日石庫門房和里弄文化的條件下,三,四代同堂,
在家無法談情說愛。雖然現在住房條件好了千百倍,但這種傳統至今保留了下來。
「人民公園」啊,有多少對情侶在這裡走上了征途。

走出「人民公園」往東就到了外灘,這是上海人愛情的又一發源地。南起十六浦碼
頭,北至黃浦公園,對對情侶排在江邊,好多上海人的愛情就從這裡燃起。

時間過的真快,不知不覺,外灘的大鐘已敲響了十二下,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啊,上海啊,上海!
雖然我已離開上海許久,雖然上海的戶口早已不在,但上海永遠是我的故鄉!

 

2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47 個評論)

回復 酸柚子 2009-5-28 23:35
頂。好文章。
回復 fanlaifuqu 2009-5-28 23:43
看來秀妹是寬容的。非上海人難對此文有濃厚興趣。但秀妹一定能講洋涇浜上海話!
回復 酸柚子 2009-5-28 23:45
fanlaifuqu: 看來秀妹是寬容的。非上海人難對此文有濃厚興趣。但秀妹一定能講洋涇浜上海話!
修姐有語言天賦,能聽懂上海話的。
回復 宜修 2009-5-28 23:52
fanlaifuqu: 看來秀妹是寬容的。非上海人難對此文有濃厚興趣。但秀妹一定能講洋涇浜上海話!
曾經騙過人!
回復 fanlaifuqu 2009-5-28 23:57
宜修: 曾經騙過人!
沒想到你也曾「犯罪」。
回復 宜修 2009-5-29 00:00
酸柚子: 修姐有語言天賦,能聽懂上海話的。
喜歡上海的風情。那是一種能蝕人心骨的東西合璧的文化氛圍。中國之大,卻唯上海所獨有。舉張愛玲為例,儘管理智上對她在國破家亡時分與漢奸胡蘭成的感情糾葛十分不屑,感情上卻敵不過她字裡行間掩飾不住的小資與嫵媚。就是這份纏綿悱惻,讓我也常常懷疑自己的免疫力,忽而發現:原來自己也難能「無欲則剛」......
回復 宜修 2009-5-29 00:08
fanlaifuqu: 沒想到你也曾「犯罪」。
最初不會講上海話時,倒真未曾因講普通話受到排外,至少表面上沒有遭遇過難堪,儘管知道上海人曾因此得罪了全國人民。
竊以為:那是因為自己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征服了「識貨」的上海人。我個人的親身經歷,更為今天上海精明的年輕父母們,大人之間講上海話、同孩子講普通話提供了具體的歷史淵源。
實話實說!
回復 酸柚子 2009-5-29 00:10
宜修: 喜歡上海的風情。那是一種能蝕人心骨的東西合璧的文化氛圍。中國之大,卻唯上海所獨有。舉張愛玲為例,儘管理智上對她在國破家亡時分與漢奸胡蘭成的感情糾葛十分
要嫵媚,不要剛強。國家大事,讓偉人們去操心。
回復 putongren10 2009-5-29 00:11
酸柚子: 頂。好文章。
謝謝鼓勵
回復 sousuo 2009-5-29 00:12
上海就是上海。
回復 putongren10 2009-5-29 00:12
fanlaifuqu: 看來秀妹是寬容的。非上海人難對此文有濃厚興趣。但秀妹一定能講洋涇浜上海話!
秀妹確實很寬容和包容:))
回復 homepeace 2009-5-29 00:13
上海是典型的小資情調
回復 putongren10 2009-5-29 00:14
宜修: 最初不會講上海話時,倒真未曾因講普通話受到排外,至少表面上沒有遭遇過難堪,儘管知道上海人曾因此得罪了全國人民。
竊以為:那是因為自己一口標準的普
原來小城故事真不少
回復 宜修 2009-5-29 00:17
sousuo: 上海就是上海。
任香港、東京、漢城、新加坡城難與匹敵!那是一份歷史與文化積澱的底蘊。
回復 宜修 2009-5-29 00:18
putongren10: 秀妹確實很寬容和包容:))
俺是姐姐,不可以沒大沒小!
回復 borninheaven 2009-5-29 00:18
上海比較細膩。 正宗的上海人不是上海人!祖代都在上海的叫本地人, 本地話接近上海話, 但有口音。 不知為何本地人的上海鄉音很難改, 所以反而看作鄉下人。 有位上海本地人教授, 在上海教了一輩子的書, 但他教過的所有的外地學生都變成上海人了, 他還是鄉下人
回復 宜修 2009-5-29 00:23
borninheaven: 上海比較細膩
個人認為:上海男人的「懼內」是一種美德。
回復 borninheaven 2009-5-29 00:42
宜修: 個人認為:上海男人的「懼內」是一種美德。
但寵壞了上海女人
回復 宜修 2009-5-29 00:44
borninheaven: 但寵壞了上海女人
太太是娶回來疼的!
回復 fanlaifuqu 2009-5-29 00:52
borninheaven: 上海比較細膩。 正宗的上海人不是上海人!祖代都在上海的叫本地人, 本地話接近上海話, 但有口音。 不知為何本地人的上海鄉音很難改, 所以反而看作鄉下人。 有
fanny!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8:0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