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報5日引述維基解密公布的美國機密外交電文報導,美國國務卿喜萊莉‧柯林頓去年3月在華府會晤時任澳洲總理的陸克文時,特別點出中國經濟崛起帶來的挑戰。中國握有大筆美國國債,喜萊莉因此問陸克文:「對於你(欠債)的銀行,你要如何硬起來?」喜萊莉當時表明,「美國希望中國獲得成功,人民生活水準提高,並以中國領導人可以容忍的速度推動民主」。但中國握有87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讓喜萊莉感嘆美國難以對最大的債主採取強硬態度。
陸克文則向喜萊莉表示,鼓勵中國有效融入國際社會,負起更大責任的同時,也應「準備部署武力,以因應隨時可能出現的問題」。
現任澳洲外長的陸克文當時回答說,自己「在中國政策上顯然是現實主義者」。陸克文當時還對喜萊莉說,中國領導人對台灣議題「非常情緒化,而且不太有理性」。
美國駐北京大使洪博培則在今年1月的備忘錄中記載:「2009年是美中修補關係的一年,2010則是考驗美中關係的一年。」
洪博培表示:「中國持續針對美國有關達賴、軍售台灣、網路自由等議題的立場表達強烈不滿,並以之充當可能拒與美國在其他方面合作的藉口。」
洪博培又說:「美國政府向中國抱怨歧視性政策,卻沒有可靠的報復行動或其他足資對抗的手段,因此中國對於美方的抱怨愈來愈置之不理。中國在這波全球經濟危機出現後,經濟地位相對強勢,導致上述趨勢日益明顯。」
但洪博培認為,廣大的中國市場是美國經濟成長與創造就業機會的契機,美國應該軟硬兼施,包括重新檢討對中國的出口管制。他建議政府與國會攜手,拉弓不放箭,讓中國以為美國會在人民幣幣值、對中國產品課徵碳稅等「熱門議題」方面採取行動,向中國施壓。
洪博培另外指出,中國近年來對外改採強硬與脅迫政策,得罪許多國家。他同時引用部分觀察家的說法指出,這是中國政府為安撫國內輿論而特別設計的表面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