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12月7日,位於南昌市中心的江西大旅社,忽然戒備森嚴,三步一崗,五步一哨,馬路上斷絕行人,軍車賓士。一長列車隊來到大旅社門前停下,蔣介石來到這裡,將要召開重要軍事會議。國民黨軍界要員聚在江西大旅社,經蔣介石的一番部署,在中原大戰即將結束,還沒有來得及好好清理戰場,便開始集中兵力、把矛頭對準共產黨,開始一次又一次地「圍剿」紅軍的「剿匪」戰爭了。
南昌地靈人傑,物華天寶。3年前,這裡曾是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等人發起八一起義的地方。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后,周恩來等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在井岡山地區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和第一支工農革命軍。從1929年春起,中國紅四軍利用國民黨各派系混戰的有利時機,開闢了贛南、閩西根據地並逐步連成一片,形成中央革命根據地。其他地區的紅軍也相繼開闢了湘鄂西、鄂豫皖、瓊崖、閩浙贛、陝甘等十幾個革命根據地。到1930年底,正規紅軍發展到10萬人。其中,贛南、閩西根據地和閩浙贛、鄂豫皖根據地,接近國民黨的政治、經濟中心南京、上海、武漢等地,給國民黨的統治造成嚴重威脅。
蔣介石視紅軍隊伍的擴大發展如眼中釘、肉中刺,乃「心腹大患」,始終緊緊盯住不放,必欲置於死地而後快。所以,還在紅軍轉戰贛南閩西的時候,蔣介石在1929年6月22日就令國民黨駐漳州的張貞:「望如期進駐龍岩、連城,『圍剿』殘匪,以期一勞永逸,一俟該股剿滅,即派第18師入延平助兄肅清全閩。」
第二年,1月23日,又致電駐汀州的金漢鼎說:「現朱毛躥贛,撫州告急,請派有力部隊清剿,先肅清朱毛,而後澄閩可也。」這一年8月2日,致電何應欽轉告何鍵:「速集所部,剋期進剿,俾得早日恢復長沙,以挽危局。」這時,蔣介石已在全國各地設立了鎮壓革命的機構,設立剿匪指揮部、清鄉辦公署,籌劃對革命根據地進行「圍剿」。
1930年10月23日,蔣介石在所謂「共匪攻陷長沙,湘、贛、鄂、粵各省匪禍蔓延」的情況下,急忙從中原大戰前線趕到漢口,親自召開湘鄂贛「會剿」會議。12月2日,蔣介石致電南昌魯滌平、漢口何成浚、長沙何鍵:「中定魚日由京出巡,希嚴督各部如計進剿匪共,務限於此一個半月內,將所失各縣一律收復,不得延誤。」12月9日,抵達南昌,立即召集「剿匪軍事會議」制定第一次剿匪計劃。從1930年底到1935年初,5年時間,共進行了5次「圍剿」紅軍的戰爭。
從1930年底開始,蔣介石任江西省主席魯滌平為總司令,兼南昌行營主任,師長張輝瓚為總指揮,投入10萬兵力。國民黨軍採用「長驅直入,分進合擊」戰術,分5路向紅軍進擊。
同年11月,在紅一軍召開第一次反「圍剿」殲敵誓師大會上,毛澤東親自擬定了兩幅標語: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里操勝算!
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
簡言之就是誘敵深入、各個擊破的方針,紅一方面軍4萬兵力在5天之內,兩戰皆捷。這次「圍剿」以紅軍勝利告終,消滅國民黨軍萬人。